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近乎饱和,学历贬值10倍,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

祺温说趣事 2024-06-25 04:49:00

2024年,当我们翻开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看着那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专业,脑海中不禁浮现一个疑问:当大学生近乎饱和,学历贬值10倍,年轻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并非危言耸听,数据无情地揭示着现实的残酷。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个年头,全国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仅27万,录取率低至4.74%,同龄人占比更低至1.65%,意味着当时100个同龄人只有不到2个人能考上大学。而如今,2023年全国985/211平均录取率为6.0%,有68.24%的同龄人考上大学。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变化,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也暗藏着学历贬值的危机。

学历贬值,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现象,而是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必然结果。 1999年,教育部正式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大幕,高考录取率一举突破了50%。这仿佛打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为无数渴求知识的年轻人打开了通往梦想的通道。然而,这场盛大的入学狂欢,却埋下了学历贬值的种子。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空前高涨。叠加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入学率不断提升。2010年,同龄人考上大学的占比超过了30%,十年后的2021年,这一比例更是突破了60%。

几乎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这本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却也引发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大学扩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历贬值。为了增加竞争力,考生们不得不卷入更激烈的竞争,由争取大学门票变成了争取顶级高校名额。

这种焦虑感也蔓延至家长群体,催生了“鸡娃”现象。 他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不断地鸡血灌输,希望孩子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生英语词汇量1500个,够用吗?在美国够用,但在中国肯定不够用。 这种“鸡娃”现象,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也加剧了社会焦虑。

然而,高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即使顺利进入名校,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200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仅有104万人,之后毕业人数迅速增长,7年时间突破500万,可见扩招影响力之大。而后增速有所放缓,于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1000万。20年间,毕业生暴涨十倍,而就业岗位涨了多少呢?

社会整体学历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国的产业链迟迟没有向上突破,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高学历人才只能从事与学历不匹配的工作,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现在每100个外卖小哥中,就有一个研究生,14个大学生,在链家上认证为双一流大学毕业的房产中介占比达到4.4%,这意味着每2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现在清北学子当中介卖房已经没啥可奇怪的了。 想当年不少高中毕业就可以进学校当老师的,放到现在,清北甚至国外名校博士争抢深圳小学老师的名额,已经屡见不鲜。

学历贬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向也存在偏差。 中国土地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大量人才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农村地区缺乏人才资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之前一名衡水中学的高三学霸在演讲中高调宣称自己这只乡下来的土猪要去拱城里的白菜,这段话在当时引发了特别大争,很多人表示太过极端。 其实这背后正反映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时至今日,还有无数家庭依旧把出人头地的重任寄托在孩子高考上。

当大学不再是稀缺资源,当学历不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当“金饭碗”不再是铁饭碗,年轻人该如何应对?

然而,回首过去,学历的含金量远非今日可比。在高校扩招之前,大学是精英教育的象征,大学生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地位,他们的未来几乎是光明的。

1. 稀缺的资源: 1977年恢复高考后,大学生的稀缺性让其成为社会中的珍贵资源,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着无数人的梦想。

2. 优渥的待遇: 当时的大学生,往往被分配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等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优厚,社会地位也十分尊崇。 可以说,他们拥有着令人艳羡的“铁饭碗”。

3. 时代的天之骄子: 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几乎是“包分配”的,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在社会上拥有着极高的声望和认可度。

4. 知识改变命运: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阶梯。 大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也获得了进入社会的主流阶层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5. 优越的生活环境: 当时的大学生享受着国家的特殊照顾,不仅在学习、生活上享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着充满理想和希望的时代背景。 他们没有后来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

6. 社会的尊重: 当时的社会对知识分子充满了尊重,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扬,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也相对顺畅。

7. 稳定的社会阶层: 由于计划经济的体制,当时的大学生基本上可以预见到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和社会地位,拥有稳定的社会阶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的激增,学历的含金量逐渐降低。 如今,大学生不再是社会上的稀缺资源,就业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现实的残酷,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学历贬值是否真的代表着未来没有希望?

首先,需要反思教育体系的弊端。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根源上解决学历贬值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育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历。 中国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强调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改革高考制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将高考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鼓励高校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要鼓励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只有通过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才能让人才流向该去的地方。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还不够完善,高端人才匮乏。 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最后,需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创业。 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更多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要完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 要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平台等,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创业热情。要鼓励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加大对创业项目的宣传力度,树立创业榜样,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创业。要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创业能力。 要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但机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年轻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价值在于你的能力和努力。 不要把命运寄托在学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未来的路,充满着挑战,也充满了希望。 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我想说,学历贬值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没有完美的答案。 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才能为年轻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愿所有年轻人,都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的梦想。

0 阅读:0

祺温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