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中,国军的反坦克武器。

皖北一隐士 2024-07-03 05:26:36

抗战初期,国军十分缺乏反装甲武器。抗战前,中德两国关系融洽。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了一百二十多门37毫米战防炮(又称反坦克炮、战车防御炮)。

国军使用的德制37战防炮分两种:一种是木质车轮,用骡马牵引(显然是德军封存的淘汰货);一种是橡胶车轮,用汽车牵引。从后来战场使用情况看,反而是骡马牵引的木质车轮战防炮更适合中国战场。

国军使用的37毫米战防炮(木质车轮)

国军用这批战防炮,装备了中央军嫡系中的少数部队。如调整师、教导总队、装甲兵、独立炮兵团等。调整师每团下辖一个战防炮连,配炮4门;教导总队则每连有6门火炮;装甲兵每团则配一个战防炮营,有炮18门。

国军使用的37毫米战防炮(橡胶车轮)

抗战时期,国军最大的战防炮兵单位是炮兵团,每团配37毫米战防炮48门。因为数量太少,这批战防炮只装备了少数部队,其他部队遇到日军坦克(战车),只能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或者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以血肉之躯,与敌相拼。

日军夺取上海,占领南京后,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接着日军拟定了一个贯穿南线(淮河)与北线(徐州)的作战计划。核心目标是占领徐州,掐断津浦、陇海铁路线,歼灭国军主力,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第五战区长官部司令李宗仁将军,指挥国军在徐州进行了大规模防御作战。徐州会战期间,聚集在徐州及周边地区的国军达60万之众,日军也调集了十多个师团,约有25万人。

南线日军被挡在淮河一线四十多天,迟迟不能北进。北线日军狂妄冒进,板垣征四郎少将指挥第5师团、矶谷廉介少将指挥第十师团,钻进了李宗仁将军设计好的包围圈中。

日军第5和10师团编制有独立战车团,每个战车团有1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是日军中最具有战斗力和机动力的两支部队。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坦克

负责台儿庄防御的第2集团军,不惜以重大伤亡,血战不退,死死拖住日军。日军用坦克开路,掩护步兵冲锋。国军就用配备的战防炮轰击敌坦克。

1938年3月27日,日军坦克11辆进攻台儿庄西门。国军反坦克炮早已张网以待,等敌坦克进入最佳射程后,反坦克炮频频射击。敌坦克一辆接一辆被击中起火。其中一门炮,射击位置好,炮手技术高超,7发炮弹干掉敌6辆坦克。

但由于反坦克炮太少,不敷分配,多数部队遇到敌坦克,只能用集束手榴弹,炸敌坦克覆带。国军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是浑身绑满手榴弹的敢死队员,他们不惜与敌同归于尽,阻止日军坦克。

台儿庄大战,日军损失了最精锐的两个师团,兵器也消耗、遗弃殆尽。战后,国军打扫战场时统计:击毁日军坦克车30多辆、缴获坦克40多辆(因油料耗尽丢弃)、大炮70余门、装甲车70多辆、汽车100多辆。

战后,日方自己公布的伤亡数字约12000(11984)人。显然,日方缩小了伤亡数字。我方统计,仅台儿庄与临城之战,敌伤亡数字不低于16000人。

台儿庄大战,使日军装甲部队受挫。在此后的6年时间里,日军不敢发动战车突击行动,直到1944年“一号作战”的时侯,日军第3坦克团才南下,策应步兵作战。台儿庄大战鼓舞了中国人民,中国军队的士气高涨,他们认识到,日军的装甲部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0 阅读:1

皖北一隐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