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他的女人们:樊素口、小蛮腰,初恋湘灵恨难消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28 17:56:25

01.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公元815年,白居易44岁,早入不惑之年,然而人生尽是困惑。

这一年,是中唐历史上极为动荡的一年,首先是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伪造吴少阳笔迹上表,请求由子继任。

朝廷不允,于是吴元济反,唐宪宗授宰相武元衡为统帅,对淮西进行清剿。

这原本没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什么事,可是李师道做贼心虚,因此前与吴少阳交好,怕殃及池鱼,就派刺客前往长安暗杀武元衡。不仅如此,李师道还想把武元衡的接班人裴度也一起干掉。

是年6月3日清晨,武元衡刚出靖安坊府邸大门,就被埋伏好的刺客一通砍,当场殒命。随后,刺客又去刺杀裴度,裴度侍卫冒死相护,刺客未得手,但裴度也受了重伤。

天子脚下,皇城之内,当朝宰相、御史中丞接连被刺,朝野震惊。

身为武元衡和裴度的好友,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越级议事,谏言严惩凶手,因此遭亲李师道的台臣弹劾,被贬江州司马。

这是白居易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在赴任江州的途中,白居易偶遇初恋湘灵,时湘灵已经流落他乡,四海飘蓬。

昔日恋人重逢,彼此相拥痛哭,自上一次离别,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灯笼易灭,恩宠难寻,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的距离。

身为谪官,白居易不敢在路上耽搁,况白居易此时已经婚配,故到江州后再寻湘灵时,已经不得踪迹。

这段跨越了25年的恋情,至此就画上句点,因此白居易作《逢旧》诗两首,“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为其一,另一首为: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02.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祖父和父亲都是大唐官员,因此白居易的童年过得很不错,衣食无忧,也算是官二代了。

但白居易出生时,“安史之乱”余波刚刚平息不到10年,时局依旧不稳。白居易10岁时,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请求节钺,朝廷不允,因此李纳反,战乱再起,河南境内烽烟四伏。

时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因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因此就把家人送到了宿州符离,以躲避战乱。

在符离,白居易与邻家女孩湘灵结识,这一年他11岁,她7岁。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这首《邻女》就是白居易后来追忆湘灵时所作,从诗中也能看出,湘灵貌美,才15岁就已经亭亭玉立、清丽如莲。

而她15岁这一年,正是与白居易相恋之年。

湘灵出身寒苦,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不似白居易,15岁就凭借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得大诗人顾况赏识,因而名满两京。

在唐代,出身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打算入仕,能娶名门之女受益匪浅。比如元稹,为了向上爬就抛弃了崔莺莺,娶刑部员外郎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从此平步青云。

白居易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对白居易与湘灵的婚事百般阻挠,屡次棒打鸳鸯。

公元798年,白居易因丧父家道逐渐衰落,守孝期满后不得不去考取功名,因此前往浮梁投奔长兄白幼文。

此时白居易已经27岁,离别前恳请母亲答应自己与湘灵的婚事,白母不允,甚至没让他与湘灵辞别。

在路上,白居易接连写了《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三首诗,17年的朝夕相处,8年恋爱,此一别恋恋不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长相思)

03.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公元802年,白居易31岁,至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与元稹同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因此回家省亲。

四年时光,如水流过,此时的湘灵已经27岁,为了等白居易,依旧未嫁。

现代女孩35岁不嫁也不是稀奇事,但是在唐代,27岁不嫁就等于把一生赌给了一个人。

可是在白居易苦苦哀求母亲后,白母依旧不松口,甚至把他关在家中,不让他与湘灵见面。进士登科后,白居易已经有半条腿迈进了朝堂,并且很快就会迁居,符离这个地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省亲结束后,白居易回京履职,因白母阻拦,未能与湘灵告别,因此写下了这首《感秋寄远》: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同一年,白居易再作《寄远》与《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随后,白居易仕途顺利,再登才识科,历盩厔县尉、集贤校理、翰林学士、左拾遗。一晃,白居易37岁,白母以孝道相挟,逼他娶了同僚杨虞卿的从妹杨氏为妻。

自19岁与湘灵相恋,18年的等待终成一场空,这也是白居易后来多风花雪月的原因。

至纯至善的感情,人这一生只能经历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即便后来再遇见同样好的人,也没有了当初那样的激情。

如果注定得不到,那其他就随意了,正如白居易在《感镜》中所写: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04.

被贬江州后5年,白居易被召回朝,任主客郎中、知制诰。次年加朝散大夫,着五品绯色朝服,转上柱国、中书舍人,平步青云。

但此时,白居易却主动提出到外地任官,改任杭州刺史。

时唐穆宗即位,元稹得重用,开始与裴度争夺相位,他们俩都是白居易的好友,为了避免被拉入党争旋涡,白居易请求外放,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

经历了江州贬谪后,白居易忽然就把人生看透了,知杭州期间,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因慕苏小小之名,召樊素和小蛮为家伎。

有部分史料说,白居易蓄伎无数,生活荒淫无度,这是没有根据的。首先,白居易为五品官,唐代虽然允许蓄伎,但对家伎数量有明确规定,白居易行事向来小心谨慎,当不会触逆法度。

之所以白居易留给世人的形象很风流,那是因为白居易在诗中提及了很多乐伎之名,比如薛涛。但你不能说他和薛涛有一腿,这种捕风捉影的态度往往会扭曲历史。

“樊素口、小蛮腰”的确让人艳羡,甚至嫉妒,想白居易诗酒年华,不缺钱,官位高,朋友众多,还有绝世美女相伴,这简直就是男人奋斗的终极目标。

因此,就连苏东坡也很崇拜白居易,每每在诗词中提及。

晚年,白居易退居洛阳,半官半隐,不问朝堂政事,71岁时,以刑部尚书致仕,尽疏家财来行善举,同时决定“卖马放伎”。

白居易有一匹马,养了许多年,如今他年事已高,决定卖掉,然后遣散家伎,过清淡的生活。

然而,就在马被牵走的时候,竟然反顾嘶鸣,不忍离去。

樊素见此状,就对白居易说:

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樊素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让白居易老泪纵横,因此樊素和小蛮又留下来陪伴了白居易三年。白居易有诗《别柳枝》:

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公元846年,白居易安逝于洛阳,终年75岁,葬于香山,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唐宣宗李忱有诗悼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纵观白居易这一生,或许失去湘灵后,对他的打击很大,再加上子女相继离世,因此对生活多有纵情,但不至于混乱。

换个角度想,他是古代诗人中,少有长寿又能得善终之人,而且成就非凡,白诗远播海外。

这一切,都取决于他通透的人生观,在朝堂不争,于世俗无为,每一天都过得很惬意,从不亏待自己,正如他在《与元九书》中所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大唐白乐天,是真的把人生活明白了。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