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1400年后,一大将用5万人试了试

古城青衣 2024-06-03 20:24:54

公元227年寒冬。

一个重大决定,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心中渐渐成型。

他要北伐曹魏了!

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家,诸葛亮深知发动战争绝非儿戏。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粮草要储备好,兵马要训练好,士气要鼓舞好。

更重要的是,还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出击。

这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事。

对此,诸葛亮早就想好了种种事宜:

粮草方面,蜀地物产丰富,足够养活大军;

兵器方面,蜀汉匠人技艺精湛,制造的武器装备绝对数一数二;

人才方面,像姜维、魏延这样的猛将谋士。

更是随时准备,为北伐出力。

内忧外患

这一次北伐战争,是一次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军事行动。

回溯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诸葛亮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蜀汉先主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损失惨重,仅剩不到一半的兵马。

刘备也因此气血攻心,郁郁而终白帝城。

蜀汉的军事力量,本就孱弱。

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岌岌可危。

更让诸葛亮头疼的是,蜀中大将人才断层。

关羽、张飞两位顶梁柱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缺。

荆益两州的士族们,虽然表面上对蜀汉政权俯首帖耳。

但私底下却勾心斗角,各怀鬼胎。

刘备一走,诸葛亮必须想办法保住以刘禅为核心的政权,避免分裂和内乱。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

曹魏和东吴,虎视眈眈。

随时可能对蜀汉发动攻击。

诸葛亮深知,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蜀汉恐怕难以抵挡强敌的入侵。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诸葛亮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行动。

他用了五年时间。

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让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重新站稳了脚跟。

而他,之所以选择在公元227年发动北伐。

是因为这一年,恰逢魏文帝曹丕去世。

曹魏内部必然会出现动荡和权力真空,这对蜀汉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

困难重重

诸葛亮此次北伐,可谓困难重重。

先是赵云去世,这对军心士气无疑是一大打击。

目光所及,帐中只有一人还在。

魏延!

想到这,诸葛亮心中又是一阵唏嘘。

论军事才干,魏延绝对是蜀军大将。

先前他镇守汉中,巧妙利用秦岭山谷的地形,设下重重防御,十多年来让曹魏大军望而却步。

前两年,他还率军出击。

在阳溪一战中大败曹魏,斩敌数千,威名远扬。

但魏延这个人,自视甚高,脾气太倔。

又有些目中无人,常常得罪身边人。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提到,魏延与杨仪之间的关系极度恶劣,达到了:

“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这表明魏延,因杨仪不顺从他的意愿,而极其愤怒。

两人如同水火不容。

商讨北伐之策

大军集结,战鼓未鸣。

空气中,已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士兵们忙碌地收拾装备,战马偶尔的嘶鸣穿透营帐。

诸葛亮坐在中军大帐之中,目光沉稳,环视四周:

“各位,今日我们商讨北伐之策。”

诸葛亮的声音温和却坚定。

“哪一条路最为妥当?”

话音刚落,只见魏延挺身而出:

“丞相,我有一计!”

魏延展开手中的地图,手指轻划过那蜿蜒曲折的线条。

“子午谷,此路虽险,却最为快捷。我愿领五千精锐,配以五千民兵负责运粮,疾行穿过子午谷。不出十日,即可如神兵降临长安城下。”

他说到这里,目光扫过众人:

“夏侯楙,那小子何足挂齿,闻风必逃。长安城中,剩下的不过是些文弱书生,哪堪一击!

城中粮草充足,足可养我军。

待魏国大军调动,最快也要二十日后。

那时,丞相您也已率大军前来接应,咸阳以西,唾手可得。”

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之谋”。

魏延的话语落下,帐内一片寂静。

只听得见微弱的炭火,噼啪声。

魏延的话语,如同一声声战鼓,激在每个将士的心中。

不少人已然按捺不住振奋,跃跃欲试。

诸葛亮没有立即表态。

他微微敛眉,似乎在深思熟虑。

这个计划,大胆而激进,如一把双刃剑。

既可能带来奇袭的成功,同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一旦魏延在长安,遭遇曹魏的顽强抵抗,或是援军早于预期赶到。

他的处境,恐怕就十分危险了。

更让诸葛亮担忧的是,魏延性格。

这个人向来桀骜不驯,不太听从军令。

若是他一意孤行,反而会葬送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

沉吟良久,诸葛亮还是拒绝了魏延的计谋。

有人试过这个大胆的计策

之后北伐失败,不少人私下窃语,心中暗自揣摩:

如果魏延的五千精兵犹如神兵天降,长安城头插上蜀汉的战旗,是否会是另一番景象?

