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死后不久,58岁窦婴随即全族被杀,刘彻:他不死,我寝食难安

远悦说过去 2024-06-02 03:09:43

公元前131年,窦婴拿出了汉景帝临死前留给他的“遗诏”。

只可惜,诏书是“假的”。当然,窦婴并没有胆量伪造遗书,只是刘彻翻遍了宫中每一个角落,却并未找到另一个备份。

按照规定,皇帝所发布的政令,必须由御史记录在案。纵然圣旨上盖着皇帝玺印,若宫中查不到记录,那也是赝品。

作为侄子,刘彻很清楚窦婴的为人,忠诚、低调,年纪越大,越谨小慎微。无奈,面对田蚡的压力,刘彻保不住他,也不想保。

此时,王太后专权,田蚡内外勾结,刘彻又饱受窦家“摧残”,摆在窦婴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以身试法。

窦婴死了,刘彻的气却没消。

了解过汉景帝时的梁王夺嫡,也看过窦漪房的强势专横,还亲身体会了建元新政的胎死腹中,刘彻知道,若不将窦婴的家族连根拔起,他仍将受制于外戚。

因此,他下了一道狠毒的命令,处死了窦婴全家。甚至,就连窦婴的外甥女、皇后陈阿娇也被他幽禁冷宫。

十数载君臣之谊,一朝尽散。

那么,窦婴为何会藏有“假的”遗诏呢?作为刘彻的叔叔,他又为何非死不可呢?

窦漪房的侄子

从史料来看,窦婴的出身十分低微,只是一个不入流的贩夫走卒。但他性格执拗,处事不够圆滑,颇具傲气。

而他的人生转折点,则来源于他的姑姑,窦漪房。

公元前180年,天降皇位,刘恒成了大汉第三代帝王,窦漪房也随之水涨船高,入住椒房殿。

于是,天下姓窦的云集于长安,纷纷找窦漪房认亲。

结果,刘恒并不怎么看好窦漪房的亲弟弟窦长君和窦广国,反而将她的堂侄窦婴,封为吴国国相。

阶梯式的跨越,并未迷失窦婴的双眼。

相反,他在吴国干得很好,还跟随刘濞学了不少兵法。不过,窦婴耿直的性格,让他难以和奸诈狡猾的刘濞和平相处。

因此,他辞职了,还找了个生病的理由。

刘恒也是乐见其成的,他虽然欣赏窦婴的才华,可吕产、吕禄在前,薄昭在后,他对外戚还是十分不放心的。

当然了,窦婴只是免职,并未失去朝廷的“津贴”。作为窦氏一员,窦婴即使什么都不做,仍能做个富家翁。

不过,富甲一方,并不是窦婴的人生目标。他是渴望当官的人,封侯拜相,位及人臣,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而在那个时代,想要一步登天,除了强大的家族力量,那就是好的名声了。窦氏一族被刘恒限制的“动弹不得”,就连窦漪房在宫中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所以,豢养门客,结交各阶层的英杰,就成了窦婴的当务之急。

汉景帝的好帮手

公元前157年,窦婴声名鹊起,刘恒也死了。继任者汉景帝迫不及待地将他召入京师,出任太子太傅。

说起汉景帝,这是窦婴的表兄弟,一个十分“不靠谱”的人。年轻的时候,没少惹祸,甚至因为下棋,还把刘濞的儿子砸死了。

总之,汉景帝最擅长的就是“坑人”。

当汉景帝登基称帝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在一次家庭宴会时,喝多了的汉景帝,竟当众许诺,要将大汉朝的后继之位,留给他的弟弟刘武。

此话一出,最高兴的就是汉景帝的老妈窦漪房了。

在汉初,除了吕后,对权力欲望最强的就是这个女人了。而刘武作为她的小儿子,对她言听计从,远比汉景帝的儿子,更有利于她掌权。

然而,窦漪房的如意算盘没打好,刘氏宗亲没反对,可窦婴却不干了。

他的理由正确极了:“大汉是高祖打下来的天下,父死子继,陛下有什么资格做如此荒谬的决定?”

刘武傻眼了,窦漪房也愣在原地。她万万想不到,窦家竟出了个“白眼狼”。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成了她的绊脚石。

于是,窦婴遭到了清算,开除“窦册”,不准随意进宫,就连那微小的官职,也给罢免了。

而汉景帝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又“作妖”了。在晁错的辅佐下,汉景帝成功的逼反了刘濞等七个诸侯王,为他们的造反,提供了良机。

当时,懵圈的汉景帝,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窦婴。毕竟,窦婴做过吴国的国相,又精通兵法战术,还是窦漪房的侄子,能力和可靠性都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傲娇的窦婴直接拒绝了汉景帝的召唤。

国家危难当前,窦婴还在计较个人得失,任性赌气。若非战事吃紧,国无良将,以汉景帝的性格,是不可能“三顾茅庐”的。

可窦婴出山的第一刀,没有挥向刘濞,反而砍向了汉景帝的老师,晁错。

号称贾谊之后,西汉最具才华的士大夫,晁错背负了太多“莫须有”的盛名。他是汉景帝最信任的人,却也是满朝文武,极为厌恶的对象。

就在“削藩策”下达之前,窦婴还曾顶撞过汉景帝,劝阻他不要削藩,也因此和晁错结下了“宿怨”。

说白了,二人政见不同,但还没有到你死我亡的地步。可窦婴二度出山后,就联手袁盎,腰斩了晁错。

因此,尽管窦婴在七国之乱中的表现极为优异,可却再难以入汉景帝的慧眼。

当时,窦漪房不断向汉景帝施压,要将窦婴扶上相国的位置,为窦家争取更多的利益。可一向孝顺母亲的汉景帝,却罕见的发怒,直斥窦婴自傲、心思狭小,不足以承担重任。

当然,窦婴之后的行为,也验证了汉景帝的推测。他竟然辞职了。

起因很简单,汉景帝不喜欢太子和他的母亲栗姬,打算废掉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窦婴不同意,据理力争,在得不到汉景帝认可的情形下,挂印封金,潇洒而去。

