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北京饭店扩建,一警卫员发现问题立即上报,中央立马叫停!

诗兰谈过去 2024-06-06 13:28:36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突破频现,恢复联合国席位及中美关系正常化,使国内外事活动急剧增多。外国游客纷纷赴华,尤其北京成为热门目的地。

然而,当时北京饭店是唯一可接待外宾的酒店。需求激增,超过供给,饭店入住率甚至超过100%,迫切需要扩建。周总理批准扩建后,却突然下令停工。原因是汪东兴发现扩建威胁到中南海安全。汪东兴的发现引人疑惑,其后续行动将如何影响北京饭店与中南海的关系呢?

汪东兴究竟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居然如此如临大敌?后续结果又如何呢?

北京饭店

一切都还是要从头说起。

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饭店扩建事宜一直备受周总理关注。周总理要求扩建后的饭店客房数增至1000间以上,能同时满足2000人饮食起居及外事活动。负责扩建的宋主任找到建筑设计院张镈负责设计。张镈病中仍提供20个设计方案,周总理亲自审阅,最终选定第20号方案。

周总理召开会议,选定后要求制作模型。副总理李先念提出高层建筑利用土地更有效率,建议重新设计。于是张镈改设计,提出了130米高方案,但李先念认为100米左右更合适。张镈改为100.25米方案,得到领导认可。

1973年春季,扩建正式启动,工人夜以继日工作,新楼迅速上升。但在建至14层时,汪东兴发现施工影响到中南海安全。这一发现成为停工的导火索。

这一发现意味着北京饭店高层能够清晰地观察中南海的一举一动,甚至无需望远镜。相比之前的5层,新建的14层楼高度大幅增加,将近完成的楼更会更高。站在高层,可一览北京市的景色,中南海被尽收眼底。这引起了汪东兴的担忧。

他迅速向中央警备团政委杨德中汇报,后者同样感到震惊。他赶赴北京饭店,亲自观察14层,确认汪东兴的发现属实。随后他向周总理报告,得知周总理自行验证了发现。

周总理指示杨德中前往北京饭店观察,杨德中确认了中南海的可见性。周总理下令停工,表示新楼高度影响到了中南海的安全。

会上众人听到此消息后都不寒而栗,杨德中安慰大家,并表示总理并不责怪他们,只是必须暂停工程。然而,找不到解决方案,提议均被否决。

考虑到中南海的安全,杨德中建议拆除新楼10层以上的部分。但这被认为过于浪费。周总理开始考虑解决方案,并召见主要设计人员商讨。

周总理提议,新楼只建到14层,10层以上的房间不对外开放,窗户全部遮起来,张镈建议全部换成实心遮阳墙。周总理认可此方案,表示可以保障中南海的安全,并解决了西北风的问题。

最后,张镈提出一个新问题:原计划中新东楼高度仅为100米,现在只盖到了14层,显得太过突兀。周总理建议将原计划的大屋顶改成小斜坡顶,既美观又有利于排水,同时不利于人攀爬。尽管周总理不懂建筑,但他的建议确实细致入微。

方案确定后,大家松了口气。已接近凌晨三点,大家满脸疲惫,但离开人民大会堂时,依然心怀满足。张镈回到家后,并未休息,继续研究总理的布置,恍然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提议在新东楼十层以上的西侧,设置一座30米高的屏风楼,遮挡中南海与北京饭店之间的视线,保持新楼继续建造。这个主意得到了周总理的满意。将原定的21层新东楼改为18层。周总理依旧关注工程问题,甚至亲自视察工地,尽管电梯看起来不太安全,但他还是上了高层查看情况,满意后慰问工人,激励他们再接再厉。

1974年,新东楼正式面向客人开放。如今,它已经能够满足繁重的外事需求,并与屏风楼相辅相成,成为北京的地标建筑之一。它们各自完成了保护中南海和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历史使命。或许这正是人们为何钟爱新东楼的原因,尽管时光流转,北京已经高楼林立。

0 阅读:55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