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襄州区为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促进南阳市与襄阳市合并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4-17 16:17:29

南阳市与襄阳市同处一盆地,同饮一江之水,自古以来两座城市就渊源深厚、难分彼此,故有“南襄一家亲,情融一江水”之说。湖北省第二大城市襄阳市与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市同属于南襄盆地(又叫南阳盆地),两座大城市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当下的襄阳市和南阳市应该摒弃分歧,不不要再争论“诸葛亮躬耕之地”和“三顾茅庐之地”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水源地究竟是在南阳市还是在襄阳市了。襄阳市和南阳市这两座城市当时应该共同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携手并肩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襄阳市襄州区地处河南省与湖北省豫鄂交界处,作为南阳市与襄阳市的连接点,与河南省南阳市的唐河县、新野县、邓州市相毗邻,如果把襄州区作为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那么将对我国探索南襄一体化发展“襄州经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面就来专题研究分析以襄州区为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促进南阳市与襄阳市合并我国中部中心城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南阳市与襄阳市基本情况

(一)南阳市概况

南阳市古称时被称为宛,所以南阳城别称宛城,南阳这座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和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南襄盆地(又称为南阳盆地),而南襄盆地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南阳市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根据我国“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为南阳)。全南阳地级市现一共下辖了2个行政市辖区、4个开发区、11个县(市)。分别是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

南阳市全市的土地总面积高达2.66万平方公里,除了我国地大物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地州市外,南阳市在东中部地区可谓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比江西省地级赣州市还是要差一些,因为赣州市土地面积高达3.9万平方公里),全南阳市的常住人口高达961.50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南阳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高达1026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其中济源市为省直辖县级市,并不是地级市)中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多,常住人口仅次于河南省会郑州市(1282.8万人)。

南阳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

南阳市的历史十分地悠久,文化也特别地璀璨。南阳是国务院比较早就命名和确立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实早在50万年前,与我国最著名的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阳盆地内繁衍生息了,这里也是我国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毕竟南阳盆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实在太好了,人类在这里起源和发展一点都不奇怪;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和“帝乡”之称(其实光武帝刘秀是湖北省襄阳市代管的县级枣阳市人,在古代也属于南阳郡管辖,然而当下则属于湖北省襄阳市代管的枣阳市管辖,所以现在来说光武帝刘秀并不属于河南人和南阳人,而是湖北省和襄阳或枣阳人)。

南阳市目前一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而河南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可谓数不胜数,至少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是数不清楚的。南阳市的文物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即著名的瓦房庄遗址,还有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等等。

南阳市的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当然还有与襄阳市争议了上千年的“诸葛亮躬耕之地”和“三顾茅庐”。南阳市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市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号称“中华大地的脊梁”的伏牛山雄伟壮观,姿态万千,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林海莽莽,郁郁葱葱,生物呈多样性分布,一派原始森林风光,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

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重大科学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规模大、种类全、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库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千里淮河发源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山水画图,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新创成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8个、省级示范县3个,总数全省第一。白河航运、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推进顺利。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赋予了南阳新定位、新使命、新希望,南阳迎来了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展机遇。

南阳市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被评定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阳柞蚕”居全省首位。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药用植物1000余种。

南阳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468处。矽线石、石墨、独山玉、银矿、铜矿储量居全省首位;金矿、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南阳独玉系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色彩斑斓,素有“东方翡翠”之称。

南阳市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宁西铁路客运通车,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阳飞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可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大连、昆明。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网络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

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4G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建成投用,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市。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宁西铁路二线建成通车,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郑万高铁开通,南阳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内邓、三淅、邓鄂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南阳市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根据官方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南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5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6.27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315.79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520.11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为16.1:28.8:55.1。

南阳市与湖北省的襄阳市在地理上都属于南阳盆地(南襄盆地),两地自古来往密切,尤其随着郑万高铁的开通,南襄一体化迎来高速发展。南阳副中心与襄阳副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区域一体化亮点,南阳与襄阳的一体化是强强联合的一体化,在中西部跨省区域一体化中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更是呼应了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襄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这一未来发展方向。

