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之巅,笙歌仙音:刘希夷《嵩岳闻笙》赏析

无心随墨 2024-06-27 15:54:18

嵩岳之巅,笙歌仙音:刘希夷《嵩岳闻笙 》赏析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有“中岳”之称,以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和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在一个秋风清爽的夜晚,月出嵩山,月光如水,刘希夷却突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优美笙曲。笙曲如仙乐,让刘希夷沉浸其中。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月升嵩山的宁静美景,月光的出现仿佛使山色显得更加空旷深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紧接着诗人以“山人”自居,表达出对这种清幽景色的喜爱,他散发而卧的形象,显露出洒脱不羁的性格,同时也暗示了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风停之后的夜晚更加宁静,只听见草丛中虫鸣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夜的极致静谧,同时,草虫的鸣叫又给这份静增添了生命力,形成了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和谐美。诗人在此处似乎找到了内心与自然界的共鸣,体会到了孤独中的宁谧与自由。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诗人想象中,仙人乘着月色,于虚无缥缈间吹奏着笙乐,这既是现实与幻境的交织,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超脱尘世、接近仙境的渴望。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了仙人以神秘而优雅的形象,其吹奏的笙声,似乎汲取了天地间的灵气,传达着纯净而真实的声音。仙人的嘴唇仿佛吸取了天地间的灵气,玉指轻拨,奏出的“真声”不仅是音乐之声,更是超越世俗的仙音。这里,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和鸾鹤都是道教中仙境的象征。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诗人回忆起过去的自己,曾陷落在尘世的纷扰之中,心中却一直向往着能够聆听这样超脱的仙乐。而“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则表达了现在得以置身嵩山,有幸亲耳聆听这幽雅仙音的喜悦与幸运。

最后,“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诗人将仙人的乐事视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这仙乐不仅让他在这一刻得到了心灵的慰藉,更成为他毕生追求的宿愿,深深地铭记在心。通过这首诗,刘希夷不仅展现了个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也传达了唐代文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避世思想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以嵩山、月光、笙音,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既宁静又超脱的世界。在这里,诗人与大自然、与仙人、与自我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展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自然与神话之间游走的灵魂,以及一个渴望超越现实、达到精神升华的心灵。

刘希夷在仕途上的失意和生活中的困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忧伤和无奈。这个月夜,他在嵩山上听到优美的笙曲,引发了他对仙人的向往和想象。在美妙的仙境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由、对超脱的自由,这也体现出唐朝的道教神仙思想的影响。

2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