这是窦婴第三次离职,每一次受到委屈后,他都选择逃避,将所有的困难留给皇帝,让他们承担“嫉贤妒能”的骂名,而不是忍辱负重,迎难直上。

只是,这一次没有人再惯着他了。汉景帝连不听话的周亚夫都可以随意逼死,更遑论区区窦婴了。

躲进深山,不问世事的窦婴,没有等来汉景帝的圣旨,却遇到了门客高遂。高遂知道,窦婴的自傲不仅会害了他自己,也会连累门下所有的客人。

他是来劝谏的,也是来救窦婴的命的。

高遂走后,窦婴匆忙跑回长安,长跪未央宫,乞求汉景帝原谅。其实,汉景帝十分欣赏窦婴的才华,更令他欣慰的是,窦婴对于儒学,也极为推崇。

在汉景帝晚期,黄老之学已然不适应朝廷的统治。数十年的无为而治,催生了百姓的无法意识,他们随意搬迁,躲避赋税,地主、豪强践踏国家律法,攻击、羞辱君王、官吏,而匈奴则在汉朝的供给下,益发强大。

汉景帝看出了弊端,可他却无能为力。

毕竟,没读过几年书的窦漪房是黄老之学的狂热“粉丝”。甚至,她更擅长用道德的力量,“绑架”汉景帝,为己所用。

于是,汉景帝在弥留之际,决定用窦婴,对抗他的母亲。

然而,他知道窦漪房在朝中的力量,也深知失去后台的窦婴,必将步履蹒跚。因此,临死之前,汉景帝秘密留给了窦婴一道保命“遗诏”。

刘彻的“敌人”

公元前141年3月,汉景帝走了。

不出汉景帝所料,新上任的刘彻锐意进取,意图拯救暮气沉沉的大汉王朝。当时,凭借刘彻继位率先发迹的就是他的母亲王太后以及舅舅田蚡。

然而,与窦漪房相比,他们还是太弱了。田蚡终日觊觎相国的位置,却不敢明目张胆的索取,反而将窦婴推到了台前。

因此,以刘彻为幕后“黑手”,窦婴、田蚡为组织者,王臧、赵绾为夺权先锋的队伍,就这样出现了。

事实上,窦婴的斗争水平还是太“弱”了。

汉景帝在时,外戚只有窦家独大,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得罪窦漪房。可汉景帝死后,皇帝身边的外戚,早已不是窦家了,而是田家。

不出所料,建元新政胎死腹中,窦婴罢官免职,王臧、赵绾自尽,刘彻成了“笼中之鸟”,而一向善于左右逢源的田蚡,却仍屹立不倒。

不久后,窦漪房也驾鹤西去了。

就此,窦家在朝堂上彻底失去了话语权,以田蚡为代表的新的外戚势力,迅速崛起,就连窦婴多年以来豢养的门客,也纷纷改换门庭,为田蚡摇旗呐喊。

好在,窦婴的身边还有个灌夫。

灌夫这个人,好勇斗狠,胸无城府,虽然重情重义,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惹事精”。他在七国之乱时,军功卓著,却在数年内混成了窦婴的门客,足见他的惹事本领。

可窦婴却非常欣赏他,将他引为平生知己。

于是,为了报答窦婴的“恩情”,灌夫时不时的就去招惹田蚡,言语讥讽,肆意挖苦,渐渐上了田蚡的黑名单。

本来,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灌夫看不穿这层关系,窦婴却非常清楚,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巴结田蚡,并不感觉有多屈辱。

因此,田蚡虽和灌夫势如水火,可与窦婴的关系,却并不生硬。

公元前131年,田蚡结婚了。

大喜之日,自然少不了窦婴的祝贺。不幸的是,灌夫也来了,而且他还借酒发疯,大闹会场,让田蚡当众下不来台。

结果可想而知,灌夫被投进了监狱。

然而,他却不知悔改。在窦婴为了营救他,四处求人,甚至不惜与田蚡当众攻讦时,灌夫还“死鸭子嘴硬”,竟高呼手握田蚡犯罪的证据,硬生生的逼着田蚡将他处死。

与此同时,窦婴也受到了灌夫的牵连,被捕入狱。当然,窦婴并不害怕,他有汉景帝的“遗诏”,足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刘彻翻遍了宫中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找到“遗诏”的备份。

显然,“遗诏”是假的。

于是,58岁的窦婴被送上了砍头台,全家老幼,都为他陪葬了。

事实上,窦婴到死都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就算汉景帝留给他的“遗诏”是真的,又能改变多少现状呢。

作为成长在帝王之家的刘彻,深知外戚的危害。在他一生当中,从未让外戚独大过。

窦家强势时,他就扶持田蚡上位,而在田蚡不知好歹后,他又拉拢卫氏为他效力。卫青一门四侯,死后子孙被杀,李广利权倾朝野,也不得不逃避匈奴。

甚至,就连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也死在了刘彻生前。

可以说,窦婴的死,获罪之源是灌夫,究其根本,则在于刘彻。窦婴的存在,让他寝食难安,即使他无罪,也不得不死。

也正是用窦婴的人头,将王太后和田蚡的野心,扼杀于摇篮中,避免更大的外戚灾难。

1 阅读:16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