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与观音菩萨

沃唐卡 2024-06-06 01:02:24

相传观世音菩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的痛苦,心生悲悯,流下了两滴眼泪,成为度母,化身为两位公主,到西藏来解救人民的痛苦,其中一滴眼泪随云东去,飘至大唐长安城,落入人间,幻化成为今天我们要讲的西藏人民的绿度母:我们大唐时代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生于公元625年,当时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期间,她为李氏宗室女,非唐太宗皇帝的亲生女儿,她的父母及名字,史书并未做记录,疑似江夏王李道宗之女,现在影视剧为其起名为李雪雁。

历史的车轮婉然向前,而人生的命运却是如此的诡异转折。童年时代的文成公主长相美丽、聪慧有才,她喜欢笑,笑起来的时候双眸婉转,恰似弯在夜空中的新月,明亮而干净。她更喜欢暶妮于父母的身边,听父母讲古今趣事、诗词文采,她一边听,一边用她的小脑袋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但纵她有万千想象,她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个连做梦也没有梦到过的地方。而此时,她未来的丈夫却在这个雪域高原纵马奔腾,完成着一统的大业。两个相隔如此遥远而又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却在命运的安排下逐渐像彼此靠拢,最终凝聚在一起。

公元634年,刚刚继位吐蕃赞普的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提亲,然而,唐太宗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如此遥远荒凉的地方,便果断拒绝了这次提亲,此时的大唐正处于强盛时期,而刚刚稳定的吐蕃被唐太宗视为只是一个边陲小国,并无资格迎娶大唐的公主。

而唐太宗此次恰恰是错了,仅四年后,吐蕃军队贸然对大唐边境发起进攻,一直打到了松州古城。究其背后原因,竟然是之前唐太宗拒绝和亲惹恼了松赞干布所致,虽然唐太宗派兵反击,致使松赞干布退兵,但此役也让唐太宗见识了吐蕃松赞干布的实力。

退兵后的松赞干布随即派使者去长安向唐太宗道歉,并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太宗皇帝思考再三,为了唐朝整体的边疆安危,最终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但他又不忍心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如此遥远的雪域高原,于是便找到一位德才相貌合适的李氏宗室女,赐封为文成公主,让其远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16岁,正所谓:年芳二八,豆蔻年华。时年正月十五,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却是文成公主车出长安、远嫁吐蕃的日子,据说这位年仅16岁的小姑娘,拜别皇帝和父母,心中有万般的不舍,看着熟悉的长安街市以及渐渐远去的长安城墙,泪雨绵绵。

由于路途遥远,只是路上行走的时间,便有两年有余,天气恶劣更加重了路途的困难,白居易有诗云: “天寒地冻雪漫漫,文成孤影过沧澜。”

行至青海日月山,这里是大唐最后的边疆,文成公主登上山巅,向东遥望故乡,思乡之余,她拿出大唐皇后所赐的日月宝镜,镜中仿佛呈现出长安迷人的景色,一时间文成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将日月宝镜摔成了两半,落在了两个山丘之上,东边的半块朝向西方,映着落日的余晖,西边的半块则朝向东方,照着初升的月光。由此,这座山就被起名为日月山,而文成公主的眼泪则幻化成一条小泉,名为公主泉,时至今日,日月山和公主泉也是文成公主所开辟的唐蕃古道上的重要景点,是中原农耕文明和高原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所谓:经过日月山,两眼泪不干!

公元643年,文成公主历经千辛万苦终到拉萨,于赞普松赞干布成亲,松赞干布对于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兼具尊重和恩宠,史书《唐会要》记载:松赞干布谓所亲日:“我祖父未有通婚大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当筑一城,以夸示后世!” 此一城,有人说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还有《旧唐书》亦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袭纨琦,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大概意思是说,文成公主去了以后,对当地人在脸上涂抹东西的习俗不喜欢,松赞干布就说,既然你不喜欢,我们就移风易俗,不再赭面了。松赞干布还带头穿汉人的衣服,派人去唐朝学习,还请唐朝有文学的人来讲课交流。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相互尊重包容中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因为当时松赞干布已经有三四个老婆,并且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并无感情基础,他们的婚姻更像是利益的交换者。

当然,作为被后世藏民奉为绿度母,文成公主进藏后,带来了大唐王朝大量的农学专家、医务专家、历法人员等以及诸多的粮食种子及佛身等,的确为当地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

在农业方面,文成公主带去了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农作物的种子,极大改善了藏区人民的种植结构,同时,传授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比如汉族“二牛抬杠”的耕耘方法以及阡陌的种植当式,以上方面大大提升了藏区的粮食产量,让其人民在食物温饱方面较之以前有较大的提升!

