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年邓愈班师回朝、突生疾病后暴亡,朱元璋:处死他的一双儿女

远悦说过去 2024-06-08 12:21:34

众所周知,鄱阳湖、平江、大都这三大战役的胜利,象征元末乱局的结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三大战役之外,其实还有个“第四大战役”。它就是有“守城奇迹”之称的洪都保卫战。

在这支守城队伍中,除普通军士的年龄稍长以外,参将、指挥副使的年龄刚超过30岁,而参政和都督以上军官的年龄大约在24到28岁之间。

虽然这支部队的指挥系统年龄不大,却比主力还能打。在洪都城下,别的部队避实就虚,洪都守军却避虚就实,打的就是精锐。3个月内,洪都守军连克陈友谅、李才以及张定边,部队人数虽越打越少,战斗力却越来越强。朱元璋抵达洪都时,这支守军的战斗意志,甚至超越了主力军。而洪都守军,也是第一支挡住60万大军的红巾军。

这支守军之中,战死率也高得惊人。洪都之战前,这支部队有4万多人马,陈友谅撤兵之后竟阵亡了半数以上,其中大将朱潜、程国胜、李继先、牛海龙以及赵国旺等全部为国尽忠。洪都守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十数年战场经历的磨练以外,也离不开这支部队的灵魂,卫国公邓愈。

少年英雄

邓愈是安徽泗县人,在14岁那年,他参加了邓顺兴、邓友隆组织的地方团练。在参军后不久,邓愈就参加了战斗,对手是元廷统治集团和游散山贼。有趣的是,比邓愈大9岁的朱元璋这时候还在为了能吃饱饭,四处云游化缘呢。

在这次战斗中,邓愈初显“少年英雄”的峥嵘。临战时,邓愈身先士卒,猛冲敌阵,带领部队大获全胜,将元军、山贼打得抱头鼠窜。

由于作战勇猛,邓愈极受友邻称赞。在当时的江淮流域,各县普遍受到山贼打劫,元兵清剿。因此他们抱团取暖,奉邓愈为主,以此获得他的庇护。因此在邓愈16岁时,他就成为了统兵万人的大将。

当时邓顺已被元兵诛杀,邓友隆也因病亡故。平时主要在江淮活动的邓愈自感实力不足,无以抵抗元军的进攻。故而在朱元璋攻略滁州后,邓愈率万人来投。不久之后,常遇春也加入了部队,和邓愈分属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邓愈归降朱元璋时,年仅16岁,且是带兵来投,有雪中送炭之谊。而常遇春虽是打家劫舍的山贼,可他毕竟是光杆一个。朱元璋曾说:

“草创大业时,只有邓愈、沐英以少年之身统御诸将,功勋卓著,忠诚不二。”

可见,对于即将要南下应天的朱元璋来说,邓愈的到来更让他欣慰。

都说封侯拜将,成为一国柱石,光靠资历是不够的,更要靠功绩和能力。邓愈归降时,朱元璋的处境已经非常不容乐观。当时刘福通的红巾军早已离开了颍州,只留下少量部队在江苏、安徽交界处苦苦支撑,部队的人数也由几十万人锐减到不足万人。元顺帝志得意满,他命元军持续南下,在数月内扫清安徽地区的朱元璋、徐寿辉等人。

谁知朱元璋用兵灵活,使了一招金蚕脱壳,避开了元军锋芒。当年6月,邓愈指挥部队奇袭溧阳、溧水两城,歼敌无数,俘虏了元廷官员。而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邓愈又与徐达分别攻占金坛、广德以及镇江、丹阳四镇,扫清了应天周边的敌军。

于是,20岁的邓愈被破格提拔为枢密院院判,节制除徐达、常遇春以下诸将。邓愈年纪轻轻就统领诸将,不仅显示了朱元璋的慧眼识珠,更体现了红巾军的军事民主。能者上,不能者下,有特殊能力者不讲年龄,越级提拔,这是朱元璋的部队能够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

邓愈的仁心

邓愈虽然位高权重,深受朱元璋信任,但却有一个“悲天悯人”的心。在攻打安福时,他麾下将士纵掠百姓,抢夺民女。据邓愈自述,当时军中判官潘枢不分青红皂白将他痛骂一通。而在邓愈了解详情后,立即将危害百姓的军士斩首处死,抢夺来的财物、美女也尽数归还,并额外补偿百姓的损失。

可以说,邓愈在朱元璋麾下一众“大老粗”中,是特别突出的。而他的仁心,也让他在战场上持续绽放光彩。

1357年,邓愈领兵进攻皖南。当时,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胡大海被委以为邓愈副将。在指挥作战中,胡大海对邓愈的军事水平大为赞叹,二人联手攻克旌德、绩溪、徽州,为朱元璋夺取浙东、江西立下汗马功劳。