(二)襄阳市概况

古城襄阳市是湖北省辖地级市和第二大城市及经济总量第二强城市,襄阳市的城市综合实力在湖北省仅次于省会武汉市,远远强于曾经差点当了三峡省会的宜昌市和曾经合并了湖北省经济第二强市沙市市的荆州市,也是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确立的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更是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理念的开创地和试验实践城市,且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试点效果,所以才有了现在南阳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汉水中游,东邻地级随州市,南界湖北省地理几何中心城市的荆门市及湖北省第三大城市宜昌市,襄阳市西连湖北省四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和全国唯一的法定行政区林区的神农架林区及中国汽车城之一的地理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阳市;襄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这里气候宜人,非常地宜居宜业,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非常喜欢襄阳市。襄阳市全地级市的土地总面积约为1.97万平方公里,全市总共下辖了3个市辖区(分别是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和3个县(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同时还代管了3个县级市(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管辖了3个开发区(高新开发区、鱼梁洲开发区、东津新区)。

全襄阳地级市的人口还是很多的,根据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显示,全襄阳地级市的户籍人口高达585.43万人,而全市常住人口也达到了52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2%。这个人口规模是很大的,在全国也是拍得上号的存在,这也为襄阳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第二大城市奠定了人口基础。

秦朝时襄阳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50年,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了襄阳市,因为当初襄阳合并取襄阳和樊城各一个字组成襄樊市,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襄樊这个名字有点四不像,而襄阳则赫赫有名,在历史上和当下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所以后来在各方的强烈要求下,才把襄樊市重新更名恢复了襄阳之名。

襄阳市位于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区域,正好在汉水流入南襄盆地(南阳盆地)又拐出盆地边缘区域,襄阳市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湖北省、河南省、陕西省、重庆直辖市四省市交界处)的区域中心城市。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我国周朝时期,也就是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

襄阳的战略区位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座城市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比如我们在看金庸先生写的著名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都能够看到襄阳的影子,而且其中郭靖誓死守卫的大宋重镇襄阳城,成为了宣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集中体现之地。

襄阳城在我国古代可谓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著名景点有:古隆中、襄阳城、唐城、中国汉城、米公祠、鹿门寺、保康尧治河乡村旅游区、保康县五道峡自然风景区、九路寨、南河风景名胜区、薤山国家森林公园、水镜庄、春秋寨等。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2017年12月,襄阳获评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8年4月17日,襄阳以102.84的全面小康指数排名2017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54位。

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达到6000亿元的并不多,湖北是唯一拥有两个6000亿级非省会城市的中部省份。2023年襄阳市的GDP为6085.98亿元,人均GDP为111084元。襄阳市的支柱产业有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工业基地。

二、关于襄阳市襄州区基本情况

朝的法琳、法喜。著名的史学家东晋时的习凿齿。农民起义领袖清朝的白莲教起义领袖王聪儿、宋之清、齐林、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诏等;红巾军起义首领郭大安、高二先、冯三典等。革命志士:清末有辛亥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刘公,辛亥志士雷炳焜、郑江颢、潘公复等;早期传播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员董曦辔,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二十六师的创建者和领导人谢耀武、赵英,有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和抗日女英雄杨威。

主要历史事件有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建立大顺国。进驻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义军政权,国号“大顺”;咸丰六年(1856年),红巾军起义军。高二先、范二娃、冯三典等率众在竹条铺举行起义,号称红巾军。义军取樊城、攻襄阳,后转战鄂、豫两省20余州县、给清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宣统三年(1914年)襄阳光复。

武昌起义后,11月30日张国荃、黄仁炎率光化义军自襄阳小北门入城,襄阳光复;1921年和1924年,肖楚女来襄阳宣传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肖楚女先后两次到襄阳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新文化,播下革命火种;1930年7月,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在襄东黄龙垱(今峪山镇)姚岗村建立;1948年,襄阳解放。1948年7月2日至16日,人民解放军攻打襄阳,历时15天,活捉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康泽、中将副司令官郭郧褀,襄阳(襄樊)获得解放。

