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南京工业大学,再发Nature!!!

MS杨站长 2024-06-02 13:21:06

研究背景

薄膜发光二极管(LEDs)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薄膜LEDs在实现高效亮度方面面临挑战,因其低电荷迁移率和易受到非辐射复合的影响。

近年来,三维(3D)钙钛矿作为一种潜在的高效发光材料备受关注,因其高电荷迁移率和低量子效率下降。尽管如此,3D钙钛矿也存在辐射复合速率缓慢的问题,导致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E)受到缺陷的影响。

成果简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柔性电子基础(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团队、南京工业大学王建浦课题组、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朱琳副教授等人携手提出了多种钝化策略来降低3D钙钛矿薄膜中的缺陷密度,但最大可达到的PLQE仅约为80%,且相应的LED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EQEs)不足25%。针对这一挑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双添加剂结晶方法,通过促进四方相FAPbI3钙钛矿的形成,加速辐射复合过程,从而实现了高效近红外3D钙钛矿。相关成果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cceleration of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LEDs”的最新论文。 这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方法制备的3D钙钛矿表现出96%的PLQE,并实现了32.0%的峰值EQE,即使在高达1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其效率仍保持在30.0%以上。这些结果为推动高效和高亮度钙钛矿LEDs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研究亮点

1. 双添加剂结晶方法的引入:通过引入双添加剂结晶方法,本研究成功实现了高效的三维钙钛矿的制备。这种方法利用了1-氨基吡啶碘(PyNI)和5-氨基戊酸(5AVA)两种添加剂,促进了四方相FAPbI3钙钛矿的形成,从而加速了辐射复合过程。

2. PLQE的显著提高:相比于之前的研究,本文所提出的双添加剂方法使得钙钛矿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E)显著提高至96%。这一成果是在实现了高电荷迁移率和低量子效率下降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为LEDs的制备提供了可行途径。

3. LEDs峰值EQE的创纪录提升:通过采用双添加剂结晶方法制备的钙钛矿LEDs,在峰值外部量子效率(EQE)方面实现了创纪录的提升,达到了32.0%。这一成果意味着作者在LEDs的性能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使得钙钛矿LEDs更具应用潜力。

4. 高亮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本研究还证明了所制备的钙钛矿LEDs在高电流密度(100 mA/cm^2)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效率(30.0%以上),这表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图文解读

图1:钙钛矿薄膜的制备过程和表征。 图2. 双添加剂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和性能。

图3. 钙钛矿薄膜的光学性能。

图4:钙钛矿薄膜的结构表征。

结论展望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现有薄膜发光材料在实现高效LEDs时面临的挑战的直接方法。作者认识到,要实现高效率和亮度的LEDs,需要材料具备高PLQE、最小的非辐射复合、高电荷迁移率以及有利于有效光耦合的结构。然而,传统的材料如有机半导体、量子点和低维度钙钛矿未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作者转向了具有增加的激子结合能的3D钙钛矿,并通过促进四方相FAPbI3钙钛矿的形成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这一策略,作者成功地实现了近乎完美的PLQE,从而为LEDs的高效率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取得了32.0%的EQE,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记录,这进一步证明了作者方法的有效性。作者的研究为突破钙钛矿LEDs的效率限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展示了使用3D钙钛矿的潜力,并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将激发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钙钛矿LEDs的研究中,推动LED技术的进步,为实现更高效、更亮的LEDs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文献信息

Li, M., Yang, Y., Kuang, Z. et al. Acceleration of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LEDs. Nature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460-7

0 阅读:48

MS杨站长

简介:德国马普所科研民工,13年材料理论计算模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