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飞跃》: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行动逻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27 00:16:13

《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吴波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新一轮探索的开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波撰写的《新的飞跃:新时代中国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在新时代实现成功推进和拓展的这一重大命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对关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真的写作态度、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突出的问题意识和晓畅的理论文字,塑造出该书的特色和价值,成为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正是理论上需要回答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理想性引导、批判性反思和规范性校正统一起来,直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该书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围绕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中国道路核心课题,对新时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新一轮结合的创新突破进行了深入阐释。两者之间的结合,不仅涉及资本逻辑,也涉及权力逻辑。结合最初主要表现为如何认识和处理资本逻辑,这不仅是因为资本和市场是两者结合的基本问题,还因为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的内在关系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已经发展成为两者结合必须直面的双重重大问题。新时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新一轮结合的创新突破,不仅表现于对资本逻辑的驾驭,更表现于对权力逻辑的规范,构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双重实践指向。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具体阐明了新时代的创新突破。在认识和处理资本逻辑方面,我们党在对资本积极作用作出充分肯定的同时,深化对资本消极作用的反思。在深入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和规范资本活动空间和边界,强化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和对劳动的赋权与保护,从而在更有效地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同时更有效地抑制了资本的消极影响。在认识和处理权力逻辑方面,党的自我革命之于权力逻辑的规范和制约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意义。党的纯洁性一旦不能保持,不仅助推资本逻辑消极方面的扩展和深化,而且对党内生态和社会生态形成越来越严重的腐蚀。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不仅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以维护执政地位的行动逻辑,还显现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行动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新的高度。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创造,在作者看来,一方面,中国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人类文明新形态就不再是书斋中的理论著述,已经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个与伟大的社会革命逻辑一致的概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意味着伟大社会革命的持续;另一方面,深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需要将之置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理论框架,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联系起来,把握未来社会与现实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一致性又有差异性的关系,进而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着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作者重点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维度展开对其内在规定的阐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于中国式现代化最具基础性的意义,发挥选择、维护和捍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确方向的作用。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规定了现代化新的价值诉求、实践方式和历史任务。不以牺牲人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推进现代化,“缩短”和“减轻”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和苦痛,以及向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转化等,确立起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较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区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逻辑的深刻总结。马克思的空间化概念就是把历史与空间统一和结合起来。作者借助这一视角,展开对冷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空间化叙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划分为空间坚守、空间稳固和空间优化三个历史阶段,展示出党的领导之于社会主义事业存续和发展的特殊意义,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韧性的实践机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作者将之视为中国道路研究新的理论空间,对这一特性进行了深度解读。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主要由斗争性、适应性和牺牲性等要素构成。其中,斗争性是韧性具有起始性意义的特性,体现为自主性、持久性和复原性的辩证统一;适应性是韧性的最集中反映,一方面表现为灵活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吸纳性;在韧性的内在构成中,牺牲性最为神圣和悲壮,党和群众的相互牺牲,汇聚成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基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条件,作者还分别论述了党的战略定力和政治领导力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推进和拓展的政治根据。党的战略定力可以具体从价值、能力和心理三重视角加以理解,蕴含理想信念、战略思维和战略心态的有机统一。自我革命的持续深化和改革方向的正确把握,是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两大关键环节。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认为,将反腐败斗争这一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对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保持党的战略定力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进而对于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