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笔下最悲凉的一首诗,短短4句,写尽一生愁苦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02 19:23:44

01.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公元1205年冬,12月2日,81岁的陆游又一次梦见前妻唐婉,此时距离唐婉过世,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

因此醒来后作《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以追思。

从没想过,用半个世纪来思念一个人会是怎样一种感觉,也但愿我们谁都没有机会去尝试。

诗中的“墨痕犹锁壁间尘”指的是沈园墙壁上,那两首绝唱千古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0年前,早春,科举落榜归来的陆游在沈园借酒消愁,叹息间抬头望去,迎面走来了唐婉和她的现任丈夫赵士程。

自陆游写下休书后,一别十年,可回眸望去,仿佛就在昨天。

爱也好,恨也罢,都已经成为了过眼烟云,人有时候要学会接受现实。所以,在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后,唐婉徐步走入亭中,微微寒暄后,敬了陆游一杯水酒,并叮嘱他要珍重身体。

有些故事,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纵然心中有万顷波澜,这一刻也只剩下了强颜欢笑,目送唐婉离开后,陆游悲从中来,借着酒意,就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

原本,那支“凤头钗”是他们之间的定情信物,如今却成了永世诀别,令陆游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竟成了他和唐婉之间的最后一次相逢。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02.

有些人遇见,是缘定今生;

有些人遇见,是在劫难逃。

公元1056年,又是一个早春,唐婉复游沈园,无意间看到了陆游所题之词,往事如潮涌一般袭来,瞬间潸然泪下。忆起前尘过往,唐婉也附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时的陆游已经被召入京,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同一年秋,唐婉因思成疾,不幸离世,终年27岁。

如果没有遇见陆游,如果陆游没有写这首《钗头凤》,也许唐婉和赵士程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相携相伴,白发而终。

然而有些人遇见了就是遇见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初嫁陆游时,唐婉才刚刚17岁,她是大户人家的独女,父亲任鸿胪少卿,所以自幼饱读诗书,备受宠溺。

陆游喜风雅,与唐婉一见钟情,婚后更是恩爱异常,他舞剑,她抚琴,他读书,她煮茶,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夫妻过于恩爱,让陆游的母亲觉得,这样可能会耽误儿子的前程,毕竟陆游将来是要做大事的,如此儿女情长,有负长辈教育。

一年后,陆母着人为陆游与唐婉卜了一卦,以“八字不合”为由,逼迫陆游写下了休书。陆游不舍唐婉,私购别院,将唐婉藏身其中,可陆游的母亲是个好侦探,没过多久就发现了这处别院,然后又逼陆游娶了王氏为妻。

无奈之下,陆游只好将唐婉送回娘家,从此一别两宽,各无欢喜。

唐家身为山阴的大户人家,放不下这个脸面,恰逢赵士程丧偶寡居,他又深慕唐婉才华风度,就以媒妁之言迎娶唐婉过门,并答应唐婉,余生永不纳妾。

赵士程虽比唐婉大10余岁,但他是皇室宗亲,这对唐婉而言,也是一个好的归宿。

奈何、奈何,陆游一首词就断送了两段感情、三个人的幸福。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03.

陆游身出名门望族,为藏书世家,他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亦在朝为官,历淮西提举、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等。

公元1125年,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行至淮河时、,陆游在舟中出生,因此取名为“游”。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就灭亡了,金人大举南下,掳走徽钦二帝,靖康之耻永载史册。

朝廷南迁以后,陆宰在京西路转运副使任遭到弹劾,遂弃官举家迁至山阴,也就是今天的绍兴。

两年后,金人渡江,宋高宗一路逃亡,陆宰不得已又迁居东阳,因此后来陆游在诗中写:儿时万死避胡兵,敢料时清毕此生。

局势稍稍稳定后,陆游便开始读书,陆宰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既让他学文,也让他练武,前后习剑40载,所以除了武松外,陆游也亲手打过老虎,这桩光荣事件屡次被他在诗中提及:

“少年射虎南山下,恶马强弓看似无”

“南山射虎漫豪雄,投老还乡一秃翁”

“短衣射虎早霜天,叹息南山又七年”

“射虎将军老不侯,尚能豪纵醉江楼”

陆宰虽去官居乡,但常与旧僚在家中相聚,每每谈起北伐之事,这在陆游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元1136年,陆游以恩荫授登仕郎,所以陆游的母亲对他期望很高,不愿看他沉溺于儿女情长。

登仕郎是散官,主要负责管理卷宗,如果陆游不考进士,也能养家糊口,甚至干得久一点,求富求贵也不成问题。但陆游少有大志,他父亲让他习武,就是期待他将来能助南廷收复失地,建立不朽功勋。

所以陆游16岁便开始参加科举,一直考到29岁,原本这一年他已经高名登科,可不曾想与秦桧的孙子秦埙同场争第,秦桧暗箱操作,想要秦埙得状元。

主考官陈子茂是个清正之人,拒绝走后门,阅卷后把陆游取为第一名,秦桧大怒,殿试的时候就划去了陆游的名字。

30岁,陆游归乡,偶遇唐婉,次年秦桧死了,陆游授宁德县主簿,不久被召入京,任敕令所删定官。

这期间,陆游屡次上疏,弹劾了诸位高官,因此宋高宗进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擢其为枢密院编修官。

