八十一岁的毛主席,突然致电一位科学家,并告知:一小时后见!

开卷于甲子 2024-06-29 07:48:19

前言

“毛主席想见您,一小时内务必赶到中南海,请您收拾一下,稍后会有车来接您。”

毛主席要见的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这么着急的要面见他,两人见面后又聊了些什么呢?

一、一通紧急的来电

1974年5月3号早上六点钟,一通急切的电话突然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男人,他接起电话后模糊的说了一声“喂,请问您找谁?”电话那头是一个很公式化的声音“您好,请问是李政道教授吗,毛主席想于一小时内在中南海见您,麻烦您收拾一下,稍后会有车来接您。”

毛主席?见他?一语惊醒梦中人,男人既惊讶又激动的叫醒身旁的妻子,告诉她这个消息,随即立即起床准备好赴约,接受这场不同寻常的会面。

原来这个男人是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回国本来是探亲,行程结束之后第二天本来准备从北京飞香港再回美国的,结果却意外接到了主席的接见电话。虽然被打破了计划,但是能再见到主席,李政道和妻子都很高兴“不知道主席突然接见是有什么事儿呢?”

果然没多久,车子就停在了酒店门口,不到八点钟的时候,李政道就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旁毛主席的住处,在一众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了主席的书房。

主席正坐在沙发上等候着,在看到李政道进入书房的时候,连忙起身上前迎接,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主席热情的说“李博士此次回国竟然如此低调,我真是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李政道听到主席的话连忙说“哪里哪里,您太客气了,实在不想打扰到主席”两人一阵寒暄过才坐下正式开始谈话。

李政道教授都有过哪些过人之处,能得到主席的单独接见?着急接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物理学家的年少求学之路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环境决定了他的思想高度,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他,对数学有着天然的好感,四岁的时候家里开始对他进行幼儿教育,学一些汉字的认识和心算加减法。

李政道的脑子很聪明,学起东西来都很快,尤其是算数方面。家里人讲究趣味教学,经常通过扒拉算珠和堆积木的形式,让李政道能更多的接触数学。他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每次面对算式时都能很快的用积木块给出答案。

1937年,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所在的学校遭到日军的轰炸,一家人迁入租界避难,租界中没有小学,学业不能间断的李政道直接跳过小学课程,进入国光中学学习初中课程。年纪小知识储备也没有足够的量,同学们经常嘲笑他。顶着这些压力,李政道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就这样坚持读完了两年初中,成绩也一直都很不错。

1938年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继续做初二学生,并在1940年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高中时期的他更加认真,学校里的图书馆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接触到中国古典文学,英美文学名著,还有科普书籍等等,只要是书他都会看。也正是这个时候,李政道第一次接触到物理,一本《膨胀的宇宙》让他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奠定了他未来物理学家的基础。

1943年,李政道通过全国大学统一招生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但是他之前喜欢的一直都是物理,最终还是改读了物理系,在读期间也逐渐建立了对物理学的整体认知,大学的课程不像高中时那么紧张,同学们闲暇时间都会结伴游玩,只有李政道还在孜孜不倦,经常找到物理系教授束北星老师,两人一起探讨物理知识。当时的束教授负责“物理讨论”课程的教学,这是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课程,但是李政道却参与其中,每节课都会按时参加,并因此深受启迪。

三、首次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1946年,李政道在教授的推荐下到西南联合大学继续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对物理学的了解也更上一层楼,成绩优异的他还受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派遣,负责研究原子弹“种子计划”荣获国家奖学金。

这之后在吴大猷的推荐下,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求学之路,当时负责带他的老师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在费米教授的悉心教导以及自己的努力之下,于1950年顺利毕业,并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那一年的他才二十四岁,被同学们誉为“神童博士。”

