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肾衰竭,别被尿常规忽悠了!尿蛋白降到这个水平,才算达标

尔曼的笔记 2024-06-18 22:12:17

尿蛋白转阴,是许多肾友梦寐以求的事。看到尿常规干干净净,蛋白质阴性,这种感觉,简直比吃蜜还甜。

不过,肾上线要提醒大家的是:

千万别对尿常规上尿蛋白转阴掉以轻心!

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阴性,不一定你是真的尿蛋白控制达标,肾病患者还需进一步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确认!

这个误区特别常见,也是我们很多肾友忽视的。接下来听我们详细解释。

持续性蛋白尿,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表现。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尿蛋白持续>0.5~1g/天,是导致肾病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尿蛋白控制到0.3-0.5g以内,是阻止肾病进展的有效手段。

因此,精确评估尿蛋白是否已经控制达标,对预防肾病恶化是极其重要的。

许多肾友习惯用尿常规衡量尿蛋白是否达标。但问题在于,尿常规的尿蛋白只是半定量分析,它测的是尿蛋白浓度,意思是每L尿液中大概含有多少蛋白质,很容易受到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影响。

尿常规根据患者尿蛋白大概浓度,分为阴性,弱阳性(微量、trace),1+~4+:

-:小于0.15g/L左右

±:0.15g/L左右

1+:0.3/L左右

2+:1g/L左右

3+:3g/L左右

4+:5g/L左右

加号+越多,表示尿蛋白浓度越高。大家学过化学的话,应该明白,浓度受到溶质和溶液的双重影响。也就是说,尿蛋白浓度不但受到尿蛋白多少的影响,也会受到这泡尿含水量的巨大影响。

就好像一杯放了盐的水,水多了,味道淡;水少了,味道咸,一样的道理。当尿液水分多,尿蛋白浓度被稀释,加号少;当尿液水分少,尿蛋白浓度被浓缩,加号又变多。

这就会导致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一些肾病患者实际尿蛋白还没达标,尿蛋白实际是0.5g甚至1g以上,但在留尿常规的时候,由于患者尿液含水量大,尿液被稀释,尿蛋白显示阴性。

一项2000多例患者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患者尿比重≤1.025时(不够浓缩),尿常规仅弱阳性或1+却可能代表明显的蛋白尿。

由此可见,尿常规可以粗略估计患者的尿蛋白严重程度,但并不精确,有时会因为尿液过度浓缩或稀释而错误估计尿蛋白严重程度。

要精确计算,还是需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它是尿蛋白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定期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0.5g才算真的达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的是患者一整天排泄的尿蛋白总量,不受尿液浓缩或稀释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尿蛋白不稳定或刚稳定的患者,建议不要只查尿常规,同时还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后面病情稳定了,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间隔时间可以延长,例如每半年查一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确定尿蛋白是否达标。

对于实在不方便留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肾友,可以用尿蛋白肌酐比

0 阅读:3

尔曼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