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两国青年的友谊不断延续”

人民日报国际 2024-06-17 09:20:15

“这段旅程让我依依不舍,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学生尼古拉·伯内特在返程前有感而发,“我希望更多美国青年能来这里看一看,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是伯内特第一次来到中国。6月12日至14日,她和来自中美两国的青年代表齐聚北京,参加主题为“架起合作之桥,共创美好未来”的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该活动作为“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的旗舰活动,由中国全国青联和全国对外友协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推动架起中美青年沟通、理解、友谊、合作的桥梁,助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连日来,中美青年登长城、进故宫、访乡村,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魅力,触摸乡村全面振兴脉动。美国青年走访多个中国政府部门、智库机构,与中国青年公务员、青年学者对话交流;深入中国社区和经济开发区,了解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和青年创业就业等情况。

  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车棚、分类完整实时监测的光伏垃圾桶、支持手机无线充电的光伏座椅……美国费城乔治高中学生法罗·迪乌夫和朋友们逐一体验了北京“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里“零碳”设施的新奇功能,“这里真的很酷!刚刚我把手机放到椅子上就能充电,还能通过蓝牙连接太阳能音箱播放音乐。”迪乌夫说,“我要把‘零碳’园区拍下来放在社交媒体上跟朋友们‘炫耀’。”

  “在中国创业和在美国创业有什么不一样?”“中国地方政府会给青年什么样的创业政策支持?”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美国青年企业家塞缪尔·利普夫频频向中国青年学者提问,他想了解当下中国青年的创业环境。“这次来中国,我看到很多中国青年发起的科创公司,”利普夫对记者说,“10年前或许中国青年创业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这次旅程让我看到不少城市也涌现出青年创业企业。”

  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咨询服务与健康副院长尼古拉斯·平克托和同事卡莉·萨苏第一次到中国民众家做客。平克托对记者表示:“我们一起写毛笔字、打麻将、喝茶。我看到中国百姓家里的藏书、餐厅布置和娱乐活动,感知到他们真正的生活,这和美国媒体上描述的不完全一样。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青年需要多来中国看一看,了解真实的中国。”

  来到北京市东城区盔甲厂胡同6号——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北京故居旧址,美国犹他谷州立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麦肯兹·福斯特·斯诺认真阅读展厅文字介绍,细心观看藏品。“小时候,我就阅读过曾祖姑母海伦·斯诺的《我在中国的岁月》。”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能够来到祖辈们生活过的地方参访,对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体验。”作为美国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的一员,她期盼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青年交流,“期待两国青年的友谊不断延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