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愁,而愁自现。5首离乱惨别诗词,首首诉尽人生的无可奈何

荔枝姑娘诗词 2024-06-05 13:06:58

【01】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感旧》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我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月光皎皎如水流淌,江水澄莹如天。

赵嘏以“独上江楼思渺然”启篇,一“独”字,即道出无边孤寂,思绪随之漫漶。

晏殊有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人独自上高楼”,不愁也愁啊。

此时月光像江水,还是江水像夜空?总之月光,江水,夜空,三者没有界限,融合在一起。

月华如练,水天一色。此句以诗意的重叠,这是一幅纯洁的夜景,引人入胜,心神俱醉,愁绪更暗加滋生浓烈。

转而轻叹:“同来望月人何处?”曾经与我一同来此赏景观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呀?再观眼前,“风景依稀似去年”,这儿的风景一如去年,没有变化,唯独少了身边那个人。

风景是一样的,可是缺了人,所以说好像一样,但是好像又不一样。差别就在这里。月光,江水,高楼,这些都没有变,在所有的元素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故人的缺席就显得格外明显了。

在相似的风景里,故人的缺席如同一道裂痕,让所有看似未变的景致都带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异样,愁绪便在这样的对比中,不言而喻,悄悄满溢。

我们不必追究这个人是友人还是情人,总之这首诗传达了故人不在的一种落寞与惆怅。

全诗不显“愁”字,却字字含情,每一景每一问,皆流露出淡淡的忧思与怀念。

诗人以景托情,以情寓景,使得整首诗含蓄深沉,情韵悠长,引人共鸣,动人心弦。

【02】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钗横鬓乱的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春光如此可爱,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

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

诗的春怨主题反映得十分生动活泼,同时含蓄而有余味。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

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

天宝之后,契丹族更加强大。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

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

令孤楚也写过一首五绝《闺人赠远》: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这两诗的主旨与《春怨》并无二致,构思也颇为相似。

不过,《闺人赠远》虽不能把丈夫盼回,却毕竟在梦中同亲人见了一面,《春怨》连这种虚幻的美梦也没有做成,怨情尤为沉重而凄惋。

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

作者的愁绪其实如春日细雨,无声地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让人在感动之余,也生出几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夫妻也好,家庭也好,平平安安,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该是多幸福的事情啊。

【03】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结束。

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这首诗就创作于藩镇割据时期。

在离乱年间,与表弟十年阔别,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

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想起刚才初见的情景,总觉得彼此似曾相识,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

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详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这十年的时间,光阴啊,真是一把杀猪刀,魔法师,居然把两个儿时玩伴改变了容颜以至于都已经忘记了对方的模样。

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谈笑风生,言不尽的别后沧桑,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

这些年,山河破碎,人事已非,一切尽在不言的“沧海事”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相聚如此短暂,明日又将踏上巴陵古道,新的征程,秋山重重,添了几分离别的凉意,也添了几分愁绪的重量,就此一别,他日能重逢呢,再次相见,还认识彼此吗?

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了战乱年代久别乍逢的欢愉与乍逢又别的惆怅跃然纸上,语浅情深,感人肺腑。

【04】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别老母》

把帷帐撩起,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仃,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孝敬与母亲团聚,从而开了这凄惨的分离的柴门远去,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据史料记载,黄景仁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是母亲含辛茹苦,一手把他拉扯长大,所以他对母亲特别孝顺。

按照儒家古训:“父母在,不远游。”那时正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诗人已经二十三岁了,早届弱冠之年,更应该晨昏奉省,以报慈恩于万一;

可是环顾室内,四堵萧然,盎中无粒米储,又如何尽菽水之欢呢?为全家人稻粱谋,他不得不离家奔走,风雨兼程。

风雪之夜,背井离乡拜别老母,这是多大的愧欠之情啊,无力养亲愧为人子,不能陪妻愧为人夫,临行临别之际,内心是多么的崩溃又无可奈何。

饥寒交迫的生活长鞭既然要把诗人赶出家门,诗人当然得走。当他回头看看高堂老母,平时见惯了的斑斑双鬓,仿佛一夜之间全白了,衰颜白发,显得如此醒目!

母亲确实老了,风烛残年,旦夕难测,教诗人怎么挪得开离家的脚步啊!母亲是如此的憔悴不堪,愁苦满面,眼泪早在痛苦的岁月里流干了,榨尽了!从枯涩浑浊的双眼里放出一股慈爱的光波,那是向诗人作远行的叮咛和祝福!

是啊,作为丈夫,作为人子,不能撑持起这个家庭,还把孝敬慈母的重担压在妻子衰弱的双肩,此时此刻,五内如焚,踌躇瞻顾,进退维谷,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是啊,在那苍苍莽莽的穷山沟里,出外谋生的游子还能不避风雪,深夜归来;而自己呢,却远离家乡,漂泊在千里之外,在未来漫漫岁月中,多少霜晨雨夕,风雪黄昏,老母倚门盼望,弱妻空闺独坐,该是何等凄凉啊!

“惨惨”不正是借以渲染那孤寂无助的气氛么?这时候,白发老母从名义上有我这个儿子。其实还不如没有儿子啊……

诗人在痛苦情感的前敖中深深自责,我们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好像已经听到诗人心灵深处的啜泣声。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用情极深,无论是缠绵悱恻抑或是抑塞愤慨之情,都写得深入沉挚,使人回肠荡气,极受感动。

其次是语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诗中扫尽浮泛陈旧之词,语语真切,而且一种清新迥拔之气,凌然纸上。

其三是音调极佳,作者诗音调和内容紧密配合,悠扬激楚,也特别动人。 要离家远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亲的角度上来写这首诗,抒对母亲的不舍之情以及一种无奈的情怀作者。

这首诗通过眼见别时的实况与悬想今后的虚景相结合,用白描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母亲分别时的忧愁、无奈、痛苦与感伤,把别离之情表现得贴切又沉痛。

诗人于此,愁字未提,愁意却浓烈的无以言表,它如同寒夜里的风雪,悄无声息地侵入骨髓,一种锥心的痛楚,只有老母与孝子能感受。

【05】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唐·薛涛《送友人》

薛涛这篇作品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

薛涛登山临水,开始并未直言离愁,而是写别浦晚景,借景抒情。

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

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恰好在这时节相送朋友,情感当是格外难堪。

《秦风·蒹葭》有诗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诗中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唐代那个马上求功名的时代,再就了多少男儿奋上战声,这一别,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了。

谁说自今夕分手,便相隔千里呢,你去吧,我的梦将一直伴随着你同赴边塞,边塞有多长,我的梦便有多长,我对你的思念就有多长。

此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内涵更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短语长事”,得吞吐之法,又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故耐人玩味。

距离虽远,情谊却不会因此中断,然而,那遥不可及的关塞,既是地理上的距离,也是梦中相见的阻碍,使得“离梦”变得渺茫而艰难。

在这里,薛涛巧妙地将空间的广阔与梦境的渺远结合,将愁绪化作无形,却让人心头沉重。

全诗无一处言“愁”,而愁绪却如影随形,随着月光、霜露、山色、关塞,渗透每一个字句,直至读者的心底。

薛涛以她的才情,赋予了这首诗以独特的美感与深沉的情感,在温婉的诉说中,让读者感受到了别离的无奈与思念的忠贞决心,再难都不忘安慰自己,再难都要证明给你们看,我的真心实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2 阅读:40

荔枝姑娘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