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武大选调生不满嘉峪关,学校回应

江郷贰的独白 2024-05-30 19:55:29

文/木槿夕先生

奉劝一句,要是单纯想要上岸的话,不要去做选调生,没有到基层工作的想法,别考公务员。

“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

武大选调生的一些话语,戳破了现实的一幕,“一个省会出生的高知人才,是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参与地方建设工作的!”

武汉大学回应此事,“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不会动摇武汉大学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信心。”

顾某是武汉大学出身的选调生,在此之前已经公布了拟录用人员,是到嘉峪关市部门单位工作,这是她的个人选择,没想到会因为一些埋怨而冲上热搜。

我心中一直有个问题,文化越高的人,是不是越没办法融入到基层中?

从顾某在文中讲述的经历,她俨然已经成为一名怨妇,暴露出高校教育的一个窘境:即便是武大研究生,仍然存在对未来迷茫的情况,听从父母的安排,勉强接受一份选调生工作,碰到不满意的结果就怨天尤人。

按照相关规定,选调工作是按照考生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来综合计算成绩,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登记备案并进行任职定级。

换句话说,只要顾某在嘉峪关某机关单位只是试用期一年,在此期间只要能够合格,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可是在顾某的心中,她堂堂一个武汉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竟然被分配到嘉峪关,离家上千公里,让我们亲身地体验了一次“文人风骨”。

“嘉峪关市直市单位,我感觉自己瞎了。”

不得不承认,顾某的文学硕士水平,能够将自身的经历和心情融入到文字中,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女生远赴陌生城市的心酸,很多人对她是同情的,因为她的学历滤镜很耀眼,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丝悲悯。

可是往深了看这件事,选调生不止顾某一个人,被安排到更边远的地方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是人中龙凤,千万人过独木桥,争取到这个难得的机会。

每个人的人生境遇是不同的,要不是顾某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历,她未必能够得到这个选调生资格。

可是在她的讲述中,将嘉峪关说成了一个落后的戈壁滩小镇,还把自己比作是黑奴,出卖自由和灵魂。

这背后不止是个人的问题,还是深耕在某些人心中的高傲,他们只想要一帆风顺的人生,受不了生活的半点“折磨”。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到陌生城市接触陌生的东西,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顾某将这些记下来,只是当作一个回忆。

可是她讲述过于具体,直接影响到母校的声誉,还伤害了一批正在基层磨砺的选调生,印证了一句网络热词,“你只要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

然而,只是到一个市级直市单位试用期一年,就让她泪流满面,痛苦不堪,往小了说,是个人情绪化严重,往大了说,就是不愿意服务社会。

在事件曝光之后,当地回应,顾某已经离职,也就是说,顾某终于可以追寻她的梦想了,走向更自由的生活。

回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嘉峪关真的有过目说的那么落后?

根据甘肃省各州2023年上半年的人均 GDP ,嘉峪关市是195.5亿,在省内排名第二,人均GDP为61808元,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

站在顾某的角度,她听从父母的建议,尝试考公务员,通过了选调生的考试,原本想着能够在省会单位工作,“离家近朋友多”是她提到的关键信息。

一个对生活抱有极高期待的文艺女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安排时,她一边让自己接受这个安排,一边在网上抱怨,侧面说明她的心理负担很大。

要是顾某通过这件事,能够认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想这不会是一件坏事,在顾某为这件事悲伤的时候,朋友和导师都在支持她,替她鸣不平。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某的导师安慰她的话语,表面看起来是对自己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加重了顾某对嘉峪关的厌恶程度。

“你家是省会,又在武汉接受高等教育,你怎么甘心去那边边远落后的地方?”

“那边有什么好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

要是这些对话真是从顾某导师口中说出来,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顾某会如此挣扎?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她对于顾某安排的选调生工作有直接的评价,让人看到了高傲的文人形象。

回顾这起舆论事件,值得应届考生思考,要不要为了上岸考边远地区?

上岸是很多人追求的安稳生活,可是生活就不可能是波澜不惊的,岁月静好只是在大学生活,出了社会有更多现实问题要解决。

假如你没有决心接受选调生的安排,那请你别考虑这条路上岸,去寻求更好的出路,人生在世,别为了他人而委屈自己。

要是你选择了这条路,请你跪着也要走下去,这是你的一次重大人生选择。

0 阅读:244

江郷贰的独白

简介:文字是尖刀,也是一个温柔乡,在这和你说点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