在医学方面,文成公主带来了大量的医务人员以及医书药品,医治民众并教授经验,使藏区人民从病痛中解脱并且将医学技术传于后世,藏区有歌谣相传:“求神打卦多年,疼病总不离身,公主带来了‘门巴’,治好了我的病根”,这正是文成公主对藏区人民所做贡献的歌颂。

在文字方面,当时的西藏并无文字,文成公主来自大唐,自是知道文字的重要性,她推动和协助松赞干布建立了藏语体系,彻底结束了藏人无字的历史,此贡献在西藏历史上足以彪炳千秋。

在佛学方面,文成公主带去了十分珍贵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大力发展佛教,还推动和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这些对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影响巨大,难以估量。

在贸易和文化方面,文成公主的到来给西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改变,尤其是茶叶、丝绸、陶瓷等,她进藏的唐蕃古道成为了货物运转交通之路,日后逐渐扩散成遍及中亚、南亚、中原等地的丝绸之路,加强各国的贸易往来,为不计其数的人谋生存和福利,同时,各国文化、宗教皆想通交流,尤其是佛教的交流和传播。

除了以上的方面,文成公公主还带来了制铁、造纸、碾磨、酿酒等等技术,加强和促进了藏区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它本人,在藏区生活的四十年里,也亲自教授刺绣、纺织的技术。

可以说,文成公主对于西藏的贡献及给藏民带来的变化,用任何文字描述都会显苍白和轻浮,所谓:于无声处献芳华。然而,她的个人结局,却是如此凄凉,令人唏嘘。

公元650年,她的丈夫年仅34岁的松赞干布不幸去世,时年,她也仅仅25岁,而且并无子嗣。那一年,她甚至被要求给松赞干布殉葬,当时唐朝已是高宗皇帝,知道后大怒,逐派使者进藏制止,而且打算把文成公主接会长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有人说是文成公主深明大义,感到还未完成唐蕃万世交好的任务而不愿回去,也有人说是有吐蕃权臣从中作祟,造成文成公主无法回唐。不论是哪种原因,但相信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是难以言表的,据说当她得知自己可可以回去的时候,喜极而泣,她仿佛看到那么熟悉的长安街头,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向她招手,她奔跑着扑到母亲的怀里,犹如当年那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而当她确定不回长安的时候,她心如刀绞,以泪赭面。错过这次的机会后,文成公主终生再未有机会回到故土长安,也再未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父母。

此以后,文成公主渐渐被排除到吐蕃的权力中心之外,而后来的吐蕃领导层并未按她的意图进行唐蕃交好,而是不断地掀起彼此的战争。文成公主无能为力,她的待遇又可想而知,据说她被逼疯过两次,难以想象对藏区做了如此贡献的人,此刻却过得如此痛苦和孤独,或许你听过“江河可鉴、雪山为证”的佳话,但你又怎知道“彼时大唐明月夜,今朝塞外风卷雪”。

文成公主在她的丈夫松赞干布去世后孀居雪域高原三十年,期间无儿女相亲,亦无父母为伴,甚至连朋友都没有,她只是努力为完成唐蕃友好而宣传佛教,教人布织。她无比珍惜从长安来的任何信息,尤其是关于自己父母的,但终其一生,她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苏轼十年未见亡妻,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知,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而文成公主,如有苏轼的才华,如此的境遇,又会是怎样惊为天人的传世文采。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身染天花,病逝,藏区人民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也有藏歌传唱:“天空最亮的星星是太阳,人间最美的宝物是黄金,汉妃大姐的心灵呦,胜过大太阳,胜过黄金。”

文成公主无疑是伟大的,她为西藏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值得千年歌颂,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然而,她自己的一生幸福吗?值得吗?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道德经日: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文成公主后期常年孤独和寡居,占其二,实难言幸福。而历史已成必然,文成公主的痛苦让我们悲悯但更增加她的伟大,那是一种残缺的美,让人心痛和敬仰,我们唯有更加珍惜她的愿望和遗产。

意难平的我诚心想象:文成公主去世后,灵魂并未立刻消失,她向观世音菩萨复命,因功德圆满观世音菩萨答应满足她最后一个愿望,而她最后的愿望仅是再看一眼大唐长安。于是,她出现在长安上空,看到长安街头熟悉的车水马龙,闻着袅袅升空的家乡味道,她开心地笑了,双眸犹如那个十六岁姑娘般的两轮新月,尔后,她化身清风,消逝在大唐长安的上空。

时至今日,读完文成公主,首先涌入心头的是让人泪目的心酸,逐渐转化成隐隐作痛的心疼,最后才变成为她功绩的骄傲和光荣,就像我们每一个自家女儿一样。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沃唐卡编号为155-528691的绿度母唐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