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词,写尽人生离愁别绪,谁会是谁的唯一?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04 14:58:09

01.

北宋词坛有两个特别的人,他们就是“二晏”。

晏殊为父,官至宰相,一生富贵,桃李满天下,如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韩维等,均是其门生,韩琦、欧阳修、宋祁、张先、文彦博、王珪、苏颂等朝廷大臣,都曾得到过晏殊的提携,而富弼还是他的女婿。

晏几道为子,是晏殊的第7个儿子,晏殊48岁得子,所以对他十分宠溺。在诗词成就上,晏几道要略高于晏殊,然晏几道与父亲性格完全相反,他无意于仕途,大半生混迹在秦楼楚馆,且为人高傲。

苏轼曾求黄庭坚为其引见晏几道,晏几道当时回答说: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意思就是,如今朝堂之上那些大臣,有一半曾是我家门客,他苏轼算老几,我没空见。

从这里就能看出晏殊交际之广,某一时期,他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朝廷柱石,深得真宗和仁宗信任。

不过,晏殊虽然官场得意,情场却很失意,前两任夫人皆早逝,给他留下了许多无法释怀的伤痛。

晏殊在词中常提及一位名叫“萧娘”的歌女,这是他在外为官时,心灵上的慰藉。

“萧娘”是代称,和“虫娘”“秋娘”一样,多指风尘女子,晏殊有一首著名的“诀别”词,就是写给萧娘的。一起欣赏。

02.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晏殊 《玉楼春 · 春恨》

晏殊的第一任妻子为工部侍郎李虚己之女,晏殊14岁赐同进士出身,这在北宋绝无仅有,尤其晏殊还是布衣出身。

所以李虚己高门选婿,就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晏殊,然而李氏身体多病,婚后没几年就故去了。

丧妻之后,晏殊外调为官,一个偶然的机会识得歌女“萧娘”,正是她的温柔与理解,稀释了晏殊内心的悲痛。

因此晏殊曾在《秋蕊香》中写:

梅蕊雪残香瘦。罗幕轻寒微透。多情只是春杨柳。占断可怜时候。

萧娘劝我杯中酒。翻红袖。金乌玉兔长飞走。争得朱颜依旧。

遗憾的是,晏殊志在朝堂,终有一日会振翅高飞,而萧娘身为风尘女子,受世俗桎梏,所以两个人的结局只能有一个:曲终人散。

这首《玉楼春》就是晏殊归京后,因思而作,短短4句,写尽人生离愁。

尤其是下联“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所以你看,不是相爱的人就一定能在一起,这世间有太多因素,能让情投意合的两个人不得不分离。

03.

晏殊的高祖晏墉,为唐懿宗年间进士,累官至江南西道观察使。然而晏殊的曾祖、祖父和父亲,却不曾有为官记录,所得官职均为晏殊富贵后追赠。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宴家家境优裕,还不是一般的有钱,因为晏殊是“藏书大家”,这一点无论在唐代还是宋朝,都是最低调的炫富。

据史书记载,晏殊自幼聪敏,7岁就能写出好文章,有“神童”之誉。

时宰相张知白任江南西路安抚使,他看过晏殊的文章后,就以“神童”的身份举荐给朝廷。

这一年,晏殊刚13岁。

次年,晏殊入京参加进士考,与上千士子一同搏志,殿试的时候,晏殊神色自若,率先完成答卷,得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因晏殊年纪太小,朝臣中许多都不服气,比如寇准“寇老西”就不喜欢晏殊,因为他不喜欢江南人那种绵柔之气。

真宗为堵悠悠众口,又对晏殊单独进行了加试,对诗、赋、论全面考核,可晏殊拿到试卷后却说,这些题我前些日子就做过了,不如换些题吧。

最终,晏殊凭实力征服了朝臣,真宗还特意对寇准说: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

过五关斩六将后,晏殊授秘书省正字,留秘阁继续读书。

04.

