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超9亿,广誉远状告西安东盛集团

晋融社 2024-06-24 12:04:24

来源|晋融社

上市公司状告了大股东。

6月21日,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因业绩承诺补偿引起的合同纠纷,公司对原控股股东西安东盛集团提起诉讼索要赔偿,涉案金额逾9亿。

今年3月份,将问题悉数摊开在阳光下的广誉远于收到监管的千万级“罚单”,彼时的市场“叫好声”居多,普遍认为“靴子落地,公司得以轻装上阵,未来可期”。

但对广誉远来说,“上阵”是新征程,亦是新战场,一句“未来可期”更是需要功夫。

此次状告西安东盛所要补偿款,如果成功,无疑可以为广誉远当年的财务数据提供很好的支撑,为接下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当然,立足产品和经营管理,才是公司可持续和长盛的关键。

01

公告显示,广誉远于2024年6月20日收到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4)陕01民初270号《受理案件通知书》,公司因业绩承诺补偿引起的合同纠纷对西安东盛集团提起诉讼,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登记立案。

广誉远的核心诉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判令西安东盛将所持广誉远股份3,143,977股按1元价格交付原告回购(如股份无法回购,则请求判令被告按3,143,977股×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5.43元/股的发行价格支付补偿金额近8000万元);

2、判令西安东盛支付公司现金补偿金额8.54亿元;

3、判令西安东盛支付公司自起诉之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逾期利息;

4、案件受理费、保全费由西安东盛承担。

广誉远是山西老字号,曾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州陈李济并称中国四大药铺。2003年,被陕西资本大佬郭家学旗下东盛集团收购,自此开启了其20多年的陕西之旅。广誉远这趟陕西行也曾风光无限,但随着东盛系近年来债务危机的爆发,广誉远发展也陷入僵局。

在此背景下,山西国资出手,于2021年7月拿回广誉远控股权,并于年底改选董事会,全面入主广誉远。

而此次涉诉事项,主要系2016年西安东盛控股广誉远时期的一次资本运作引起。

02

2016年,广誉远以25.43元/股非公开发行5080.61万股,收购控股股东东盛集团等3名股东持有的山西广誉远40%股权,该笔股权作价12.92亿元。

收购之时,东盛集团做出业绩承诺,山西广誉远2016年、2017年、2018年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3亿、2.35亿和4.33亿。若山西广誉远未能达到承诺数额,东盛集团进行相应补偿。

业绩承诺期满后,2019年,广誉远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山西广誉远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2.3亿元、4.19亿元。

虽然2017年、2018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差额并不大,累计完成率超97%,西安东盛也如约履行了相应的业绩补偿措施。

今年1月份,广誉远发布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显示,山西广誉远2016年至2018年的真实业绩并非上述那么“圆满”。公告显示,山西广誉远三个报告期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0.28亿元、0.85亿元;后归母利润再扣除实际使用募资成本后的金额,分别为1.04亿元、0.16亿元、0.81亿元。实际完成业绩承诺的78.18%、6.64%、18.66%。

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扣除此前已进行的业绩补偿,西安东盛集团仍需要补偿股份数量3,143,977.00股,股份不足部分补偿现金金额8.54亿元。

03

此前受东盛集团债务危机的牵连,广誉远发展陷入困局,今年初被爆出如此大额的财务差错后,更是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今年3月,广誉远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处罚落地,广誉远新一轮考验才刚刚开始。对内,是历史风险出清后,如何有效弥补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以及当下和未来如何更好地经营管理,重新振兴广誉远这个老字号。对外,则是如何安抚投资者的焦虑和舆论压力。

广誉远此次起诉东盛索赔,是弥补损失的重要举措。如能追回款项,对广誉远当年的财报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但长远来看,公司的重点仍应立足于管理经营。

广誉远是有硬实力的,旗下产品非常抗打。

广誉远主要从事中药产品及保健酒的生产与销售,属于医药制造业,主要包括传统中药、精品中药和养生酒三大板块。该公司是中国现存无断代传承历史最为悠久的中药企业与药品品牌,距今已有482年的历史,核心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黄清心丸的制作技艺则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将产品优势充分释放,转化为业绩动能?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广誉远的下一步。

0 阅读:644

晋融社

简介:专业、高效、融合,打造山西金融资本市场高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