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北抗战史上的奇迹——八路军弹药不足,购买民间子弹。

皖北一隐士 2024-04-16 20:37:18

我经常在头条平台上发一些家乡抗战的故事,结识了网友得陇望蜀(即徐州的杨先生)。先生已退休八年,其父是抗战老干部杨明卿,跟随老领导孙象涵参加抗战。杨明卿在1939年即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七大队(新四军九旅二十五团前身)参谋长。杨先生寄给我资料,并给我讲述了(新四军)孙象涵部在抗战期间的战斗故事。他鼓励我多宣传家乡的抗战事迹。

网友得陇望蜀

1939年夏,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七大队东进灵(壁)北、泗县一带打击日伪军。初来乍到,无政权、无群众基础。当地只有国民党建立的政权,他们不向七大队提供任何补给。

部队吃粮困难,没有菜金;缺乏弹药,每个战士只有几发子弹,每挺机枪也不过几十发子弹。连续作战后,补给十分困难。大队领导决定派军需主任马厚生为驻萧(县)铜(山县)主任,回到部队发源地——萧铜地区,向地方富户募集抗日经费,收购子弹。

谁料,马厚生主任带着五人,拿着大队部给萧铜地区地主、富农的信件,找他们筹款。这些人见部队已走远,态度冷淡,一毛不拔。

没办法,马主任又找国民党铜山县七区区公所搞统战工作。区公所盖上大印,让这些富户相信是政府募捐。他们才拿出钱财帮助抗日。

民国时期的皖东北,土匪多如牛毛,各村看家的枪和子弹也多。加上徐州会战后,国军五战区部队南撤时,丢弃的枪支弹药也不少。

民国七九圆头弹

于是,马主任和留守处的同志出钱,购买当地群众收集的枪支弹药和军需品。当时,收购一发子弹是5分钱(大洋),卖子弹的人很多,几个月就收购了七八万发。这批子弹多是七九圆头弹,还有一部分尖头弹。另外,还买了一部分电话机。最让人称奇的是,收购了一门完好无损的八二迫击炮。

民国八二毫米迫击炮。

1940年3月,大队参谋长杨明卿带九连来萧铜,一次就运去子弹五六万发,迫击炮一门。带去现金一万多元,为东进部队解决了不少困难。

这年5月,亢营回萧铜地区,战斗一百多次,从没缺过子弹。几年来,累计筹款两万多元,收购子弹十几万发。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当然,筹款和买子弹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敌人据点密布,日伪十分猖獗,不仅白天经常出来活动,有时夜晚也出来抓捕我方人员。

留守处的同志想尽一切办法,即使天寒地冻,夜晚也不进村,就睡在村外的秫秸庵子里。人员单线联系,收现款和买子弹,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保护。货物和现款分开,管钱的不知道子弹藏哪里。保管子弹的不知谁管钱。

为了保护群众,也为了我方人员安全。筹款和收购子弹是在夜晚,并且都在村外,钱货当面点清,然后交给可靠的群众保管。由于同志们警惕性高,加上群众的掩护,多年来,没丢失一发子弹,也没丢失一分钱。

0 阅读:12

皖北一隐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