毕业之后的他先是在芝加哥叶凯士天文台工作了八个月,这之后又辗转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物理学讲师和教授职位,在这期间他发现了各同性湍流的涡流黏滞系数,讨论计算过后,证明了在二维空间中不存在湍流,并建立了“李模型”,这是量子场论中少有的可解模型,对后来的物理界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教授合作,联合研究了国际物理学难题并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两人因此获爱因斯坦科学奖,并在同年的10月30日,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李政道因为护照上是中国国籍,两人并列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四、学成归国受到毛主席接见

在外求学的日子里,李政道没有一天不想念祖国的大地。1949年新中国解放之后,全国都处于重建时期,各个领域的人才都十分稀缺,李政道觉得自己是时候回去了,于是找到老师费米教授向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教授,我就要回国去了,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如今新中国终于解放,我要回去,我要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去建设我的国家!”

费米教授十分看好这个优秀的学生,他也很舍不得这样的人才,于是劝说道“李,我懂你心系祖国的心情,但现在实在不是你该回去的时候,你们国家目前的情况不足以支撑你继续研究课题,不如先留在美国,等局势稳定了再说,你觉得呢?”

听完教授的话,李政道也开始冷静思考起来,最终在恩师的挽留和朋友的建议下,无奈选择暂时留在物理理论研究条件更好的美国,并在1963年加入了美国国籍。

这期间他其实无数次动过回家的念头,然而美国当时和我国正处于敌对关系,故意扣押我国大量的技术人才,即使李政道的心中再思念国家,也只能隔着大洋彼岸诉说自己的思念。

直到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终于破冰,李政道激动万分,终于可以回家了!1972年9月,李政道带着自己的妻子首次回访中国,时隔二十多年,再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政道的心里像奔涌的黄河水“中国,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周总理得知著名物理学博士回国,特意在北京接见了他们夫妇二人。看到祖国如今已经日新月异,他也由衷的感到骄傲。

1974年5月,再度回国的李政道发现有很多文化基础缺乏的工农兵学员,他发现,中国基础科学的教育现状还处在很薄弱的阶段,这让他担忧中国科教人才是否会出现断层的危机,为了国家的发展,他写了一封信寄给周总理,信中主要阐述了他的人才培养计划,希望国家能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从少年时期就将他们当做科研人才去培养教育,弥补发展中层的空缺。

可惜他的想法虽然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但是却遭到了江青的反对。李政道的心里有些失落,但是也只能按照原计划回国,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得知消息的他十分激动,但是也很疑惑,主席要跟我说什么呢?说人才培养计划,还是说物理方面的探讨,又或者是两岸之间的发展?自己前几年刚回国一次,如今顶着美裔华人的身份,难道被疑心是间谍吗?!带着这些疑问,他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和他见面之后,用一句幽默的开场白化解了他紧张的心情“听说李博士是上海人,有上海,不知道有没有下海啊”李政道一愣,没听说过啊,只能老实回答“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主席哈哈大笑道“有上海就要有下海,上海是市,下海是个镇嘛!”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功的将现场气氛活跃了起来,不愧是毛主席!

谈笑之后步入正题,毛主席说道“你的信,恩来已经给我看过了,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也是很赞成的,但是你的那个理论我还不是很清楚,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应用科学中来的,然后又指导应用科学。”

李政道明白,主席原来是要和自己探讨物理啊,他没想到主席也对物理有着这么大的兴趣,一时间也是欣喜不已,两人就“对称的重要性”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之后又提到他和杨博士的“宇宙不守理论”主席听完还幽默的说“就好比我的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还有我的眼睛,一个好,一个不好”主席通俗又精准的理解,让李政道更有激情说下去,主席时不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场对话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直到主席到了吃药休息的时间才停止。

临别之际,毛主席送给李政道一份礼物,打开包裹一看是一本《科学概要》这正是他们两人讨论过程中提到了科学著作,在当时已经是孤本的价值,李政道明白主席的心意,十分感动,将那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房珍藏至今。

总结

毛主席的这次会见对李教授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而他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得到了主席的认可,首个少年班在安徽开设,之后更是遍布多个城市,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条件和贡献。

而毛主席即使已经步入晚年,却依旧对科学保持着高度的探索精神和关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0 阅读:151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