那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到底是不是真的可行呢?

其实,历史上还真有人,试过这个大胆的计策。

明朝末年,那时候起义四起,有个叫高迎祥的首领。

他领着五万兵马,浩浩荡荡地从子午谷出发,想要突袭长安。

但这条路,可不是康庄大道。

山高谷深,行进艰难。

在那狭窄又险峻的谷中,不少士兵或是因为疾病,或是意外跌落。

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已经减少了大约一万人。

等到他们艰辛地走出子午谷,人数只剩下了四万多,损失惨重。

更糟糕的是,刚出谷,就遭遇了由孙传庭布下的天罗地网。

这一战,对高迎祥来说,是毁灭性的。

刚刚脱离险境的军队,还没来得及调整喘息,就被彻底击溃。

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

至少从高迎祥的实践来看,是充满变数与风险的。

它不仅仅考验着军事策略的精妙,还涉及了对环境的适应、军队的管理以及对手的预判等多方面因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西蜀,那片被崇山峻岭环抱的国度。

自古,就以险峻著称。

但也因此资源有限,国力相对弱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决策都需谨慎万分,不可轻举妄动。

无法为了一个看似美好的希望,就押上全部家当。

只能稳妥前行,步步为营。

28 阅读:18715
评论列表
  • 2024-06-06 01:25

    首先闯贼面对的是统一皇朝,魏延是相互的割据政权,而且两者差了1千多年,通讯的条件就完全不对等。其次魏延是提出偏师出其不意,高迎祥是背水一战全军压上。完全是两码事,可以说魏延是有机会成功的,而高迎祥完完全全是找死。。。

    用户94xxx15 回复: 萬事如意
    你要知道以前没有破釜成舟背水一战,自从项羽用了之后我们才知道的,所有战略计划第一次跟后面所有人都知道了的无数次是两码事。跳不出这个思维逻辑圈怎么说都没用。
    萬事如意 回复:
    长安已经过了渭水属于曹魏二线地带(和腹地无异),魏延兵少只能偷袭长安一把就跑或者能成功偷袭拿下长安后面必须要魏延拿下城池后诸葛亮的大军能二三天到援,如不能急时到援魏延只能是被长安周边围过来的魏国援军堵死最后不战死也要投降。
  • 2024-06-05 14:47

    拿魏延跟高迎祥比是对魏延的侮辱。并且对手水平不一样。要比只能比邓艾奇袭阴平灭蜀。诸葛亮放弃了唯一可能北伐成功的机会。

    用户12xxx89 回复:
    所以,诸葛亮再或30年也不可能北伐成功。[横脸笑]
    守候孤单 回复:
    他七次北伐有成功过吗?本来就是不可为而为之,国力不对等只能冒险取巧才有机会。对面的驸马爷基本就是跟阿斗差不多的饭桶,此战只能是诸葛亮大张旗鼓吸引注意力,魏延突袭让对面措手不及部分人投降倒戈,看情况扩大战果固守,诸葛亮急行军增援。各人觉得魏延的五千最少能迅速收割对面的二万。
  • 流洋 25
    2024-06-04 18:13

    山本五十六横跨太平洋几千公里 偷袭珍珠港成功 邓艾偷袭阴平 敢不敢在于领导的魄力 诸葛村夫怎么行 法正和庞统才是刘备的左右手

    哄哄 回复:
    那法正和庞统怎么没进武庙
    杀猪的张飞 回复: 哄哄
    法正没死之前确实是某主
  • 2024-06-05 10:15

    魏延带的是小部队奇袭,而高迎祥带的是主力,只要对方主帅不是傻瓜就知道敌人去了哪里

    呼呼 回复:
    魏延是特种兵偷袭,主力牵制敌人,,高迎祥是逃跑,逃难,,魏延是想效仿的是霍去病,主力牵制,背后偷袭拿下长安,,然后后续部队占领陕西以西,
  • 2024-06-04 13:15

    情况不一样,三国时关中兵力不足,主将无能,人心思汉,魏延的成功率至少在七成以上。明末时关中严防死守,名将坐镇,成功率连两成都没有。

    Tigervista 回复: 妞妞
    很明显人口被隐瞒了。四川在汉末并未受到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的影响,还有大量难民入川,唯一的战争就是刘备入川,而刘备素来仁义,尽量保护平民,所以四川人口绝对不会只有90多万。
    妞妞 回复:
    94万的蜀国总人口哪来几十万守军??不要通过演义、小说来推断,多读点史书!
  • 闯荡 10
    2024-06-03 23:53

