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爱”出风头,陈锡联开会讲话,他进行补充,反思不妥当

从阳化石 2024-06-01 07:15:52

1944年,部队进行整风运动,在党校学习的王智涛对自己入党后的思想进行总结,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能坦诚不公写出来,交给组织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思想上,认为自己存在自私自利的情况,计较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有时候还闹点情绪。

实际上作为个人来说,这样的情况人人都有,是不可避免的。能说出来,说明在思想上已经超越了不少人。

另一点问题是最直观的,也是对他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爱表现”。

1941年,王智涛有机会调任到作战部队工作,被安排到陈锡联指挥的385旅担任参谋长,成为旅主要领导之一。他的工作就是协助旅长作战部署,以及司令部的具体工作。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表现”,后来想想实在不妥。

1942年5月“反扫荡”结束后,他给旅部的作战进行总结报告,陈旅长在大会上讲话,其中有些内容因引用,还写没有说。按照一般情况下,旅长讲完,会议就该结束了。可他站起来做补充发言,又长篇大论讲起对日作战要敢于尝试新战术等,强调战术研究。

这样的举动,有什么问题呢?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单纯从工作角度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可从人事角度来说,他越权了。给主要领导讲话补充说明,意味着不认可首长的讲话,或者认为首长讲的不全面?这无疑在大会面前让旅首长有些难堪。

如果是在司令部部署任务时,可以这样,这是参谋长的职责,可是如今旅部大会,在时间、场合上考虑不周。只从单纯军事业务出发,不注重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可能动机和效果相悖。不过,陈旅长不计较这些,不然影响旅长和参谋长的工作关系。

在人事关系上,他也被邓政委、彭老总批评过。

工作上过于严肃,不易接近、不好相处,邓政委说他不随和。

他对此也进行了反思,对下级严厉,生硬,让大家敬而远之,实际上并不利于工作展开。而且有时候自以为是,对手下工作不放心,不满意,就自己动手干,没有起到帮助部下,一起进步等。

彭老总说他不善于处理各方面等关系,当着顶头上司的面,批评别人,一点情面不讲。工作有能力是好的,但有时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好搞团结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不然一个人很发挥作用。

虽然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都有小毛病,可也要学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会大度和包容,搞好团结。

在后来的工作中,也逐渐克服自己的想法,不摆老资格,团结周围干部。

抗战结束后,他本来要去东北,被聂老总留在冀东军区,担任十四分区副司令(副旅职务),司令员是曾雍雅,是他过去的学生,资历和职务在过去也比他低。他能团结司令、政委完成任务,说明在思想上的进步非常大。

后来,调任冀东军区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等职,都能很好配合主官完成工作。

1 阅读:676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