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在中国的对外制裁中将得到体现

包明 2024-06-06 15:16:21

前不久,中国政府宣布,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一批美国军工企业及其高管,进行制裁。具体反制措施包括冻结财产、不准入境,等等。制裁主要针对的,是他们向台湾当局出口武器装备的恶劣行为。对于这些老牌军火公司,他们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什么销售业务,对他们实施制裁真的会起到作用吗?这是很多网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对国外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有关动向,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从美国到欧洲对于中国对外实施制裁的问题研究都不多,少量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在对外制裁问题上是个新手,意思就是力度不大,作用不明显。事实是这样吗?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中方几乎没有对外国企业或个人实施过制裁。上世纪80年代荷兰违背两国外交关系,向台湾出口两艘潜艇,中方实施了外交降级,没有采用西方意义上的制裁手段。2009年法国时任总统萨科齐公然会见了达赖喇嘛,中方仅仅是取消了和欧盟的年度峰会,并没有追加更严厉的制裁措施。此前中国参加过联合国框架内的制裁活动,包括武器禁运等,但这并不是单方面制裁。中国真正开始针对西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制裁,是从特朗普政府期间开始的。由于特朗普肆无忌惮地疯狂制裁中国的公司,这让中国人看到了制裁这种手段,有必要学一学。中方第一次成规模、成批量的实施对外制裁,是在2018年欧美炒作新疆棉花问题之后。然后是针对香港黑暴事件,对五个美国实体和个人实施了制裁。此后,受到中方制裁的人和企业越来越多。中方对《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反外国制裁法》这两个法律工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娴熟。

外国研究者试图寻找中国的制裁逻辑。他们认为,中国一直在努力避免打击一大片。比如,只针对具体企业,而避免打击整个行业。特别是对高层人物的制裁,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而且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但是在制裁个人的时候,明确提出了针对直系亲属。受到这种制裁的第一人,就是窜访台湾的佩洛西。2020年,中国制裁了28名干涉中国内政的美国人,他们的家庭成员也休想再进入中国了,包括香港和澳门。中方的制裁措施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少公布制裁细节。虽然大体上包括旅行限制、财产限制、贸易合作限制,等等。这样一来,对于被制裁的人和企业来说,受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心里是没有底的。

另外,中方在金融制裁方面的力度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像美元那样,取得全球支付货币的地位,中资银行也很难像美国银行那样成为有力的制裁工具。这些有限的研究,确实证明了中国的对外制裁,还没有在国际舞台上起到像美国的制裁那种决定性、震动性的作用,怕的人还不多。但是从中国拥有的经济实力看,随着中国制裁手段的熟练化和制裁效果的明显化,人们在害怕美国制裁的同时也要逐渐开始害怕中国的制裁了。毕竟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任何人向他们出售商品,哪怕是日用百货,笔墨纸张这些通用物资,这样的商品也是违反了中国的禁令,完全有可能遭到连带性的制裁。

中国的制裁还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中方各部门执行制裁措施的时候行动协调一致,都在各自负责的领域落实具体的制裁措施。那些受到制裁的外国人、外国企业很快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天罗地网。总体来说,中方的制裁目前还是比较温和的。我相信,对于极少数严重危害中国利益的敌对分子,中方可能另有处置措施。“犯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千古名言可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

2 阅读:216
评论列表
  • 2024-06-07 17:22

    南军一级国际令,,准备上注兵稳定工作[呲牙笑],,当然我们不为难群众[呲牙笑]

包明

简介:资深军事评论员,军事后勤学硕士,作战指挥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