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月老问:你的人生幸福吗?得到幸福法门是什么?

用户_989315 2024-02-14 20:15:15

几年前,某电视台曾做过一系列的街头采访,记者追问被采访的对象生活是否幸福。镜头下,每个普通人所展现出来的种种情态正是构成我们这个人间的基本元素。或是欢喜、或是苦痛、或是磨难……正因为经历了酸甜苦辣,所以才能明白人生的终极幸福是什么。今天正值正月初五迎财神,又是大家熟知的“情人节”,当身边有人疼爱,手中有钱财,我们是否还可以问问自己:我幸福吗?幸福究竟是什么?

若我们追问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恐怕少有人能为当下的生活状态打出满分。幸福往往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物质上的足够充沛,不再为柴米油盐而烦忧;一个是精神上的足够充实,不论是群处还是独居、贫穷还是富有,都能保持灵魂上的充盈,而不是把自己的心灵寄存在他人他物之上。也即是说,人们唯有保持了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无近忧、无远虑,并且对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以及可以通过付出努力换来相应的回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去谈论幸福的命题。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人生幸福或者不幸福的道理皆是相通的。人们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心安于当下的状态;相反,之所以不幸福,多是因为心中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当心中所求与现实所能给予的结果之间存在差距,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付出和心理调节而无法弥补这一差距时,不幸福的感觉就会诞生。

在劝导人们寻找自身的幸福时,道家有一句名言非常实用,即“我命在我不在天”。关于此句,世人多解读为对自由命运的追求,当退一步讲,这句话其实要说明人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外在的物质需求。心不随外物流转,即曰安定。身心安定,并且不存有与他人攀比的欲念,由此才能更多地去关注自己手中握着的一切事物,以及参悟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发现生活中的美,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法门。天地万物纷繁复杂,有生有灭、有得有失,这本是自然规律。以天地间的自然万物做比,人类因为具有主观意识,所以更愿意得到而非失去,更愿意占有而非给予。道家有心猿意马之说,是指人的心意如同猿马一般最难安定。重新解读《西游记》的经典著作《西游原旨》一书中认为,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暗指的便是人的心神因无所拘束而常常飘荡四方。因为定不住自己的心,所以就为种种人生苦痛埋下了祸根。老子说当“皆知善之为善”“皆知美之为美”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若所有人都去追求同一个目标,必然会产生成败是非,一切人间苦楚由此而生。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最终所得到的人生结果也必然不一。所谓“各有各的不幸”,不过是在描述这些千差万别的现状。就其根底而言,仍然归咎于身与心两方面的不安分。天下的幸福之道,实则也正是不幸福的理。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本是同源且可以互相转化的,明白其一,则能反其二也。《重阳立教十五论》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身有依倚,心渐得安”。《十五论》中明确规定门下弟子,云游之时不得贪恋州府繁华、姿心纵意,在盖造宫观时也不许雕梁峻宇、大殿高堂。在世人看来,只足以遮风避雨的草庵未免简陋了些,但修行人如此诫训,并非是限制外在的活计,而是希望通过对行住坐卧的规诫而起到警醒内心的作用。对外界的欲求越少,也就越能把更多的心神回归到自己的身上。《道德经》中写道“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是说人们心中之所以会生出诸多欲想和妄念,是因为有生理上的需求。世人虽都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却仍然一味放纵心中欲望,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流浪翻沉。这是丢失了“我”的表现。众人的生活都是在向外追求更多,而真正的修持,则是向自己的内部做减法。把太多不必要的欲望逐一减去,从而去发现内心深处的真正的需求,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点点去实现它。当这一份淳朴自然的理想能够变成现实时,此时所获得的满足感,大约正是幸福的一种表现。

生活是否幸福,人生究竟是苦是乐,这样的命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任何人都无权对你的人生做出界定。活过这一场人间,冷暖自在本心。世上不存在对错,我们从自己的人生场中究竟感知到什么,才是这场人间修行的最后命题。其实,人们毕生碌碌追求的,不过是自己的一场心安。身心若能安定,又何来求而不得的苦衷呢?身不外依,心不外求,是谓安然。身心已得安然无挂碍,你说,自己幸福吗?

0 阅读:18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