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讲述中哈合作共赢的故事(第一现场)

人民日报国际 2024-06-24 11:50:34

中哈媒体举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

共同讲述中哈合作共赢的故事(第一现场)

  在中国土木承建的巴库塔钨矿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在主厂房进行球磨机的衬板安装。  本报记者 王 芳摄

  《哈萨克斯坦真理报》记者柳波伏·多布罗塔(左)与奇姆肯特炼厂公共关系部相关负责人交谈。  本报记者 赵益普摄

  记者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进行采访。  BAQ通讯社记者 古尔詹·拉曼库洛娃摄

  中哈天然气管道阿拉木图管理处CS7压气站的气体净化装置。  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记者 奥莱西亚·科利佐娃摄

  哈萨克斯坦记者在中哈天然气管道阿拉木图管理处CS7压气站进行摄影报道。  本报记者 孟祥麟摄

  在阿鲁尔集团与库斯塔奈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合作共建的学习基地,学员正在进行实操。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记者 木合塔尔·哈力木拉摄

  哈萨克斯坦记者在阿斯塔纳轻轨建设项目现场自拍留念。  本报记者 谢亚宏摄

  由中国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共同控股的奇姆肯特炼厂已成为哈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能源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过去10年来,两国在产能领域合作实施项目,深化两国关系。记者们参观了完成现代化改造后的奇姆肯特炼厂,并了解了即将开展的产能扩大项目。  ——摘自《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报道《百闻不如一见》

  “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项目。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个项目。为了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我们采用基于中国标准的最新技术进行施工。例如,轻轨线路的机车车辆采用自动驾驶系统远程控制,无需驾驶员。”中建六局交通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摘自哈萨克国际通讯社报道《阿斯塔纳轻轨项目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鲁班工坊的汽车创新设计实验室里有电动汽车、汽油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些都是用于学习研究的工具,车间内所有设备均由中方合作伙伴带来。我们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最新的现代技术。”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教授穆拉特·穆兹迪巴耶夫表示。  ——摘自BAQ通讯社报道《智能技术与创新:我们对汽车制造车间了解多少》

  “减少碳排放是公司的主要目标之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们的经营方向,我们正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企业在相关方向进行合作。”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总经理凯伊波夫说。  ——摘自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报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超过4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日前,人民日报和哈萨克斯坦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在哈萨克斯坦成功举行。中哈媒体记者深入采访阿斯塔纳轻轨、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中哈天然气管道、巴库塔钨矿等项目,共同讲述中哈合作共赢的故事。

  此次采访是中哈两国媒体首次在哈进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来自《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哈萨克斯坦《共青团真理报》、BAQ通讯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等多家哈主流媒体的记者参加采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积极呈现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