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将有350万考生落榜?他们该何去何从?

硕成考研课程 2024-05-10 04:53:30

现阶段,24考研复试、调剂都接近尾声,各高校录取结果也基本都出炉了,这就意味着24考研即将要落下帷幕。今年报名考研的438万考生都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对未来进行规划。

除了已经被录取的同学,其他小伙伴心里多少会有焦虑、忐忑的情绪!因为考研的录取率并不高,很多人难免会经历即使努力备考依旧不能上岸的结果。

那么,24考研到底有多少考生会落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01.

接近350万人落榜

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来提升就业优势,但考研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

虽然考研扩招持续进行,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但统考上岸的竞争依旧激烈,尤其今年国家线还涨了。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扩大研究生规模,主要是博士规模扩张多,而硕士相对有限,还无法形成重大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披露的数据,2023年研究生整体增幅为4.74%,其中博士生增幅超过10%,硕士生增长仅4.07%。

并且,参加统考的大家要知道:这部分增长的名额,还被推免名额占去了一大部分!

现在,我们可以大概估计一下24考研落榜的考生人数。

*图源网络

从整体上看,每年考研的整体录取率都不到20%,那么24考研438万的报考人数,会有至少438*80%=350.4万的考生落榜。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统考生招生名额进行更加精准的预估

24考研的统考计划招生人数相比23考研,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有消息称,24考研各招生单位整体统考计划招生人数为87.8万人,相比23考研的85.5万进一步高位增长,增幅为2.7%。那么预估2024考研,在438万统考报考考生中,可能接近438-87.8=350.2万人落榜。

无论怎么计算,24考研都将会有超过350万考生落榜。

02.

25考研发展趋势

了解考研发展趋势,2025届准备考研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节奏,明确复习方向,将来才更容易上岸。接下来的三点考研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考研正在逐渐呈现精英化趋势

以前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这里面有极大的“水分”,部分学生盲目跟风考研,还有大量社会人员为增加职业报酬,也会继续参加考研,获取非全日制研究生。

如今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曾经盲目跟风考研的学生,如今都在卷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提前找到合适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企业职员面临的问题则更加严峻,更多职员可能面临生存问题,已经逐步放弃昂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这两部分考生都逐渐消失,剩余都是真正专心考研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都是高校应届生,且都是长期准备,可以说是精英人群。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考研初试完成率有所提高,考研分数线会出现上涨。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考研周期会明显放长,考生成绩会变得更理想。

2.初试考题简单化,复试变得更重要

通过对历年考研初试题目分析,最近这些年考研的初试题目正在呈现简单化特征。即使每年都有考生吐槽试题难,但并不能掩盖试题变简单的事实,以下两个方面可以验证。

一个方面是400分以上的考生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高校意识到初试筛选作用正在削弱,更加强调复试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复试环节比重。

初试考题变得更加简单,意味着考研初试已经没有区分度,考研国家线以及高校复试线不可能无限上涨,最终只能让更多学生参加复试。

复试由高校自主决定,以前基本都是以综合素质面试和英语听说能力面试为主,如今整个复试流程已经变得复杂化。

复试成绩已经逐步占据总成绩的50%,意味着和初试同等重要。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在复试阶段设置更多环节,全面考察考生能力。

考生在复试阶段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即部分环节不及格,都会被淘汰。大家也听过很多考研初试第一名被刷的案例。这些考生就是因为复试某些环节不及格。

因此,考研备考阶段只是简单地刷题,而不注重英语口语培养,没有扩大知识面、增加科研阅理解能力,将来复试会很吃亏。

3.中等211高校性价比越发突出

最近两年的考研初试压分现象非常严重,主要集中在末流985、末流211以及部分实力强悍的“双非”高校里面。

这些高校故意压分,就是希望在考研调剂阶段接收到更多名校学生。比如西部某些985或者是211,很多报考学生没有通过国家线,没资格参加复试,最终空余上千个调剂名额。

以上的教训说明,并非是末流的985或者211高校就好考。这些高校或许根本不保护第一志愿的考生。

相对而言,那些中部985或者211高校更具性价比,无论是考研初试改卷阶段,还是复试公平性都更好。

中等水平的211高校,尤其是中部地区211高校,其整体印象更好,各方面都相对公平。比如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考研选择学校以及专业都有信息差,选择更稳妥的学校,避免被故意压分或者复试阶段遭到歧视,有时比考研拥有更高的分数都重要。

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更高的学历文凭,有的同学考研是想去做研究,还有的同学去考研只是不想工作……

这就意味着,落榜后你要做个选择,是继续考研还是另寻他路。

如果坚持继续考研,那就分析自己这次失利的原因,重新出发,如果不想再考了,那也可以考公、考编、找工作,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

备考的这段时间,真的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很多同学就收获了许多成长的意义

*图源网络

但不管你走哪条路,一定要记得,心态先调整好,没有考上已经是过去式了,你的悲伤不会换来成绩的改变,你的难过也不会再改变结局,反而让自己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烦恼,影响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

希望大家都能明确方向,提前规划,开启人生新方向,努力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加油!

0 阅读:0

硕成考研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