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裔孔继涑,虽然坎坷一生,但成就斐然!

徐华说过去 2024-06-20 02:15:38

«——【·前言·】——»

孔继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物鉴赏家,也是曲阜孔家的后裔,自幼受家思想的熏陶,喜欢书法诗词礼乐,养成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孔继涑是如何成为著名书法家的呢?

«——【·孔继涑“福地”·】——»

清代前期,康熙帝推崇董其昌书法,遂使董书大兴海内,一统书坛。孔继涑的书法师承清代书法家张照,张照与孔继涑为翁婿关系,两人感情深厚。

曲阜孔氏家族家学传承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孔继涑自幼聪敏好学。著名学者姚鼐曾评价孔继沫“公子声高鲁庙堂”名门士大夫家族出身之人在著书立说、潜心研究史学。

孔继涑曾祖父孔兴燮擅长书画,《清画家诗史》就记载其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孔继沫祖父孔毓圻擅长诗文和墨兰,著有《兰堂集》《幸鲁盛典》等,在清代孔氏家族中较为出色。

这些孔氏先辈对孔继涑的书画涵养影响深远,他自小就酷爱书法,勤于练习,专学岳父张照的笔法。其书法名重当时,与梁同书齐名,有“南梁北孔”之称,为清代帖学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诗轴书风陈述·】——»

这件诗轴在用笔上呈现传统帖学的用笔精髓,运笔虚灵,点画的各种形态在运笔中完成,由此变化生动而尽抒奇妙。笔势上变化丰富且气韵贯满,点拂波捺。

使转运行,似不用力而力含其内,仿佛并不经意而意在法中,呈“书不尽笔、笔不尽意”之韵,尽得一个“虚”之妙。结字上,不恃异炫奇,故作怪状,而力求寓险绝于平正之中、蕴形态于端庄之内。

发笔锋芒微露,收笔劲气内敛,偶出牵丝映带,血气贯通,来去呼应,追求平淡自然,平和天真的审美理念。用墨上颇具特点,淡墨为主,常出渴笔。渴笔者。

所谓的枯中带润,蕴含“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状。运笔随意直下,浓淡相宜,浮涩苍润,尤见神采。其书笔韵清逸,精华蕴藉。章法上,行距大于字距,因字赋形,不带丝毫刻意。

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和谐统一的关系。疏朗清旷,但疏而不散、清而不空,从而形成整体势态萧散自如、淡远雅致的特点。诗轴书法特征分析,此轴书法特征颇似董其昌。

主体为董书面目,同时掺有赵孟頫结字严谨、圆润遒劲端秀“虚灵”,四他还说过,“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

此外,诗轴整体显现的淡远风格,也是在忠实遵循董其昌的主张。董其吕毕生力求清淡,可以说“淡”就是其书法理念的核心,他曾说:“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换。

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谈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面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可见孔继涑此作风格非常符合董氏书论,须臾不离董氏的窠曰。

之所以呈现如此效果,这与孔继涑生活的时代密切相关。董其昌、赵孟翻书体在清中期之前都曾流行过,尤其董书统治清代书坛儿近百年之久

«——【·张照书法概述·】——»

董其昌书凤的流行孔继速出生于1726年,此时康熙帝刚去世4年,处于康雍两朝交替之际,正是董书大兴海内、方兴未艾之时。康帝十分喜好书法。

由于康熙帝的喜爱和推崇当时书风依傍董氏者,不仅在科考中被录取的机会较大,在宦途上也比他人更为顺畅。因此,在当时书坛上享有盛名者,基本上都是气格近似董其昌的书家。

土子和官僚们也都随波逐流,遂使学董之势一时天下熙照,兴盛不衰。蒙董也蔚然成风,引得很多赝品出现,民间甚至有人以善造假董字为荣。

张照生平及其书法评价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梧囱、泾南、天瓶居士等,江苏类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官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五十四年(1715)擢进南书房。

