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复盘:我军28天伤亡近3万人,有6点原因需特别注意

南书房 2024-06-05 21:59:20

1979年,对越反击战结束几个月后,根据总后勤部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这场战争我军阵亡人数是7814人,总伤亡人数是29000人,对于伤亡数字,还有数据显示是32300多人,总之,这场战争我军的伤亡不可谓不大。

要知道,1962年的对印反击战,同样是打了一个月左右,我军伤亡却只有两千多人,更是无一名战士被俘。

有历史军事专家指出,对越反击战之所以伤亡如此之大,六个原因非常致命。

一、解放军伤亡集中在战争前期

对越反击战的伤亡,主要出现在战役第一阶段,尤其是开战前三天。

2月17日和2月18日这两天,东线和西线总伤亡人数超过4000人,一些尖刀连队伤亡甚至高达九成。

譬如说37师在开战前两天伤亡率高达46%,163师在最初一周的伤亡率更是达到了惨重的六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解放军在不到一个月伤亡近三万人呢?

第一,对越反击战时期,解放军军事素养不足,的确是一个致命原因。

为何1962年对印反击战,解放军能够以微小伤亡,取得辉煌胜利呢?

一个很大原因就是1962年的解放军精锐老兵非常之多,军事素养极高,这个时期的解放军战士,很多都参加了抗美援朝,不管是战士们的战斗经验,还是指挥官的指挥水平,都非常之高。

反观对越反击战,经历了特殊的六七十年年代十年,大部分军队训练不足,很多军队忙于思想斗争、生产运动,军事训练时间很少。

以128师为例,其在参加对越反击战之时,师属三个团大部分已经两年没有军事训练了,只有383团少数一两个连参加了训练。

相比于对印反击战,这场战争的新兵比例要大很多,参战的29个步兵师中,新兵比例超过一半多,还是以128师为例,该师新提拔上来干部比例多达两成多,其基层营长连长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实战演习。

一位被俘越军说道:“很多中国军队不讲究战术,打仗时队形密集冲锋,这自然成了越军炮火和机枪火力活靶子。二,中国很多士兵不懂得很好利用地形,射击时往往露出大半个身子,三,前期战斗中,很多中国士兵枪法着实一般。”

军事素养不足,导致前期作战损失非常之大,而后半个月损失之所以不大,正是因为经过小半个月的战火洗礼,参战的解放军战斗素养大大提高。

二、战术跟不上时代

第二个原因是解放军战术老化。

参战的29个步兵师,绝大多数已经几十年没有参加过战争了,在对越反击战中,虽然许世友、杨得志两位指挥官指挥战术非常得当,可是基层很多干部的战术,还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战术之上。

对越反击战中,中国出动了大规模的炮兵集群和坦克集群,然而,在具体指挥中,解放军不少干部却没有发挥出炮兵和坦克的杀伤力。甚至前期,还出现了将士兵绑在坦克上的错误战术。

1979年2月17日,开战第一天,我军一个坦克营配合一个步兵师攻击一越军阵地,结果,坦克营已经深入敌军防线十几公里,步兵部队却没有跟上来,这导致坦克营只能撤退,在撤退中,由于缺乏步兵保护,这个坦克营被越军火箭弹攻击,一下子损失了16辆坦克。

多位越军军官指出,中国军队的确打仗不怕死,可是不少中国部队不懂伪装,甚至出现人海战术。

战后总结大会上,43军一位首长就检讨到,在对越反击战前期,43军一些部队就出现战术呆板等情况,如379团一个排,在进攻一个越军火力点时,就不懂得交替掩护,多线分散出击,而是整个排全体密集冲锋,在越军猛烈打击下,排长当场牺牲,短短十多分钟,这个排就伤亡17人。

55军163师战后总结到,在战争中,他们也犯了人海战术的毛病,例如在攻打谅山市区时,由于进攻队形太过密集,越军三发炮弹就让进攻的489团3连,伤亡了33人。

三、越军战斗意志很顽强

第三,对越反击战期间,解放军武器装备也出现了问题。

虽然总体来说,解放军武器装备要比越军精良得多,比如说炮兵和坦克等重武器部队,就碾压越军。

不过,由于十年特殊岁月,在加上长时间没有打仗,我国不少武器,出现了十几二十年没有更新换代的情况,对越反击战中,一部分战士所用的步枪,甚至有抗美援朝时期的。

因为出现卡壳,手榴弹不响等问题,解放军因为武器问题牺牲的战士就有五百多人,不得不说,这个比例是非常之高的。

第四,对越军情况掌握还是很不够。

越南这种丛林地形,解放军此前从来没有遭遇过,对于丛林作战方式的不熟悉,也是解放军伤亡很大的原因之一。

另外,虽然新中国曾长期支援越南,可是到了1979年,越南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的军事情况,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不单单是武器装备上的变化,在作战方式上,指挥官指挥素养上,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因为不了解对手,导致不少解放军部队出现轻敌,准备不足的情况。

比如说一些部队在开战前两天,出现了大量伤员,由于轻敌和准备不足,竟然出现后方医务人员严重不足,一些伤员就因为救治不及时,从而牺牲。

第五,对于这场战争,我国准备是明显不足的。

尽管从南北越统一之后,越南就对华表现出了仇视的态度,甚至越南还在我国西南边境挑起几十次武装摩擦,可是出于各种考虑,我国一直保持着克制,一直到1978年11月,中国才在邓公拍板下,决定对越自卫反击,很多部队从接到参战通知,到开赴前线,准备工作只有两个多月。

因为准备不足,对于丛林作战方式的训练是不够的,武器装备的升级根本来不及,对敌人情报搜集也是不足的,甚至后勤工作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如果我军能够有半年甚至是一年准备时间,相信我军的伤亡人数至少会减少两三成。

第六,越军这个对手战斗力颇为强悍。

不得不承认,经历过多年抗美、抗法战争的越军,战斗力的确很强悍,而且战斗意志不可小觑。

一位越战老兵回忆道:“不少越军士兵还是挺勇敢的,一次战斗后,我们连收拾战场时发现,地上躺着的越军都是向前冲锋的姿势,很多次战斗中,尽管一个个越军倒下,可是后面的越军仍然悍不畏死地往前冲。”

当然,除了以上六个致命原因,还有一些原因也不可忽视,譬如说当时的解放军没有军衔制,指挥系统相对混乱,一旦一支部队指挥官牺牲,其他部队的指挥官想接过指挥权,往往因为没有军衔,很难让下面士兵听从命令。

正是因为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出现了种种不可忽视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才会在接下来的十年老山战役中,让全国几乎所有的军区进入老山“轮战”。

0 阅读:225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