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8成功,让美国高度紧张引发担忧,外媒:美国的优势已没多少

以山爱科学 2024-06-13 07:33:31

航天领域从上个世纪开始,中国的技术虽然没落在人后,但说是拔尖,还真就算不上。

不然也不会被美国拿技术落后作为借口,将中国排斥在国际空间站之外。

现在都能想象的出来当时美国的一脸嫌弃和高傲。

以至于后来,更是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彻底的断绝和中国在航天领域上的合作。

这种禁止的细节,让人瞠目,就连美国认为的访问者,也不可以由美国航天局所有的设施来接待的程度。

这还不算,哪怕与美国航天领域合作的伙伴,有一点中国背景,都是不可以与之进行合作的。

一副严防死守的态度,生怕自己的高科技泄露出那么一丢丢。

这让高呼科学无国界的人情何以堪。

所以,路是靠脚走出来的,尤其是自己脚走出来的路,是最可靠的。

于是中国开启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属性,埋头苦干。

怎么说呢?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害怕认真的人。

你一认真,任何问题也就不是问题。

一路破关斩将,空间站,登月探测器,火星探测器接踵而至。

载人登月也即将开启,月球科研基地也将启动,火星第一份样本的拿回也有可能是中国完成的。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拿回了月球的土壤。

美国还站出来要分一份研究研究,这就不好办了。

中国的本性是有需要就给,可你一条沃尔夫条款,怎么给?

美国回答的倒也干脆,要不这一份月壤是特例,其他的各项事务依然按照沃尔夫条款办?

事情也不知道尴尬了谁?

如今神舟十八号也发射成功了,中国的航天领域再进一步,中国人民开心鼓舞的时候,有些国家发酸了。

接下来说说,神舟十八的亮点。

神舟十八的亮点

首先是要在太空中养鱼,目的是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态系统。

一般人看到这个,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人不仅喜欢种地,还喜欢养鱼。

这个可以理解,中国人的民族属性,这么多年来文明的传承,其实就是为了吃饱饭而努力奋斗的。

而且在太空中想要打造一个可以长久驻扎人员的基地,吃这一方面是最为重要的,如果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是最好不过的。

毕竟运输物质进入到太空的费用,可都是按照一公斤多少钱来计算的。

就拿这次太空养鱼来说,光一个实验柜就重达半吨。

送这么个柜子上去,就为了养鱼,花费的经费可以想象有很多的。

其实这次太空养鱼,吃不吃的并不是任务的目的,而是为了科研。

比如这次养的鱼是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的。

养鱼的人都知道,斑马鱼是一种观赏性鱼类,侧面有五条横纹,很漂亮,最大也就养到六厘米的样子,一般寿命两年到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但很多人不了解,斑马鱼其实是一种科研领域中的实验对象,具有类似小白鼠的功能。

斑马鱼在生物体再生能力方面的研究,以及多种基因的转基因人工育种等等都是研究对象。

那么斑马鱼为什么会成为小白鼠一样的存在呢?

因为斑马鱼的平均传代时间是三个月,而且胎盘发育的时间非常的快,三十六个小时内就可以生长出所有的器官。

很难想象这些器官其实是有卵黄顶端上的一个巨大细胞发育出来的,就像《周易》中提到的一样,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一直分裂出各种细胞,从而变成各种器官。

再有就是胎盘还是透明的,方便观察。

最为重要的是,斑马鱼与人类的免疫系统的同源性非常的高,而且还有着多达六千多种的遗传突变。

所以这次太空养鱼养的是斑马鱼,科学研究的意义更加重大。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隐晦的意义,一旦太空养鱼成功,那么以后在月球上或者其他星体上建立基地,就会有干净的水源了。

所以太空养鱼最终是要落到月球上养鱼的。

再有就是飞船动力系统的再升级

在整个飞船中,被细分出了十四个分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电源分系统。

这个可以理解,飞船中所有的系统可都离不开电源的支持。

这次的电源由原来的镉镍电池变成了锂离子电池,不仅如此电源的耐氧能力也进一步的提升。

让现在的电源寿命延长了20%,而且电池的重量还减轻了五十公斤。

再有就是太阳能电池翼可以在八秒的时间内,展开锁定。

这次电源的升级,让空间大了不少,所以顺带着科研人员对飞船上的各种推进舱仪器盘上的设备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布局。

于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推进舱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也算是升级电源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收获。

干净整洁看起来用处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就发现电源工作起来变的更加的可靠稳定,而且还提升了一点飞船的荷载能力。

怎么说呢?提升哪怕一点的飞船荷载能力,也是了不得,毕竟每一次的发射,消耗掉的经费是很多的。

在这一点中,还有一点要说。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中国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从1999年启动首飞,一直到现在,一直保持着100%的发射成功率。

而且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发射流程也有了改变,在建立空间站的时候需要四十九天,如今已经将这个时间压缩到了三十五天。

当然三十五天并不是最终目标,要继续优化,据说要将这个时间压缩到三十天。

这是所有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

每一次任务,科员人员几乎将整支火箭从上到下的进行检验,恨不得用显微镜看个遍。

这都是任务能够完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这些科研人员的努力点赞。

最关键的一个亮点。

任何的职业都有传承,宇航员也一样,这次老带新,其中两名宇航员李聪和李广苏是中国第三批宇航员,是第一次执行任务的人员。

而叶光富算是老前辈,负责带领这两位新人。

这三个人要和太空站里的另外三个人会师。

在地面上,中国的第四批预备宇航员的选拔已经结束,而他们将会和之前的宇航员进行后续任务的实施。

在2030年登月的时候,这些宇航员的任务将会变的更加的繁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记者问道新一批的宇航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的时候,就说过:

相比空间站任务,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和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进舱,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

所以载人登月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3 阅读:1535

以山爱科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