雍正年间任职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官职,雍正十四年(1736)因平定苗辐累月无功被革职并下罪议死乾隆二年(1737)遇数,重新起为内阁学上,再入南书房,乾隆七年(1742)复任刑部尚书。

乾隆十年(1745)二月病逝于奔父殇途中的徐州。张照擅长书法,且名气很大,时人评说:“张司寇(照)书名最赫,其笔力沈鸷,沟足追步香光。”董其昌书体风行近百年后,到了乾隆时期开始发生改变。

学董积习的弊病、董书本身存在的缺点及董书的一家独统,开始引来书坛有识之士的反思:新一代书家的见识逐步拓展和提高,从单纯的学董、书董开始上潮,特别是店宋元诸家。

在这一划时代的书风转变过程中,起到最显著作用的就剧张照的实践和探索了。张照是董其吕的同多,其舅舅王鸿绪以书法甚肖董面著称,既壮成为高士奇的女婚。

王、高两家为累代的姻亲,过从甚密,以专习董书一起得到康熙帝的恩宠。这种叠加的因素使得张照能够在王鸿绪高士奇家中看到众多的书法真迹因此其初登书坛即被推为董其吕的正宗传人。

25 岁便得康熙帝赏识加恩擢升入值南书房行走。虽在雍爽利的特点。在用笔上,董其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正时期因镇抚苗鑷不力获里并一度议死。

但很快在乾隆朝遇教,复职内阁学士,后主持编撰《石渠宝笈》与《稳殿珠林》两部大型书画著录文献。可以看出,张照的一生虽砥砺仕途,但书法始终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因书法而获恩宠,甚至于获死罪都能得到数免。张照在打下良好董书基础的同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上潮追古,大胆探索和革新在赵孟顿书体上又进行开拓和没取后又在颜真卿、米芾二家上持续发力。

吸收颜鲁公的厚重和米南宫的纵肆跳宕,最后逐渐与董其昌的秀刚婉媚分道另行,形成自身爽利活溲、气势鼓荡的风格。张照这种先根植于董书后又跳出董书门篱的发展历程。

乾隆初期帖学书风转变的开拓者和先驱。张照去世后被赐谧号文敏,与赵孟粕和董其昌相同,这既是世人对其书坛地位的肯定也是对他书法风格的总概。

孔继涑少时与张照之女联姻,虽然张照之女未及婚配便早天,但张照与孔继涑的翁婿之情却从未断绝,反而弥久笃深。谷四在《跋天瓶而题跋后》中云;“晋先公为聘文女……涑时方小,未识其妙。

稍长,笃好之,遂从文敏游,得少承指画。""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引用《频罗庵题跋》云:“君幼聘娄县张文敏公照女。文敏书名海内,君能得其笔法,时以小司寇目之。”

不仅是笔法,孔继涑的书法理念与精神也是源于张照的。在《古缘苯录》收录的《孔葭谷临钟王小楷卷》中,孔继自云:“作字不悬臂,一世不得佳,能悬臂则出笔自然不俗。

晋宋问人潇酒古淡正得此法也,然非无问断,虽学已成功不能精熟。前人有谓晚不贴案即得虚园,不在悬之太高,此迁就之说耳。余学之儿川甘,旋学。迄于无成,正以不能无断续之故。

要之不能悬臂作蝇头书,则三分大字虽能悬,不佳。不能三分则五六分者,不佳。推而至于寸许,皆是一理………"网卷后邵松年跋云:“先生此段议论确为得之天瓶。

天瓶于临《舞鹤赋》后略示其意,先生于此直宣其稳,以见学书之法。然自延试尚小楷,务趣光圆匀润熟能,背道而驰,故馆阁体中不复有知书者矣……”

«——【·结语·】——»

可见,张照与孔继涑的关系缘起于翁婿之亲,更是师徒,谷园学习天瓶是全方位的。因此,该诗轴呈现董赵杂糅、以董为主的风格便不足为奇了。

信息来源:

《论董其昌书》

0 阅读:3

徐华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