当然,占领这些城镇以后,邓愈还必须妥善地治理好当地的治安、经济。毕竟在当时,皖南周边有五对势力争夺,除朱元璋外,陈友谅、方国珍、杨完者和元廷,都对它虎视眈眈。

在脱下战袍后,邓愈很快就熟悉了“政务官员”的角色。他立军府营屯,开垦荒地,招揽各处山头响马,恩威并重,将皖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邓愈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骁将,还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良臣。

在攻略浙东途中,邓愈和李文忠汇合,联手对抗李伯升。虽然李伯升是元末大将,但在遭遇邓愈以后,却成了“无牙的老虎”。在临安,邓愈追袭李伯升数十里,大胜敌军。

1362年,邓愈在抚州遭遇邓克明,邓克明以诈降计诱骗邓愈入城。然而邓愈却领兵连夜驱驰200里,打了邓克明一个措手不及,顺利攻占抚州。

不久后,陈友谅麾下大将胡美献城投降,将洪都拱手送与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以后,非常欣慰,亲临洪都视察。当时,邓愈正领兵驻屯江西,得知朱元璋前来,立即前往洪都拜见,以表君臣之礼。

然而在朱元璋离开以后,洪都守将祝宗、康泰却突生叛心,占据洪都自立,并捉拿尚未离开的邓愈。征战沙场近十年的邓愈遭逢他人生最危险的一刻,在逃跑途中,邓愈狼狈之极,几度险些丧命。

到了徐达前来平叛时,邓愈的安全才勉强有了保障。当时,徐达、邓愈迅速扑灭洪都叛乱,并在洪都城修筑城墙,以防陈友谅突袭。而朱元璋认为洪都城事关两军生死,必须由亲骨肉才能镇守。因此,在邓愈之上,朱元璋将朱文正派遣到洪都,节制诸军。

朱文正虽忝居大都督一职,却缺乏战争经验。洪都之战爆发时,面对陈友谅60万大军,朱文正掌控中军,而邓愈则临阵指挥,带领战士们纵横驰骋于洪都城内外,打的陈友谅闻风丧胆。他采用游击的战术,不和陈友谅硬碰硬,专找敌军薄弱处,给于致命一击。

朱元璋援兵抵达洪都时,陈友谅士气已被邓愈消耗殆尽,战斗意志薄弱,不得不选择鄱阳湖作为决战。而在此战中,邓愈仍然冲锋在前,立下盖世之功。

鄱阳湖之战过后,朱元璋迅速消灭张士诚,从此在长江以南再无劲敌。他将邓愈放在江西,压制方国珍、陈友定,而后派遣徐达、常遇春北伐。

病逝寿春

1370年,常遇春病逝于班师途中。在江西、湖北等地清剿残余敌对势力、安抚百姓的邓愈再次披挂上阵,担任徐达副手,远征甘肃。当时,元将王保保镇守甘肃,兵力强大,徐达与他几次交手,都未尝胜绩,汤和更是屡遭败绩。然而在与邓愈遭遇时,王保保却遭到了强烈冲击,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在邓愈班师归来后,朱元璋大封功臣,赐封邓愈为卫国公,位列“六公之一”。朱元璋曾如此评价邓愈,说道:

“邓愈跟随我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廖永忠、汤和、傅友德都因生活上的缺点,而遭到朱元璋的忌恨。可在这个“嗜杀”的皇帝眼中,邓愈却是一个从来没有任何过错的人。可见邓愈为人谨小慎微,做事一丝不苟。

此后,邓愈成了大明朝的“后勤总管”。傅友德平定陕西,汤和征讨蜀地,邓愈则负责粮草供给,兵员转运。而在人手不足时,邓愈则亲临前线,剿除叛逆。在洪武前十年,邓愈几乎参加了明廷对外的所有战事,所到之处,无有不平。

1377年,朱元璋以邓愈为征西将军,率领沐英跨越青藏高原,西征吐蕃。在这场战斗中,邓愈先声夺人,兵分三路杀进吐蕃腹地,直抵昆仑山,将大明的版图进一步向西扩张。

然而在班师归朝时,邓愈却突生疾病,暴死于寿春,年仅41岁。在沐英率兵抵达应天时,面对邓愈灵柩,朱元璋竟不顾皇帝颜面,扶灵号啕大哭。

邓愈死后,朱元璋下令追封他为宁河王,令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爵位。邓愈的两个女儿,也分别被朱元璋赐封为秦王侧妃、齐王妃。可以说,尽管邓愈身死,朱元璋对邓家的恩情依然不减分毫。

可在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对待功臣子弟的态度却发生了极大转变。他现时因为朱樉作恶,赐死了邓愈长女、秦王侧妃邓氏。后又因邓镇为李善长孙女婿,而将他牵扯到李善长案中,强行抓捕审判。

当时,邓镇勇冠三军,是大明开国将领中不可多得的“将二代”。因此朝中重臣多替他求情,可朱元璋仍不管不顾,执意处死邓镇,并褫夺了“国公”爵位,邓氏一族从此在明朝衰落。

俗话说“天子无情”,邓愈二十余年的奋斗,为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却在死后落得个儿女双亡的下场,可悲可叹。

0 阅读:7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