1992年8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襄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襄樊市迁至襄阳县张湾镇,迁建新县城。2001年,撤县设区,撤销襄阳县,设立襄樊市襄阳区;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三、南襄一体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南襄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战略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一系列顶层规划,南襄一体化的战略布局愈发明晰,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襄(阳)南(阳)城市组团”“推动襄阳和南阳加快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城市圈”;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两年前即2022年7月,南阳市与襄阳市签订了《加强两市交通基础建设一体化发展框架性合作协议》,明确指出,双方将积极推进襄阳至(南阳)新野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唐白河航运开发、打通汉江航运通道,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物流项目,携手共建南襄盆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2年10月,南阳襄阳首次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为南襄两市居民不动产交易登记提供了极大便利,至此,南襄一体化迈出全新步伐。

(二)南襄一体化建设是探索“襄州经验”的最大优势

襄州区作为襄阳市最大的城区,北部与南阳接壤,主动融入襄(阳)南(阳)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区的历史定位和发展必然,更是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襄阳市临近南阳市的有枣阳市、老河口市和襄州区,襄州地处南阳、襄阳连线中心地带,具有很强的关联纽带作用,区域内有程河、朱集、古驿、黄集、石桥等5镇与南阳接壤,区位优势明显高于其它县市区。正在实施唐白河(含唐河、白河)航运开发工程和规划设计的襄新高速均在襄州区境内。

二是快速便捷的交通优势。襄州区自古是“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从现有路网来看,襄州与南阳市共有高速、国道、省道、县道7条公路相连,有唐河和白河2条水路相连。目前,襄州区正在加快实施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207国道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X021县道石东路(程河镇石台寺村至双沟镇东王岗村)“四好农村路”等多个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襄(阳)南(阳)城际交通“硬联通”水平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是渊源深厚的文化优势。南阳和襄阳同属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就有30回发生在这里。襄州区是两省四县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交融荟萃之地,两地风俗习惯、饮食爱好、语音语调等相似相近相同,而且集市互通、姻亲交织,尤其是新野邓州一带,由于亲戚关系或工作关系,买房落户襄阳的南阳人不在少数。这些优势是襄州区顺势而为、借势发展的难得机遇,也是互利共赢、前景广阔的筑梦之行。

(三)南襄一体化建设是加快项目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无论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省级到市级实施来讲,在新一轮的规划中,都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概念。立足两地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配件等产业优势,加强在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同时,随着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襄(阳)新(野)高速公路、郑渝高铁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和运行,在南阳襄阳逐步融城的历史大趋势下,地域藩篱和观念桎梏必将逐渐被打破。南襄一体化发展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且势在必行。

(四)南阳襄阳合作共建万亿经济城市群的条件

一是从区位上看,南阳市和襄阳市同属南襄盆地,处于我国的核心腹地,襄阳还有天下之腰的说法,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合大规模的人类居住,再加上南阳主城区和襄阳主城区仅仅100余公里,发展大城市,建设都市圈还是有可能的。

二是从经济上看,南阳市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位居第3位,襄阳是湖北副中心城市,经济位居第2位,十堰也是湖北重要经济城市。三市总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800万,GDP超万亿元(202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5843亿元,南阳市地区生产总值4572.17亿元,十堰市地区生产总值2359.03亿元),无论从战略纵深还是人口和GDP上来看,建设一个南襄盆地城市都是够格的。

三是从文化上看,虽说南阳市和襄阳市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争议,这个争议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上千年,双方也明白,争来争去对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搁置争议,摒弃前嫌,共同开发文化,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南阳市与襄阳市共同推进的“南襄一体化”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南襄一体化缺乏发展战略规划

随着南襄一体化提出,河南省唐河梯级航道开发项目水台子枢纽(新野县王庄镇水台子村)正在加紧实施,同时,襄(阳)新(野)高速公路建设(计划2023年动工),将增进南襄盆地两个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推动南襄一体化进程,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是,截至目前,襄州区乃至襄阳市还没有南襄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发展规划,与南阳市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

(二)南襄一体化缺乏准确定位

襄州区位于南襄盆地中间地带,具有得天独厚地区位优势,程河镇地处“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关键点位上,如何发挥出襄州区的区位优势、突出“重点乡镇”,急需襄州区紧紧围绕南襄盆地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找准定位,顺势而为。