    两支队伍的素质就不是一个档次

    黑翼天使 回复:
    这计谋是个人都知道了,就不算计了[哭笑不得]
  • 宵夜 10
    2024-06-04 10:37

    诸葛亮是对的,魏延是在赌博!孤军深入且身处险地,很难全身而退!之前庞统不就因此命丧落凤坡吗?

    snowy 回复:
    诸葛亮就一蠢才,打仗打一次输一次,唯一打赢的也是一些小角色,他要是有魏延一半的能力蜀国也不至于这样
    宵夜 回复: snowy
    去一边凉快去吧!
  • 2024-06-13 00:11

    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应该针对对手来制定的,当时曹魏兵精粮足,名将辈出,魏延五千兵马不说子午谷截杀,长安城墙高沟深,即使打下长安也难逃魏军四面围困,全军覆没。

    00 回复:
    5000人是拿枪了还是带狙了,疯了,吃什么,5000破城?纯属搞笑,你说用5000人去烧杀抢掠还差不多,霍去病能那么做,是因为没把匈奴当人,好家伙,你直接不把汉人当人了,没吃的就杀老百姓吃人肉是吧,那还是蜀汉?
    莫言 回复: 00
    自作聪明,你怎么不说邓艾疯了?事后诸葛亮[点赞]要么说你蠢,要么是魏延蠢他可能想送人头。你自己想吧[裂开]
  • 2024-06-05 11:12

    试你妹啊,高迎祥走子午谷时,三国演义这本书都TM烂大街了,孙传庭会不知道?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孙传庭知道个蛋

    Stephen 回复:
    看小说的好处体现的淋漓尽致[笑着哭]
  • 2024-06-12 12:21

    五千人轻装前行,没有攻城器械还想打下长安,就算打下来了,守得住吗?如果诸葛亮的大军不能按时到达,魏延就只有投降

    敬龙飞 回复:
    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那这个奇袭意义又在哪?
    莫言 回复: 敬龙飞
    活在现在你屈才了,在三国诸葛亮都不如你[裂开]
  • 2024-06-13 22:43

    魏延的计谋可行,失败不过损失5千兵马,成功则可以兵临长安,主要还是诸葛亮太过谨慎同时还怀疑魏延的忠诚

    鱼泪 回复:
    那个时期蜀的5000不是小数,还是精锐
    用户12xxx89 回复: 鱼泪
    正面攻击,损失的可不止5千精锐。[横脸笑]
  • 2024-06-14 07:40

    一只老虎领五千头狼和一个猪领着五万只羊能一样吗[呲牙笑]

  • 2024-06-06 10:45

    高迎祥不是胃炎[得瑟]我要是诸葛我一定会试试[呲牙笑]

  • 2024-06-07 09:52

    魏延,常年镇守汉中,人熟地熟,,如果诸葛亮让魏延走子午谷,历史可能就会改变走向

  • 2024-06-17 16:15

    子午谷奇谋是当时蜀汉唯一能够取胜的方法,当蜀汉发动第一次北伐,由于路途遥远,马上参战的曹魏部队必是陕西关中部队,这样后方必然空虚,诸葛亮正面与曹魏主力部队作战,魏延率五千人从子午谷偷袭长安应该能够成功(主力部队打地方部队,类似于邓艾打诸葛瞻),曹魏前线主力部队听闻长安失守(类似于关羽听闻荆州失守),必然回援,诸葛亮乘机冲出蜀道追杀曹军主力可歼大部,正因为短时间内后方空虚,魏延抢占函谷关是有可能的。

  • 2024-06-08 20:10

    我认为可行!用1万兵去尝试!以小博大!失败只不过是1万!万一成功呢?如果大部队硬拼,损失更大!内耗更大!值得一试!

    用户34xxx11 回复:
    不能拿小说印象流。真正三国时期万人兵力是什么概念,公孙瓒有了万人可以当北方一霸,袁绍在官渡损失万把人就逐渐失去北方统治地位,曹操在赤壁损失近万人就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诸葛亮是对的,不停北伐稳扎稳打,让对方陷入战时经济发展缓慢,缩小双方差距,然后找机会决战。司马懿也是对的,我资源更多,我就坚决不犯错,慢慢磨你,绝不决战以免意外
  • 2024-06-14 20:49

    高迎祥意欲复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为时已晚,应为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简直是自投罗网!

