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选首都,4座城市进入备选,毛主席为何最终敲定北京?

三水寿看历史 2024-04-25 16:14:53

纵观古今中外,新国家的建立,首要任务必然是选首都。封建时代的中国,都城的选择尤为重要,它甚至能影响一个朝代的延续和稳固。而选都城,一般来说会考虑几个要素,比如地理位置、人口、经济文化、历史习惯、风水、军事价值等。

冷兵器时代,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换句话说都城要有险可守,有大山或者大河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否则一个容易失陷的都城,对国家是一种灾难。同时都城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中心,还要尽可能的临近广大的平原腹地,适合种植农作物,以此养活大量的就近人口,比如历史上的长安、洛阳都是如此。

人口和经济文化,这个无须赘述,谁会找一个鸟不拉屎,穷困潦倒的地方做都城呢?对于新生政权来说,成本太高了。另外就是历史习惯,古代的封建王朝,讲究正统和传承的问题,因此如果不是旧都城被破坏得太严重,新朝往往会延续使用该都城。

风水和军事价值也是选都城尤为重要的因素,比如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一来北京是朱棣的大本营,出于安全考虑,二来北京处于关内和关外,塞外和中原的节点,控制咽喉要道,直接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可保国家长治久安。

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下新中国的都城问题了。新中国成立后,首要问题也是首都应该放在哪儿,最初的首都名单上,备选城市非常多,比如包括了武汉、广州、重庆、上海等等,虽然都有其理由,但这些地方要么太偏,要么没做过首都,历史厚重不行,要么就是太小家子气,都被一一否定。

经过几轮讨论后,最后定出4座备选城市,且都是古都,他们是:西安(长安)、洛阳、南京、北京。而后来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还是最终敲定了北京。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949年备选首都的这4座城市,毛主席为何最终敲定北京了呢?北京究竟有哪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被否掉的是南京。南京被否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民国旧都,民国是怎样的时代,想必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新气象,自然要选一个新的都城,当然这是表面的说法。其实,南京被否还有一个不可直说的原因,虽然有些玄乎,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定都南京的,不是短命王朝,就是割据政权。就只说离我们比较近的明朝,定都南京后,第二代皇帝就被赶跑了,朱棣迁都北京后王朝算是新生,而民国就更不用提了,太平天国也短暂定都南京,结果也都看到了。另外,毛主席认为南京太靠近东南沿海,这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威胁非常大。

第二个被毛主席否定的是西安。西安作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一直是繁华之地,但也因为这块地方做了2000年的主角,被破坏得太严重了,资源承载几乎到达了极限,再也不适合做首都了。而且此时的西安,离全国的经济中心太远,也不利于新中国的有效治理。

最后被毛主席否定的是洛阳。洛阳在整体上虽然比南京和西安优势更大,但是和北京比起来,北京还有另外三大优势,是洛阳比不了的。毛主席权衡再三后,还是认为北京更适合当首都。

首先,北京和苏联离得更近。新中国刚成立,急需和苏联抱团取暖,这也是战略利益的需要。北京的周围被苏联、蒙古、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包围,整个大后方更加安全。

其次,北京离东北更近。新中国成立时,东北不同于现在,那时的东北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无论是工业基础、铁路密度、粮食资源,还是人口教育素质,都是全国最高的区域,因此这一大因素也是洛阳远远不及的。

最后,北京从明清到北洋政府时期,500多年一直都是首都,中间只有几十年不是首都,有更好的基础,各种人文古迹,历史文化都比较厚重,也显得更正规一些。

因此,在这三大优势前面,毛主席最终敲定了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还有种说法认为洛阳有“落阳”之意,寓意不好,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不过是否有此考虑,就不得而知了。

放到今天来看的话,虽然北京作为首都面临很多问题,但放眼看去,确实还是北京最适合,大家认为呢?

0 阅读:1

三水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