(三)南襄一体化缺乏项目带动

建设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桥头堡”,除了要有发展规划外,还要有相应项目支撑,比如,前期的排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产业带动,促进发展。这需要早谋划、早实施,上级有关部门还要做到项目倾斜、资金倾斜、支持重点倾斜。

五、关于襄阳市襄州区打造南襄一体化核心带动区的具体建议

襄阳市襄州区作为襄阳都市圈建设、襄(阳)南(阳)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桥头堡”,既是参与者、建设者,更是共享者、受益者,应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争当襄南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排头兵”,为襄阳建设“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襄州贡献、展现襄州担当。

(一)南襄一体化总体思路建议

湖北省襄阳市与河南省南阳市同属南襄盆地,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当前,襄阳市正一丝不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要求,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襄阳市与南阳市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往来互动日趋频繁,区域融合日渐紧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同步跨越。所以襄阳市与南阳市两地应该同心携手扎实推进襄南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创新协同发展方式、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并肩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加强南襄一体化区域内的交通设施对接,积极推进襄阳至(南阳)新野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唐白河航运开发、打通汉江航运通道,共同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物流项目,携手共建南襄盆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二是要加强南襄一体化区域内的产业领域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合作,加强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深度融合,打造襄阳-南阳沿江经济走廊。

三是要加强南襄一体化区域内的文旅资源开发,不要再争论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是南阳市的还是襄阳市的了,两地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上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做大做强诸葛亮躬耕地这一文化IP,携手建设规模化的襄南城际旅游圈,共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四是要加强南襄一体化区域内的生态保护联动,不要再争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地和水源地究竟是南阳市还是襄阳市了,两地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域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推进唐白河航道整治、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工作,促进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是将南阳市与襄阳市合并为一座副省级市设想。南阳市与襄阳市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气概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等不得的危机感来共描协作发展篇章,完全可以考虑通过行政区划合并为一座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或中央直辖市,形成我国中部崛起的新经济增长极。同时还可以化解襄阳市与南阳市两市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半个世纪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一)关于南襄一体化规划先行

加强与南阳及周边地区的规划衔接,建立完善国土空间、基础设施、毗邻区域等规划协同机制。应迅速启动编制《襄州区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发展规划》,可以尝试联合新野、唐河组团式发展,依托汉江水道、襄新高速,推进唐河、白河、唐白河航道建设,搞好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发展文化旅游、农业开发、商品贸易、交通物流等。例如,在唐白河(含唐河、白河)航运上及沿河经济开发上,可以同步规划,协同建设。在两地文旅产业发展上,可发挥各自楚、汉、三国文化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楚长城遗址、楚王城遗址、鹿门山风景区等楚汉文化景观资源,积极建设两地全域楚汉文化文旅体验项目,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形成规模化的城际旅游线路,推动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关于南襄一体化示范带动

根据发展难易程度、引领效果,确定打造的先后次序,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比如,可选择位于鄂豫两省四县交界、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底蕴深厚、交通条件便利、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程河镇,作为襄南一体化发展襄州先行示范区的“桥头堡”,利用“程河柳编”、埠口“码头文化”两张名片,将其打造成“边贸重镇”“文旅名镇”“历史古镇”,发挥“口子镇”示范带动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发展。

(三)关于南襄一体化项目支持

加强与毗邻地区高水平医院、学校、养老机构等合作,积极开展对促进人口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工作的谋划布局,争取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襄州区拓展延伸。要根据南襄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在程河镇建设一批产业、企业、商贸、民生、城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吸附、商贸引领、人员吸纳能力,不论是营商环境、投资环境,还是创业环境、生活环境,从整体优势上实现超越临近的南阳市乡镇的目的,为襄阳市打造南襄一体化发展提供“襄州经验”。