  • 2024-06-13 10:21

    诸葛亮不想玩险

  • 2024-06-18 06:39

    奇谋主打出其不意,当一千多年后被写入书中并遍布全国还能叫奇谋?

  • 2024-06-04 11:39

    诸葛亮时期魏延已经说曹军已经把军队全派出去了,只留了一点守城,

  • 2024-06-07 08:36

    时间人物环境对手情况不同有什么可比性,霍去病能追着匈奴揍,失败的匈奴能横扫欧洲,八国联军几千人能打进紫禁城,比什么卵

  • 2024-06-08 20:42

    这个要看对手的,魏延的意思不光是奇袭,对手夏侯是三代纨绔。。。

  • 2024-06-07 10:40

    诸葛亮是政治家和战略家,战术却非所长!陈寿和司马㦤的评价尖锐而准确!实际他也明白魏强而蜀弱,但是真所谓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 2024-06-21 01:59

    蜀汉灭亡就是诸葛村夫造成的

  • 2024-06-08 14:26

    成了就是闪击战

  • 2024-06-10 06:05

    诸葛村夫就是妒忌人家的才能

  • 2024-06-12 06:57

    韩信用的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得瑟]不也是赌

  • 2024-06-12 04:59

    子午谷的路至少没有偷渡阴平那么烂吧

    用户34xxx11 回复:
    不能这样比,谁都没想到兵临城下刘禅直接就降了。当年刘璋在成都还抵抗了一年,结果来的援军马超投了刘备,心理垮了才投的。
  • 2024-06-18 23:44

    想以弱胜强只能冒险赌一把!

  • 2024-06-05 20:33

    别提“奇谋”了[得瑟]蜀国当时面对的是司马懿!就连诸葛亮的计策都破解,更何况是魏延!

    一介书生 回复:
    第一次北伐司马懿啥时才出现的
    7163869 回复:
    正因为是诸葛亮和司马[得瑟]胃炎的才是奇谋[得瑟]
  • 2024-06-13 10:37

    一帮历史资料都不查,更是五谷不分的蠢材,正因为无知才敢瞎评论!首先是邓艾能偷袭成功,在于蜀国上层派系斗争激烈,下层厌战思安!其次姜维上书刘禅小心阴平小道,可惜被拦截了![笑着哭][笑着哭]而“子午谷奇谋”呢?子午谷最险而且全长六百多里,精兵要携带盔甲武器等负重长途行军,民夫更要一人负二人口粮!这长时间行军,哪有不掉队的?不到十日可达长安更是扯淡!而且长安是天下第一大城,蜀军更没有攻城器械,一旦敌军闭城死守,你这五千人还想攻下来?夏候蠢可他手下不蠢呀!曹魏此时势力如日中天!

  • 2024-06-17 21:08

    拿下长安能守住吗?刘裕拿下长安后方不稳回去了,回去坐稳了长安也没了

  • 2024-06-09 08:14

    这事情吵了一千多年都没个定论,以后也不会有,多少小编和史学家靠这个吃饭了[笑着哭]

  • 2024-06-13 17:40

    蜀国不赌没有活路 早死晚死而已 诸葛亮想的也就是个以待时变

  • 2024-06-18 20:37

    想要以弱胜强,不冒险有胜算吗?诸葛为什么北伐?不就是为了延续蜀国命运?

  • 2024-06-21 19:23

    三国时,蜀汉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国力最弱,与其他国家正面干,基本没有胜出的可能。也只能兵行险着用计谋,诸葛亮又不愿意冒险,所以蜀汉被灭基本上是注定的

  • 2024-06-12 11:53

    兵行诡道,可以一试

  • 2024-06-17 15:59

    华夏千年赞孔明,国事大小必恭亲;人能体健终微限,弱旅频征北强敌;镐锯安能撼巨峰,兵行险诈军奇谋;谨慎多余途壮志,难挽汉家皇朝崩。

  • 2024-06-17 14:18

    阅读此文需要提醒作者的是:姜维尚未归顺、赵云仍旧在世、魏延阳溪之战更不在此时。

  • 2024-06-19 08:00

    长安和蜀国之间,也就那点险需要守,再说就是过了子午谷,5000人也攻不下长安城。曹睿还不是昏庸无道之君。

  • 2024-06-22 13:35

    首先历史上没有这个,其次五千人打稳定的长安,就是做梦,不要拿邓艾的事比,那是益州集团内部对刘家的背刺,要不邓艾死翘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