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购买中国武器的国家:不惧美苏制裁,将先进战机秘密送到中国

清凌说世界 2024-08-09 16:41:20

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在我国的武器出口史上,差不多经历了三个阶段:无偿赠送、半卖半送和井喷期。

其中第一阶段是在1978年以前,那个时候我国严格贯彻毛主席说的“我们不当军火商”这一原则,对外军事援助都是无偿的。

所以在长达29年的时间里,我国向16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高达2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之后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特别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我国意识到原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拉的如此大。

而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少的可怜,1978年的时候,仅有1.67亿美元!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国家也意识到:“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所以再1979年的时候,我国对外军事援助由原来的全部无偿援助改为半卖半送,由此拉开了中国军售的序幕。

但这种忽然的转变,很多此前享受惯中国无偿军援的国家,内心都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一下子不愿意接受有偿采购武器装备。

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埃及挺身而出,和我国达成了1.67亿的军购交易,这才彻底打开了我国军售的大门,而埃及也成了第一个购买中国武器的国家!

但埃及对我国的帮助远不止于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比曾经不顾美国阻拦也要将上千项技术送给我国的乌克兰还要仗义!

70年代末的中国航空工业比西方国家落后差不多30年!

20世纪70年代末,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虽然国门已经打开,但战争所造成的阴霾仍未完全散去。

在航空领域,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犹如一道鸿沟,当美国的三代机F-14、F-15已经翱翔蓝天,苏联的米格-23、米格-25也在不断刷新纪录时,中国空军的主力仍是歼-6和歼-7这样的二代机。

这些飞机不仅性能落后,而且故障频发,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面对如此窘境,中国航空工业亟需一次技术革新。

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即使在中美关系解冻后,西方对我国的武器装备的出口依旧存在诸多限制。

就在中国航空人愁眉不展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援手伸了过来——那就是远在中东的埃及。

埃及不顾美苏制裁成了中国军贸史上的第一个客户为中国带来了急需的外汇收入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78年9月,在美国的斡旋下,埃及的萨达特和以色列的贝京在戴维营召开秘密会议,就双方关系正常化进行谈判。

经过12天的艰苦磋商,双方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为最终的和平条约奠定了基础。

1979年3月,埃以双方再次在华盛顿会面,正式签署了和平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以色列将在三年内分阶段从1967年占领的西奈半岛撤军,归还埃及全部领土;作为交换,埃及承认以色列国的合法地位,并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停止敌对状态,实现关系正常化。

和约的签署,在埃及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一方面,埃及民众对收复失地、结束战争状态普遍欢迎。

西奈半岛对埃及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是埃及的重要屏障和资源宝库,失而复得,埃及人民备感欣慰。

另一方面,和约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强烈不满。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国认为,埃及背叛了阿拉伯民族,单独与以色列媾和,损害了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

在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下,阿拉伯联盟做出决议,将埃及驱逐出联盟,并号召各国与埃及断交。

此后,埃及的驻外使馆纷纷被驱逐,阿拉伯国家停止了对埃及的各种援助,埃及陷入了空前的外交孤立。

更令埃及头疼的是,苏联也对埃及签署和约表示强烈不满,作为埃及的主要军事援助国,苏联认为埃及背弃了苏埃友好条约,转而投向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怀抱。

为了惩罚埃及,苏联停止了对埃及的武器供应和军事援助,并撤走了在埃及的军事顾问。

而埃及空军当时主要装备的正是苏制米格战斗机,失去了苏联这个军火供应商,埃及急需寻找新的武器来源,维持军队战斗力。

中国是埃及的重要盟友,中国生产的歼-6、歼-7战斗机与米格战机属于同源设计,可以很好地融入埃及空军的作战体系。

所以1979年初,埃及派出代表团访华,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军事援助,双方在军售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磋商。

起初,埃及希望中国能够无偿提供武器装备,但当我中国已经改变了对外军事援助政策,坚持军售必须有偿进行。

为使埃方接受这一条件,我们向埃方阐明,中国和埃及是平等互利的朋友,军售没有附加政治条件,作为回报,埃方也应该支付合理的费用,这有利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经过反复沟通,埃方终于接受了有偿购买的条件,随后,双方开始就购买的机型、数量和价格进行谈判,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历时50多天。