六、襄阳市襄州区正在按照南襄一体化先行区推进的工作

一是襄州区的区委、区政府按照“集聚发展、轴线带动”的城镇发展思路,根据各镇区域区位特点及发展潜力,持续优化“一体两带三组团”的区域发展布局,突出中心城区“一体”带动作用,做强襄州经济开发区、双沟工业园“两带”驱动,构建襄北、襄东北、襄东南 “三大组团” 联动,打造“骨架明晰、功能匹配“城市画卷,着力建设现代化“一心四区”。程河镇、黄集镇、龙王镇、黄龙镇分年度着手开展枊编特色小镇、物流特色小镇、农旅特色小镇、观花采摘农业特色小镇申报创建,逐步建成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宜居宜业新型城镇。

二是去年即2023年襄州区316国道陈家湾至两河口段路面养护工程、唐河(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等重点交通项目相继开工。这是襄州区高质量推进交通强区、服务南襄盆地交通一体化发展所采取的最新举措。通过抢前争先抓项目,务实奋进抓建设,2023年襄州区计划投资建设资金30亿元,规划建设“十二路五中心一航三园三线两网”等26个交通重点项目。今年,襄州区以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开门红”的实绩,为襄州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一心四区”工作大局当好开路先锋,为襄阳都市圈建设和南襄盆地一体化发展提供襄州更大的交通运输支撑。

三是襄州区积极融入襄阳都市圈发展,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开发、紧凑扩展的原则,从两年前即2022年3月开始,谋划推进“双沟”副城建设。加快镇区园区生产、生活功能板块建设,深化与南阳跨区域合作,与河南新野、深圳福田签订“跨省通办”协议,共有117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加快推进“一江两河”、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以及襄阳公铁水联运国际陆地港等重点项目,谋划实施襄阳至新野高速公路和217省道古驿至郑岗互通段改建工程,探索推进两地全域楚汉文化文旅体验项目建设,加强与毗邻地区高水平医院、学校合作,积极开展对促进人口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工作的谋划布局,不断增强聚人聚财聚物能力。

四是迅速启动编制《襄州区南(阳)襄(阳)一体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现阶段《襄州区“五带十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襄州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编制正紧锣密鼓推进,这些规划都是落实区域发展布局的具体举措,已基本能够满足规划引领的需要,后续襄州区将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启动《襄州区南(阳)襄(阳)一体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七、将襄阳市与南阳市合并为副省级市研究

湖北省襄阳市与河南省南阳市同属南襄盆地(南阳盆地),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市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两座中心城市的山水相连、风俗相近、人文相亲。同饮一江之水,自古渊源深厚、难分彼此。南襄一家亲,情融一江水。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襄阳市和南阳市应该努力打破跨省域组团发展瓶颈,通过共建襄(阳)南(阳)城市组团构筑省域副中心城市群坚强基石,积极主动联合周边省域副中心城市一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新平台,并且可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两个地级市合并为一个副省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或中央直辖市,为中国式现代化跨省合并设立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将襄阳市与南阳市合并为副省级市或中央直辖市,最关键的好处是可以化解襄阳市与南阳市两市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半个世纪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今后就没有这个争论了,因为诸葛亮躬耕之地就在这个城市,既是襄阳市的,也是南阳市的,更是南襄盆地中心城市和同一个直辖市或副省级市的。

2 阅读:850
评论列表
  • 2024-04-18 11:33

    似讲南阳,实夸襄阳。此作者是湖北人[得瑟]

  • 2024-04-17 18:28

    在国家地理层面只有南阳盆地这一说法,南襄盆地是襄阳的叫法,南阳在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那现在的古隆中是不是碰瓷了?

    用户85xxx36 回复:
    战国时期南阳隶属于荆州管辖,荆州长期是楚国的都城,更是发祥地,所以不要把历史跟当今混淆
    用户85xxx36 回复:
    你说的是伪命题,楚国发源地是荆州,南阳隶属于荆州。现在的河南省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韩国赵国可能还有齐国的地界,有楚国的地界是因为后来划给了河南。所以呢?
  • 2024-04-18 00:13

    尿尿睡吧!

  • 2024-04-17 20:54

    只有南阳盆地一说

  • 2024-04-17 21:46

    别折腾了

  • 2024-04-18 22:26

    什么都要争,连南阳盆地一词都要争,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