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社区打电话催生三胎,我:没实力,对方一句话让我险爆粗口

职场宝妈育儿 2024-06-22 17:55:48

你有被社区大妈打电话催生过吗?

我前面接到了社区的催生电话,“你好,我是社区的,想了解下你们有没有生三胎的计划?”

我回答:我也想生三胎,可惜没那个实力啊!

对方:“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帮扶措施,社区也有很多补贴哦!可以考虑生三胎啊”

我回答:阿姨,我连二胎都还没生呢?

对方:“啊,你都35岁了,还没有生二胎,怎么回事啊?”

我气得差点爆粗口:我为什么要生二胎?阿姨,请问生了你是帮我带呢,还是你出钱帮我养啊?

说完这句话,电话那头传来“嘟-嘟-嘟”的声音。

30年前,村里天天宣传独生好,村头巷尾都是这样的宣传标语: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谁家要是敢偷偷怀孕生个二胎,孕期被发现,“红袖章们”特定拉你去流产;月份大的,还会拉你去引产。

你若东躲西藏,生下了二胎,就会有一大笔罚款等着你。若交不上罚款,村长可能会带头跑你家来搬东西。

老家有个嬢嬢,第一胎是个女儿,婆家一直重男轻女,于是偷偷怀上了二胎。为了躲避严抓计划生育的“红袖章”们,从怀孕4个月开始就东躲西藏,深怕被抓住。

好不容易怀孕到7个多月,有次刚从娘家躲了回来,正好撞上了“红袖章”们,几个大男人硬生生的将嬢嬢拉去引产。结果引下来是个儿子,伤心过度的嬢嬢从此就神神叼叼的,看着特别可怜。

真的是,想生一个孩子的权利都没有;要是现在,怀孕7个多月,生下来都能养活了。

不说30年前的事儿了,就说我结婚那会儿,生孩子还要求办理准生证。别看这个准生证要办下来还不容易,尤其是二胎准生证。

跑到街道办开证明,街道办让我回单位办;单位又认为我要去街道办办,双方各种推诿扯皮。

后来又从单位跑街道办,街道办跑社区,各种磨嘴皮,来回折腾了5次,最后才把准生证给办下来。

看吧,想要批准生个娃,还真是不容易!

在我办完准生证的第二年,也就是2016年,全国二胎就放开了,大力倡导生二胎。

街头巷尾的宣传语改为“一胎少二胎好,小有伴老有靠!”

所以,在2016年-2017年全国也掀起了一个生育高峰,导致前几年孩子上幼儿园特别难。

女儿是2016年出生的,上幼儿园时,附近的公立园、公益园全部没摇中,被迫上了3年半私立幼儿园,多花了10个W。

不过,二胎政策放开后,也只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从2019年开始,生育率就逐渐下滑。

后来就算开放了三胎,也并没有出现二胎放开后的生育高峰。我们单位500多号人。生三胎的一个都没有,生育率实属不乐观。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90后比80后少了1172万,00后比90后少了4700多万,10后比00后也少了24万。

看着新生儿的逐渐减少,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连社区大妈,都挨家挨户地打电话催生了。

为什么30年前,想生不敢生;30年后,催着生,大家反而都不生呢?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养娃太费钱、费精力了,还影响职业发展!

①费钱

我们家坐标成都,女儿8岁,即将上小学三年级,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从去年开始,我就把她所有的开销记在一个本子上。现在我把这些开支一项一项地加起来。

•教育支出

一年学费接近5万,加上校服1000元,像她这个年纪,长得特别快,校服基本上一年得换2套(夏季、秋冬季)。

接下来是补习班,目前有上英语课,一周大概上两节课,一节课100多,一个月大概1000元左右,一年下来就是12000。

我们两口子都要上班,回家写作业没人辅导,就给她报了一个托管班,一个月3000,一年下来25000左右。

•兴趣类支出

舞蹈课,不是特别贵,性价比还挺高,一节课大概是120元,一年大概3600元。

夏令营是女儿很喜欢的,比如说徒步、野外生存、研学之类的,一个暑假大概5000元;

每个月都会带她去书店买书、玩具(乐高类)、手工类的,一年大概要3000元左右;

•休闲娱乐

每年寒暑假会带她出去玩1-2次,毕竟才上小学,有时间去看看世界。旅行地点多在国内,一年旅行花费大概在20000左右。

然后是运动,她一直在检查打乒乓球,一年费用大概在10000左右;游泳,一年费用是5000块。

•医疗支出

每次感冒发烧,到医院检查、抽血、拿药,至少得500块。去年遭了一次支原体肺炎,住院一周,费用报销后用了3000块。

女儿身体体质还算好,一年生病次数并不多,一年费用预估在5000块;

这些费用加起来,一年已经超过13万了。养到她大学毕业,大家可以算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妥妥的“吞金兽”。

②费精力

我们那一代的父母养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读的是公立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孩子也很少上兴趣班。

现在的父母,养孩子那叫一个如履薄冰,从怀孕开始,就学习着各种儿童心理学、早教、智力开发......下班还得陪伴搞运动。

关键是,父母那么精心的养育孩子,孩子还动不动就叛逆、离家出走或是抑郁,整得父母心力交瘁。

③影响职业发展

部门聚餐,酒过三巡之后,一众大老爷们就吐槽:凭什么你们女人的青春就是青春,我们男人的青春就不是青春吗?

一女同事严肃的看着男同事们,认真的说道:你们掂量一下,说这句话真的合适吗?要不你们来怀胎10月,生孩子、奶孩子。

我们女人生孩子,在家里养孩子,那是牺牲了自己的事业,承担了家庭责任、生孩子养孩子的责任,并不是说我们比你们笨、能力比你们差。

的确如此,我们部门领导,能力非常强,就因为回家生了一个孩子,经理职位就被另一男同事顶替了。

闺蜜是做人事的,用她的话来说,如果一个29岁-33岁的女生/男生来面试,女生是硕士,男生是本科;女生非常优秀,与岗位职责非常匹配,男生表现一般;他们大概率就会选择男生。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生会结婚、生孩子,势必会影响工作;而男生完全不用考虑这些。

所以说,现在的年轻人,要么不结婚,要么不生孩子,像我们生育一个孩子的,已经很不错了!

想要提升年轻人的生育率,还是得降低女性的生育成本,保障生育的各种权利,而不是社区大妈,挨家挨户地打电话。

你觉得呢?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1 阅读:151

职场宝妈育儿

简介:一位专注于高质量陪娃的职场宝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