公元1006年,17岁的晏殊召试于中书,转任太常寺奉礼郎,正式步入仕途。

两年后,真宗完成泰山封禅,升晏殊为光禄寺丞,任集贤校理。时晏殊丧父,按制他必须去官归乡守孝三年,然宋真宗因很赏识晏殊,服丧未满便被召回,随真宗前往太清宫祭祀,随后奉诏编修,入太常礼院。

还未上任,晏殊又遭遇丧母之痛,他上表请求等守孝期满再履职,可宋真宗未允,反而调太常寺丞。

公元1018年,赵祯进升王,晏殊被选为记室参军,迁左正言、充直史馆。同年9月,赵祯封皇太子,晏殊随升户部员外郎,兼太子舍人,赐金紫。

不久后,晏殊再提知制诰、判集贤院,正式进入权力核心地带。

晏殊虽然年轻,但他的升官速度是惊人的。据载,真宗每次向晏殊征求意见时,晏殊都会把建议写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纸片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甚得真宗欢心,一时立为榜臣。

因此,晏殊再升翰林学士,充任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赵祯即位,即宋仁宗,但因仁宗此时尚年少,无法独自打理朝政,便由嫡母刘太后听政。

时宰相丁谓和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每每绕开仁宗单独向太后奏事,晏殊身为太子辅臣,担心仁宗被架空,就提出了由刘太后“垂帘听政”,避免皇权旁落。

因此,晏殊再升右谏议大夫兼翰林侍读学士,泼天的富贵来时,挡也挡不住。刘太后念晏殊为东宫旧臣,再加晏殊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

随后因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易》,故再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枢密副使、刑部侍郎。

不过,晏殊为官之路上第一次考验马上就要到来了。

05.

公元1027年,晏殊因反对授幸臣张耆为枢密使,引刘太后不满,加上他在玉清宫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台弹劾,遂贬知宣州,数月后改知应天府。

这一年晏殊37岁,遭遇丧妻。

他的第二任妻子为屯田员外郎孟虚舟之女,为母亲服丧期满后所娶。因接连遭遇变故,晏殊笔下的词多有感伤,如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在应天府就职期间,晏殊政绩突出,他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兴办教育,特邀范仲淹来此讲学,为朝廷培养了很多人才。应天府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

应天府秩满后,晏殊被召回朝,升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因得仁宗赏识,改授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此外还奉命主持了次年的礼部贡举。

公元1032年,晏殊42岁,官拜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

第二年,刘太后薨逝,仁宗亲政,晏殊曾受命撰写仁宗生母李宸妃墓志,铭文中提及李宸妃只生了一个早夭的女儿,仁宗得知生母真相,向朝臣出示晏殊所撰志文,想要追究晏殊的责任。

时宰相吕夷简极力劝说仁宗,可晏殊依旧被外放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旋即再改知亳州,未到任又带刑部尚书衔徙知陈州。

任期满后,晏殊回朝,再任御史中丞。

时西北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大夏”朝,史称“西夏”。三川口之战后,宋军大败,李元昊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此时晏殊分析了当前形势,奏陈军备要务,撤内臣监军,使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并招募训练弓箭手,清理宫中长期积压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

一系列措施实施后,局面大为改观,加上范仲淹、韩琦得到重用,亲赴前线指挥战斗,西夏军受阻。

因此,公元1040年,50岁的晏殊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年后正式称相。

06.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有台臣翻出旧账,言八王临终前对仁宗说晏殊“名在图谶”,又弹晏殊抗击西夏过于软弱,同时调兵修缮自己的府邸,刻意保护欧阳修等人为由,遭仁宗罢相,出知颍州。

这一次外放,晏殊先后历官陈州、许州知州,以及永兴军节度使、西京留守等。

耳顺之年,晏殊转兵部尚书,勋阶进至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临淄公。时晏殊身体多恙,上表请求回开封府医治,待痊愈后再出京供职。

仁宗恩准后,常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每隔五日觐见一次,仍以宰相规格相待。

公元1055年,晏殊病情加重,仁宗想去探望,晏殊奏陈:臣老病在身,很快将痊愈,陛下不必为臣担心。

同年2月7日,晏殊病逝,终年65岁。

仁宗闻噩耗后,亲自前去吊唁,仍自悔晏殊病重时未能前来相慰,遂辍朝两日,赠司空,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碑上亲书 “旧学之碑”四个字。

纵观晏殊这一生,为官之路四平八稳,虽也曾被外放为官,但一直挂京衔,身居高位。

在词坛,晏殊笔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如《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浣溪沙》: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以及冯延巳典雅流丽之风,开创北宋婉约词新局面,冯煦称其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晏殊的文章内容丰富,词藻华丽,“为天下所宗”,因此宋祁评价:晏相国,今世之工为诗者也。末年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

3 阅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