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46岁老汉收养2月大男婴,40年后男婴成为上校,带养父上班

这可史不得呀 2024-06-26 09:06:33

文|安染

编辑|安染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对于自己的养父来说,又要怎样回报呢?

1979年,内蒙古46岁的光棍董栋小,收养了2个月大的弃婴。

几十年里他没日没夜干活,一分一毛的攒钱供儿子上学,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几乎倾尽所有。

40年后,曾经的弃婴成了北京军事科学院的上校军官,功成名就之时,他又该怎样报答年迈的养父呢?

相遇

2022年春节刚过,北京一户人家传来阵阵笑声,春节的热闹依然笼罩在这家人身上。

这里就是董永在和父亲董栋小在北京的临时住处。

89岁的董栋小步履蹒跚,但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看起来很精神,儿子董永在在一旁搀扶着,眼神从未离开父亲。

眼前的场景让人看了为之动容,而对于董永在来说,自己几十年来的努力,就是为了给父亲更好的生活。

信息来源:新华社,链接已附文末

时间回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壮年的董栋小还没来的及享福,却经历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夺走了他的两个孩子和妻子生命,原本幸福的家庭一夜之间彻底被摧残。

妻离子散,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致命打击,对于董栋小来说也是如此。

直到1979年,这一年对董栋小来说是最灰暗的日子,也是他迎来希望的新生活。

偶然一天他听说邻村有户人家想把自己2个月大的男婴送人,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就是阴霾天里突然照进的一束光亮,让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于是他把男婴抱回来,一贫如洗的家庭想要养活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让孩子吃上饭,他卖掉了家里的粮食,还把家里仅有的一头母猪卖了,给孩子换来8个月的奶喝。

看着襁褓中的酣睡的婴儿,董栋小给他取名为“永在”,意思是“永远在身边”。

就这样,这个孤独灰暗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坚韧成长

听说董栋小收养了一个孩子,周围人都纷纷劝他还是送人吧,家里贫穷根本养不大孩子,但董栋小却说哪怕自己日夜颠倒的干活,也要把孩子抚养长大。

可贫穷的现实面前,一家人注定过不少好日子,巨大的压力让的董栋小干活的脚步从未停下。

董永在(左一)

转眼,董永在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亲告诉他一定要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才能改变他们一家的命运。

为了给董永在凑学费,他省吃俭用,夜以继日干活一刻不停,日子过得虽然苦些,好在董永在学习好。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链接已附文末

初中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镇上最好的中学,但交完学费,董栋小实在拿不出伙食费和住宿费。

不愿让父亲为难,懂事的董永在只能每天起早贪黑来回6公里步行上学。

为了给儿子攒剩下的学费,董栋小也没闲着,60多岁的他同样早出晚归干活。

看着父亲满头白发依然为了生活操劳,董永在内心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名堂,让父亲享福。

天不亮他就起床啃一块干馒头喝完凉水就上路了,下雨天他把化肥袋掏两个洞套在头上;寒冷的冬日他披着家里唯一的羊皮袄,一年四季脚上穿的都是父亲做的布鞋。

晚上回到家,他还会拿起镰刀和背篓下地干活,晚上回去随便吃点干馒头垫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

一站破旧的煤油灯陪伴了董永在初中三年,承载着他太多的辛苦。

可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董永在的学习从未被耽误,他永远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

信息来源:中国军号,链接已附文末

16岁他顺利考入重点高中,兴奋之余伴随而来的事巨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让儿子安心上学,董栋小继续没日没夜的干活,饿了就喝凉水啃馒头,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

董永在高一

皱巴巴的钞票上残留着董栋小为了生活留下的汗水,但人不是机器,长时间高压工作下他累倒了。

看着病床上的父亲,董永在心如刀绞,少年的董永在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艰苦的家。

早晨他早早起床给父亲熬药,然后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然后趁天刚亮去学校上课,晌午又急匆匆赶回来给父亲奶奶做饭,而他自己就啃几个馒头赶紧赶回学校。

下午放学他继续下地干活,天擦黑他又赶回家做饭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过着学校,家里两头奔波的生活,在学校里他没钱去食堂吃饭,他靠啃干馒头过了一年。

这些馒头都是每学期开学前父亲烘干让他装到化肥袋带走的,回想整个高中生活,董永在唯一的印象就是“饥饿”。

后来,校领导注意到了这个只吃馒头的年级第一,了解完家庭情况后学校给予补助免除了他的学费,并让他吃上了学校的饭菜。

对于这些善意和馈赠,董永在能做的就是更加刻苦学习,高中三年他蝉联三好学生,高三他成为了唯一一个文科班保送生。

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贫寒出身的董永在最终选择了可以免除学费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晚,他和父亲,奶奶相拥而泣。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儿子考上大学后,董栋小加班加点在工地搬砖给儿子凑生活费,学校里董永在勤工俭学,有时候一天打好几份工作。

他想自己多干一点,父亲就能少干一点。

他在工地扛水泥,做家教,发传单,在学校力打扫卫生,一天5块钱他一刻不停,他吃苦耐劳,攒下一笔笔的生活费。

信息来源:人民武警,链接已附文末

赚来的钱自己只留一小部分吃饭剩下的全部给父亲寄回家。

大学毕业后,面对各个企业抛来的橄榄枝,董永在却主动参军入伍,穿军装是他从小的梦想。

后来,他如愿被特招入伍成为武警内蒙古总支队的一名军官。

军队里他刻苦耐劳,先后任职多个职位,后来他又凭借努力考上了研究生。

2007年董永在考取了国防大学博士,专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毕业后他成功进入武警指挥学院担任青年教员。

2011年,经过多年的奔波和劳累,董永在终于在天津安顿下来,工作安稳后第一时间他就把父亲接到天津生活。

2019年,董永在被正式调任到了北京军事科学院,放心不下年迈的父亲,董永在再次上级申请带着父亲工作。

和求学时候一样,天蒙蒙亮他就起床给父亲做饭陪着父亲穿衣洗漱,然后带他下楼锻炼一会。

吃过饭他急匆匆的赶去研究院上班,父亲则在家里看电视,累了就靠着椅子睡觉。

因为工作的原因,董永在经常被派去参加其他单位参加课题研究,长时间出差和离开家庭让董永在发放心不下父亲。

只有父亲在身边时,他才感到安心,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董永在请求把父亲带在身边。

而研究院了解完董永在的家庭情况后也准许了他的请求,就这样父子俩还像小时候一样形影不离。

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父亲抱着儿子,换成董永在搀扶着年迈的父亲了。

如今董栋小年龄大了,腿脚也不利索,董永在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就赶回家给父亲做饭陪父亲闲聊。

空闲之余他推着父亲散步,逛了父亲的惦记一辈子的故宫和博物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亲的养育之恩他一直牢记心中。

“感恩”,是董永在回忆过往人生时最深的感悟,正如他所讲“我和父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每次在父亲身边,我心里都很踏实”。

参考资料:

1.新华社:《孝在身边:博士后带着养父一路“攀登”》,2022-2-16

2.中国青年报:《带着养父读书、工作,这位上校的故事令人动容》,2022-2-18

3.人民武警:《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2022-2-7

4.中国军号:《心怀感恩,他朝着光辉顶点奋力前行……》,2022-2-15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这可史不得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