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野战纵队当师长,打得不理想,上下反映大,被调离去学习3月

从阳化石 2024-06-20 06:01:33

在四野12个军中,你知道哪个师换将最频繁吗?

相信很多人不是特别清楚,因为部队成立时间不同,基本上每个师都有换将经历,但说到最频繁的当属8纵23师。

1947年8月,8纵成立,到1949年4月时,23师已经换了4位师长。

23师尽管成立较晚,却是一支老部队,是朱老总警一团发展而来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那么究竟为何频繁换将?

这四位师长分别是:张德发、钟明彪、张晓冰、黄鹄显。

张德发是一个老资格,红军时期担任过师长;抗战时期担任过旅长,解放战争时担任23师师长。论资历和战绩都不低,如果认真打仗,相信也是中将、至少也是一位少将。结果被评为大校。原因很简单,在纵队政委回忆中,军政关系紧张,纵容妻子做烟土生意,在思想作风、作战指挥、对部队建设上不能胜任,最终被撤职。

这不仅仅影响他的晋升,而且在授军衔时,也会考虑将领的德行等,因此这一方面使得他受到限制。

第二任师长,是政工出身。早在1926年就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军,也是一位老资格。在他近20年的革命生涯中,干政治工作时间更长,从1934年改为连指导员,后改任宣传干事、宣传队长,教导队政委等等。

抗战时期,在抗大学习、工作,1940年以后调前线抵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担任团政委,新四军2师参谋长处长。抗战结束后,新四军不仅仅抽调3师到东北,而且还抽调2师一些干部组成干部团到东北。一开始在后方工作,1947年调任骑兵支队政委、骑兵1师副师长,负责剿匪。1948年5月,上级将他调任8纵担任23师师长。

从他的履历不难看出,并非军事出身,打仗也不算很多。尽管担任过骑兵副师长,相比野战部队主力师来说,也不在一个层面上。总之,一句话缺乏大打仗的指挥经验,而且这一点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得到印证。

据纵队政委回忆,在肃清锦州外围敌人时,23师以绝对优势本可以歼灭敌人全部,结果用兵问题打了一个击溃战,还让部队伤亡不小。

包围薛家屯是锦州外围第一仗,8纵首长把任务交给23师69团团长董占林,这里守敌是九十三军暂编二十三师第三团,上级希望69团不让敌人退回锦州,坚持到天黑后,交给22师歼灭该敌,。敌人很顽强,双方激战到下午,没有使得敌人突围。因不熟悉地形,69团伤亡在增加,团长想是否还有必要等到天黑,交给22师围歼。能不能提前对敌人发起进攻。他请示师首长,要求对敌发起进攻。师不同意我们提前发起进攻,仍然要求69团继续对敌人包围,能包围到黄昏,就是胜利。

就这样,敌人突围,部队阻击。敌人派飞机增援轰炸。到下午4点敌人要突围,双方展开肉搏战,在战斗中伤亡330人左右,而且使得敌人一部逃脱,幸亏被9纵部队合围,将其歼灭。

如果当时提前发起战斗,不等到天黑交给22师,想必也没有如此的伤亡,这一点是师首长的决策问题。而且战后师里对缺点错误都有隐瞒,没有如实上报。

锦州攻坚战时23师68团,打下小紫荆山,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战斗结束后,只留一个连驻守,其他部队撤出阵地,敌人反扑时,8连丢阵地。小紫金山得失对敌我双方影响都很大,如果说8连全力以赴,秉承人在阵地在对信念,相信也没有后来的处分。纵队首长回忆说是逃跑式丢掉阵地,这与军队光荣传统是不相容的。结果连长处极刑,副团长撤职当伙夫。

当然,作为纵队首长,师首长也有领导责任。辽参战役结束后,段苏权司令留在东北改为军区作战处长,后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师长虽然在辽沈战役后继续跟部队入关,并参加平津战役,可打完后,就被调离。纵队政委回忆:全师上下意见很大,对师指挥员的问题。

师长调离后,师参谋长代理师长职务,进行部队整顿工作。而这位师长去北京参加干部训练班。要知道,那时候中南还没有解放,正是用人之际,他被调出来到干部培训班再学习,可见问题存在的。学习3个月后南下工作,到广西剿匪,先后担任52军政治部主任、53军军参谋长。

1 阅读:331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