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凯旋归来!返回器被烧得黑不溜秋,为何飞出地球没高温?

魅力科学君 2024-06-25 15:55:10

自从发射升空以来,嫦娥六号就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嫦娥六号不负众望,一步一步堪称完美地完成了登月采样的一系列环节,现在,嫦娥六号已凯旋归来!

北京时间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着从月球背面采集到的珍贵样本,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预定区域,工作状态一切正常,这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现场发回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嫦娥六号返回器已被烧得黑不溜秋,明显经过了高温的侵袭。实际上,嫦娥六号返回器受到的高温,其实是来自“气动加热”现象,简单来讲,“气动加热”就是指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由于与空气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其表面温度升高的一种物理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气动加热”,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其表面会因为与空气发生剧烈的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进而导致其温度不断上升,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因为实际情况是,当物体高速运动时,会对其前方的空气施加压力,使空气压缩并做功,根据热力学原理,做功会引起这些空气的内能增加,表现为温度升高,升温后的空气又会将热量传递给物体表面,进而导致物体表面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虽然物体表面与空气的摩擦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但这些热量其实只占“气动加热”所产生的热量中的很小一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是穿过大气层,为何嫦娥六号在飞出地球的过程中没有高温呢?其实这很容易解释。

从理论上来讲,“气动加热”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物体的速度,另一个是空气的密度。简单来讲就是,物体的速度越快,对空气做功就越多,“气动加热”就越剧烈,而在同样的速度下,空气的密度越大,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空气分子就越多,“气动加热”也就越剧烈。

需要知道的是,地球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布其实是很不均匀的,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其中有75%的质量都集中在距离地球表面最多只有十几公里的对流层,而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则会呈指数级地下降,当高度达到100公里时,空气就已经变得极为稀薄,其密度大概只相当于海平面的220万分之1。

另一方面来讲,嫦娥六号从地球出发时,其速度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快,而是要经历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如此一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嫦娥六号会以相对较低的速度穿过地球大气层中空气稠密的区域,所以“气动加热”的效果并不明显,而随着速度的逐渐提升,嫦娥六号距离地球表面越来越远,大气层中的空气密度也会迅速下降,当嫦娥六号的速度足够高的时候,空气的密度也会变得非常低,所以“气动加热”的效果也不明显。

由此可见,嫦娥六号在飞出地球时之所以没有高温,其实就是因为在这整个过程中,“气动加热”所产生的热量都很少。

相之对应的是,当嫦娥六号返回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其速度可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以如此高的速度穿过大气层,就会因为“气动加热”而产生大量的热量,以至于其表面温度可以高至2000多摄氏度,也正因为如此,嫦娥六号返回器才会被烧得黑不溜秋。

当然了,黑不溜秋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实际上,高温烧蚀的只是包裹在返回器外部的防热材料,其内部的月球样本可是好好的哦。按照预定计划,嫦娥六号会带回大约2000克月球样本,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令人期待,毕竟这些样本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来自月球背面的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此次嫦娥六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人类探索月球、深化月球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预期的是,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会填补人类目前对月球背面认知的巨大空白,进而推动相关领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帮助我们揭开更多关于月球、地球、乃至太阳系的奥秘。

1 阅读:555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7:57

    总结一下。就是摩擦生热。空气稀薄和空气稠密的问题。同样速度之下。空气越稠密,热量越高。

魅力科学君

简介:解读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趣闻,感受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