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打的一蹶不振,基辛格说:这是连美国自己都不想提到的战争

历史大家先生 2023-12-20 17:52:01

在基辛格2011年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作为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通”,基辛格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老朋友。

从1971年他担任国务卿秘密访华开始,他已经在中美之间穿梭了40年。

俗话说,“最了解你自己的,往往是你的对手。”

在美国这个“对手”的眼中,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关于中美之间的对抗,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了吧。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1950年7月7日,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奔赴朝鲜战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合国军,得到了苏联援助的北朝鲜军队也是毫不畏惧。

8月中旬,北朝鲜军队把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打的节节败退,到了釜山一带。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仁川登陆。

当时的北朝鲜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80%的地区,仁川登陆计划也有着巨大的风险。

麦克阿瑟说服了美军中的高级军官,计划才能按时展开。

仁川登陆后,联合国军一鼓作气,将北朝鲜打回“三八线”以北,并将战火烧到了被朝鲜境内。

美国在干涉朝鲜内战的时候,同时在亚洲多地展开军事活动。

援助法国在印度的驻军,并帮助菲律宾组建军队,同时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在公海上袭击中国的商船、渔船。

面对美国的频频挑衅,中国向美国发出了警告。

1950年6月,毛主席发表讲话,提出了“各国的事务应该由本国自行处理,亚洲的事务该让亚洲人自己决定。”

9月30日,周总理提出了“我们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会对邻居被侵略视而不见。”并对美国试图越过“三八线”进行了警告。

这个时候的中国,武器落后,国力贫弱,刚刚经过了多年的战争。

“联合国军”上层军官一致认为,这样的中国,绝对没有胆子对上装备精良的他们。

面对中国的警告,以麦克阿瑟为首的一众军官选择了无视。

1950年10月7日,联军越过三八线,朝着中朝边境来犯。

中国虽然对美国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警告,但是否参与战争,政府内部却无法统一意见。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军事实力远超中国。

面对这样的敌人,中国军队的胜算渺茫。

真正让中国下定决心参战的,是美国飞机对中国安东的轰炸。此时已经不再是朝鲜内政的问题了,美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毛主席知道,不能任由事情的发展了。

为了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中国必须参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率先跨过鸭绿江,踏入朝鲜战场。

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第一枪,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夺回温井,打了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麦克阿瑟没能想到,装备精良的联军,竟然会被“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打败。在麦克阿瑟看来,这是他从军生涯的一次巨大的失败。

在经过第一、二次战役之后,联军和南朝鲜军队基本被赶回“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有人说,麦克阿瑟的失败和他的自大有很大关系。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前,麦克阿瑟曾放出豪言:“只要中国军队敢来,我就把他们打回石器时代。”

这个时候,这位“联合国军”总指挥认为,中国绝无可能入朝作战。

面对美国的飞机大炮,志愿军没有退缩,他们以自己的胜利,在这位总指挥的脸上狠狠来了一巴掌。

没有飞机大炮,志愿军就夜间作战;没有后勤补给,那就打快速战。

志愿军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美国赶回了“三八线”。

这个时候的麦克阿瑟依然自负,他太过依赖飞机大炮。依照原计划,麦克阿瑟毅然决定向北推进,并打算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麦克阿瑟的愿望注定要破灭。

长津湖战役之前,麦克阿瑟是头颅高昂的雄鸡,长津湖战役之后,他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

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里,志愿军在御寒物资不够的情况下坚持了20多天。顽强的意志力令美军害怕。

战后,曾经有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回忆。对于志愿军,他的描述是“太可怕了”。

在经过三次战役后的志愿军疲惫不堪,只好返回“三八线”内休整。趁此机会,美军发起反攻。

这个时候的麦克阿瑟已经逐渐开始疯狂起来,巨大的伤亡使得麦克阿瑟焦头烂额。

一边是恐怖的阵亡数量,一边还要面对白宫的问责,麦克阿瑟想到了核武器。

他致电白宫,要求杜鲁门政府用核武器打击中国本土。

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的分歧逐渐加大。

在朝鲜问题上,杜鲁门政府原本不想招惹中国和苏联。

在联军越过“三八线”之前,杜鲁门政府就曾致电麦克阿瑟,要在确保中国和苏联不参战的情况下进攻。

很明显,麦克阿瑟是个很有主张的将领。

在白宫驳回他使用核武器的要求后,麦克阿瑟联系了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希望他能在这个时候反攻大陆。

麦克阿瑟许诺了蒋介石武器和装备上的支持,但蒋介石毕竟不是傻子,朝鲜战场的战况他也在关注,对于麦克阿瑟的“空头支票”,蒋介石并不感兴趣。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职,李奇微接任总指挥。

这个时候刚刚结束第四次战役。

李奇微是个善于观察的指挥官。

第五次战役开始了,李奇微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敏锐的观察到了志愿军的劣势,展开了一场针对志愿军的阴谋。

李奇微策划了一次合围,彭老总虽然下令撤退,但还是有些晚了。60军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阻挡敌人前进的脚步,掩护大部队撤退。

合围失败后,双方指挥官将战场选在了铁原。

一场不亚于长津湖的战役爆发了。

9000对2.5万,兵力上的悬殊并没有让志愿军胆怯。

铁原阻击战爆发,志愿军战士以顽强的毅力守住了铁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前后历时43天,双方反复争夺,战况激烈,鲜血染红了土地。

上甘岭一役后,志愿军死伤惨重,美国军队也无力再组织营以上的攻势。

此时的美军已经意识到,只有靠谈判才能解决这场战争。

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宣告了抗美援朝的结束。

这场战争打垮了美国妄图控制亚洲的野心。

中国军队以18万的牺牲换取了40万的美军的生命,大大打击了美军的猖狂。

奠定了中国军队“地表最强陆军”的威名,为后期协助亚洲邻国,抗击殖民者奠定了基础。

美国后来也不愿再提起朝鲜战争,他们将这场战争看作不堪回首的往事。

连基辛格都说:美国被中国打的一蹶不振。

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让世界各国不敢再随意挑衅中国。

美国人,你不好好划拉自己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儿,活该被打!

26 阅读:7942
评论列表
  • 2023-12-28 13:29

    好文章!点赞

  • 浮云 10
    2024-05-16 13:11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坚决果断富有成效一场战争,是美国历史以来遭遇到的最沉重的打击。遗憾的是,70年后的今天,美国亡我之心不死,仍然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

  • 2024-06-19 19:43

    美国是靠战争掠夺和金融吸血,维持其全球霸权的强盗流氓国家。

  • 2024-02-05 15:39

    看着就解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点赞!

  • 2024-02-17 14:37

    基辛格的话,换成现在流行语,就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 2024-04-05 17:09

    👌

  • 2024-06-03 17:26

    一战稳百年

  • 2024-04-07 22:17

    张狂的 麦克阿瑟 最悲催。 聪明的李奇微最痛苦。 悲剧的 克拉克 最无奈。

历史大家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