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道生戒,由戒束身,束身则心明而悟道

用户_989315 2024-05-28 19:17:28

什么是道教。我们今日把道教当成一个宗教类别来看待,但道教在本质上应该是以大道为教化的简称。这又给我们牵涉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什么是“道”。

道祖传世五千真文,第一章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大道虽然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解释,但解释出来的东西就已经不是原本的道了。那么,我们道教以追求“与道和真”为修行的目标,究竟怎样做才符合大道的教化,才能与道合真呢?其实,道祖爷在《道德经》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尽管大道玄妙不可言说,但大道所展现出的特质是可以把握的,如无为、清静,这是奉行大道的根本宗旨。道教之教化,便是以清静心处无为事。当进一步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时,道教又提出了慈俭让三至宝,告诉我们应该以慈悲为怀、以俭朴为事、以谦让为德,要及时屏除心中对五音六色的欲求。至此,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玄妙的地方:尽管道教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因为教团组织的建立而需要一些戒律条文来规定信徒的言行举止,但不论任何时代的戒条,都是在教人不要被欲望奴役。只有控制了欲求,拴得住心猿意马,外在行止威仪上则表现为慈俭让、内在身心上则可以清净无忧。那么,当既不受远虑的侵扰、也不受近忧的困惑时,这般状态也就恰似是在人间的活神仙了。

谈到拴心猿、锁意马,就不得不提一个“戒”字。针对于“戒”,有必要再和大家深入讨论一下。全真龙门派有一位昆阳祖师,他有一本著作叫《龙门心法》,其中详细说明了“戒”对于道人修行的重要性。书中写道:

“自古大圣贤,莫不以戒摄心。这个戒字:是降魔之杵,能镇压妖邪;是护命之符,能增延福寿;是升天之梯,能朝礼三清,而超凡入圣;是引路之灯,能消除六欲,而破暗除昏;是仙舟宝筏,能渡众生离苦海;是慈航津梁,能济众生出爱河。有通行人之保障,为进道之提纲。仙佛无门,皆从戒入;圣贤有路,皆自戒行。实系圣贤之要路通衢,仙佛之中门正户。”

意思是说,戒并不是我们后人生搬硬造出来的规则,而是自古以来圣贤仙真等人流传下来的修行之方。戒,从表面上看,是对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种种严苛的要求,但要知道,这其实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戒止的当是我们的内心。因为心中有了欲想、产生了妄动的念头,所以在言行上就会表现出种种乖张的姿态。这是由内向外的生发。而戒,本质上在于戒心,但我们都知道心猿意马是最难降服的,此时应该怎么办?答案就在戒上,是用过一种外在的、对行为的约束,来使人们意识到某种做法是不恰当的,从而为自己的心灵增加一个限定。因此说,戒的意义并非是在于限制,而是在于引导。我们都尚且是凡人,虽然都已经踏上了修真路,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难免会受到一些诱惑,从而难以时时刻刻都保证内心的清静寂然。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戒为师,在自己犯了错的时候能够及时自省并改正,从此之后修行才可以更上一层楼。

俗话说,圣人畏因,凡人畏果。意思是说,修行有道的圣人能够洞彻此时因、后时果之间的关联,所以在尚未种下因之前就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而不明白大道之理的人们,往往贪欲一时的纵欲与享乐,这是给自己种下了恶因。待到日后恶果来报的时候,却又埋怨苦恼。祖师都很慈悲,眼见众生不明白大道玄理,又不知道如何从爱河欲海中脱离此身,所以才给我们留下一些戒文,告诉世人为人处事、修身正心的道理。道教中有一句话叫“明有王法,幽有道法。道律治已,王律治人”,是把教内的戒与社会上的法做了对比,律法在于治人,道诫在于治己。书中写道:“国法治人于犯法之后,而戒律则检束人心于妄念初动之时。”妄念初动之时,便是因果之因种下的时候。能够因尚未种下之前就明白是非道理了,这也就可以算得上是生天得道人了。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由道生戒、由戒束身、身正而心明、心明而悟道的过程了。至此,大道至于我们普通人的教化便已经完成。

3 阅读:30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