宋孝宗和宋高宗不同,高宗不主张北伐是因为如果真的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皇位可能不保。

孝宗没这种担心,他刚登基就表现出了江山一统的决心,所以陆游屡次谏言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遗憾的是,在张浚率兵北进势头正猛的时候,部将李显忠与邵宏渊关系不和,邵宏渊据守不出,儿子还领兵逃跑了,导致符离之战大败,不得不签下““隆兴和议”。

而这一战,就彻底把宋孝宗打怕了,此后再也不敢出兵。

因此陆游上书东西两府,出谋划策,可当时掌权的龙大渊、曾觌是不折不扣的庸官,不学无术,可他们俩是孝宗亲自提拔的,朝臣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这两个人若是不除,后患无穷。

没想到第二天,张焘就把这话讲给了孝宗,孝宗怒,将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一年后,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再遭谗言,被罢官,这一去就是四年整。

04.

公元1169年,45岁的陆游复官,出任夔州通判。

两年后,主战派王炎出任川、陕宣抚使,驻军南郑,因此召陆游入其幕府,陆游激动不已,积极筹谋北伐之计。然而不久后王炎因与吴挺不和,被调回京,北伐的计划又一次泡汤。

王炎幕府解散后,陆游来到成都任安抚司参议,这是个无所事事非常清闲的官,幸亏得虞允文举荐,改任嘉州通判。

但是两年后,虞允文病逝,陆游再次入蜀,在游览了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名胜后,逐渐爱上了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不过,以陆游的性格,让他安安稳稳闲居是不可能的,听闻参知政事郑闻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再次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公元1174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举陆游为参议官,他们俩是很好的诗友,形同莫逆。所以陆游想,既然是好朋友,那就北伐吧,因此再遭朝臣弹劾“不拘礼法”、“燕饮颓放”。

范成大迫于压力,免了陆游职务,随后陆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开辟了一块菜园,躬耕自给。

同时,为了回应主和派对他的攻击,陆游取号“放翁”予以回击。

两年后,范成大被召回京,陆游亲自相送,一直送到眉州才依依不舍分开,离别前还叮嘱范成大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1178年,54岁的陆游得孝宗召见,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次年,江西发生水患,陆游主持赈灾,开仓放粮,因此遭到给事中赵汝愚弹劾,陆游愤然辞官,回了山阴老家,并作《书愤》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闲居五年后,陆游才被重新启用为严州知州,因此陆游赴京上谢表,作《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见到宋孝宗后,宋孝宗安抚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这次很听话,在严州整理旧作,《剑南诗稿》初成。

三年后任满,陆游回京升军器少监,第二年宋光宗即位,陆游上疏,又一次提出北伐之计,很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选拔人才、缮修兵备,所以光宗又升他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然而光宗只听话不办事,陆游就谏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还劝他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于是,主和派群起而攻之,光宗以“嘲咏风月”为由,罢去了他所有官职。陆游归乡后,刻意将所居宅院改为“风月轩”。

但是这一次,陆游在家整整闲居了12年。

0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公元1192年,68岁的陆游有感于自己的苍老,心中壮志难酬,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年再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憾的是,南宋朝廷此时依旧无所作为,甚至粉饰太平,而且朝局愈发混乱。

公元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随后,韩侂胄与赵汝愚密谋,废光宗,改立太子赵扩为帝,为宋宁宗。

因韩侂胄为赵扩之妃韩氏的叔父,故赵扩登基后,就立韩氏为后,韩侂胄大权独揽,一度打压朱熹理学,兴“庆元党禁”,因此陆游作诗谴责。

然而天高皇帝远,作为一个被罢了官的小老头,此时的陆游除了以诗泄愤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公元1199年,75岁的陆游复游沈园,再次忆起唐婉,挥笔写下了《沈园诗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此时陆游的夫人王氏已经过世,所以陆游笔下怀念唐婉的诗词才逐渐多了起来,由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恪守礼教之人。

三年后,陆游被重新启用,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因功迁秘书监。

这期间,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支持和赞扬,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抗击外侮,为国立功。

一年后,国史编撰完成,陆游升宝章阁待制,并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06.

致仕归乡后一个月,辛弃疾前来拜访,两人促膝夜谈,阔论天下,久久不愿分别。辛弃疾见陆游所居之处甚为简陋,想要出资帮其购置田舍,被陆游婉拒。

辛弃疾离开时,陆游作诗送别,还叮嘱他尽力辅佐韩侂胄用兵,早日一统山河。

公元1206年,韩侂胄终于举兵北上,陆游闻之欣喜若狂,遗憾的是,就在韩侂胄高歌猛进收复许多城池时,部将吴曦暗通金朝,守兵不出,图谋割据。

为此,陆游多次写信催促,吴曦不理,随后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颅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

陆游闻讯后悲痛不已,身体日渐衰落。

公元1209秋,陆游忧愤成疾,临终前作绝笔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写完后不久,陆游就与世长辞了,享年85岁。

纵观陆游这一生,矢志不渝,做梦都想收复失地,一统河山,奈何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更是贪图安逸,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但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激励着后世每一代人。

在诗文方面,陆游笔耕不辍,一生留诗词近万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俯拾即是,影响深远。放翁之笔,震铄古今。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