虽然埃方同意购买歼-6,但提出歼-6技术太老,开价很低,为了促成交易,中方做出让步,以近乎"半卖半送"的价格达成协议。

最终,埃方同意购买44架歼-6、6架歼教-6教练机,以及220台涡喷-6、28台涡喷-8备份发动机,总价1.67亿美元,平均每架飞机只卖300多万美元。

1979年5月2日和3日,中埃双方在开罗正式签署了购销合同,由于我们生产的飞机和配套设备质量过硬,并且按时交付,所以合同执行过程非常顺利。

也许现在来看,这1.67亿美元的交易额并不算大,但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笔军售收入弥足珍贵,要知道,1979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8.4亿美元,1.67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储的20%。

埃及的订单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中国的军品出口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仅仅一年后,中国又与埃及签订了60架歼-7的出口合同,价值超过2亿美元,紧接着,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也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到了80年代,中国军品出口迎来了真正的高峰期,据估计,仅在这十年间,中国军品出口总额就超过了200亿美元,一度跃居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国。

但埃及对中国的支持并不止于此!

技术交流:秘密交换米格-23战机,让我国研究新型号

1978年8月,中国代表团突然前往埃及执行秘密任务,团员们直到登上飞机才知道目的地是开罗。

原来,中国要换取埃及的米格-23,用于研发新一代战机,这个消息让代表团成员兴奋不已,因为米格-23在当时可是宝贝中的宝贝。

它采用了跻身世界前列的可变后掠翼气动布局,配备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航电设备,堪称苏联航空工业的杰作,也是世界产量最大的二代机。

对这种先进战机,中国垂涎已久,却苦于无法获得,而埃及却愿意拿他们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3和我们做交换,我们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而作为交换,我国将为埃及空军的苏制米格-17和米格-21机群提供零配件和技术支持。

但事情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米格-23属于埃及政府,但苏联对其使用有严格限制。

中国代表团必须在苏联人的监视下秘密行动,时刻提防被发现,更糟的是,就在行动即将成功时,英国BBC突然爆料中国代表团在埃及的活动,险些前功尽弃。

幸运的是,代表团当机立断,提前撤离,这才确保了米格-23安全运抵中国。

这架来之不易的米格-23,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影响可谓深远,它不仅为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先进航空技术的窗口,更是成为了中国新一代战机研发的重要参考。

我国原本的打算是将米格-23作为歼-9项目的基础,但因为很多指标定的目标过于高,以我国当时现有的技术很难达成,所以歼-9最终还在研制阶段的时候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但不可否认,通过对米格-23的逆向工程研究,中国航空专家们还是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如两侧进气道设计、可变后掠翼等,这些技术为后来歼-8II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埃及会对中国如此"仗义"?

一方面是因为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埃及更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阿拉伯国家,两国在反帝反殖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此外,地缘政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末,埃及正处于与苏联交恶、亟需寻找新盟友的时期,而中国则需要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国际空间,两国一拍即合,可谓珠联璧合。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相比西方国家动辄上亿美元的天价军火,中国的产品虽然技术略逊,但价格却十分亲民。

结语

今天,当我们看到中国的歼-20隐身战机傲然巡航,或是国产航母编队驶向深蓝,我们不应忘记,在中国航空工业最艰难的岁月里,是埃及伸出了援手。

他们不顾美苏压力,冒险为中国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他们慷慨解囊,成为中国军品的第一个海外买家,这份情谊,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空大国,但中埃友好合作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方兴未艾,从基础设施到高科技领域,合作项目不胜枚举。

文章信源:

中国航空出口第一单:歼-6出口埃及空军--环球网综

鞭挞者之血:米格-23战斗机中东战史(组图)--《国际展望》杂志

中国军售第一单:1979年歼6战斗机出口埃及(图)

中国军贸出口第一桶金 | “红色记忆”主题故事(99/100)--澎湃新闻

0 阅读:0

清凌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