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淇泉老翁农业 2024-04-08 10:26:43

番茄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害,严重影响到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在病害中除了侵染性病害外,还有生理性病害不容忽视,因为这些病害的产生与大田管理及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做好大田科学管理,是控制生理性病害的重要措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一、木栓化硬皮果

症状表现:硬皮果一般发生在植株中下部果实上,病果形状不正,果实表面产生条状木栓化褐色斑,形状不规则,产生深浅不一的龟裂。果实表面出现木栓化褐斑后,果皮变硬,植株生长处于停滞,叶片变形,叶尖变黄,茎略弯曲,生长点发暗或变黑,茎短,茎内侧出现褐色木栓化龟裂。

引起原因:此病由植株缺硼引起。当土壤中水溶性含硼量小于0.5mg/kg时即为土壤缺硼。番茄对硼敏感,需硼量较大。土壤酸化、硼被淋失、施用过量石灰会加重植株缺硼。土壤干燥、有机肥施用少也易造成缺硼。钾肥施用过量,可抑制对棚的吸收。高温环境下植株生长加快,因硼在植株体内运转性较差,往往不能及时分配到需要的部位,也可造成局部缺硼。

防治方法:1)避免土壤酸化或碱化,易酸化土壤可适当加入生石灰改良调节土壤酸碱度pH在6.7~7.0之间。若为沙质土,可掺入黏质土进行改良。

2)合理浇水,适时适量浇水,保证供水充足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以利于根系对硼的吸收。

3)施用基肥时配施硼肥。出现缺硼症状,可叶面喷施0.1%~0.2%硼砂溶液。每7~10天1次,连喷2~3次。

二、筋腐病(黑筋)

症状表现:此病有两种类型一是褐变型:幼苗期开始发生,主要危害第1、2果穗,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凹凸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出现坏死斑,剖开病果可见果肉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部分病果伴有空腔发生,失去商品价值。

2)白变型。主要发生在绿熟果转红期,表现为果实着色不匀,轻者果形变化不大,重者靠近胎座部位果肉呈绿色凸起状,其余转红部位稍凹陷,病部具有蜡样光泽。剖开病果可见果肉星“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变褐部位不转红,果肉硬化,品质差,食之淡而无味。

引起原因:一般认为此病属生理性病害,病因复杂。初步分析认为,番茄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和碳氮比下降,引起代谢失调,致使维管束木质化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而不良环境条件,如光照不足、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夜间温度高、地温低、土壤湿度过大等均可造成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偏施、过施氮肥,尤其氨态氮过剩及缺钾、缺硼等微量元素也会使植株体内碳氮比下降。另外,灌水过多、土壤潮湿、通透性不好,均会妨碍番茄植株根系吸收营养,导致植株体内养分失去平衡,阻碍铁的吸收和转移,也会诱发褐色筋腐果的产生。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科学确定播种和定植期。注意合理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供应。适当稀植,增加行间透光率,加强行间通风,改善光照条件。在气温低、光照弱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提倡施用多元复合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避免过多施用铵态氮肥。坐果后番茄进入需肥高峰,应及时追肥,棚室番茄视植株长势基本每穗果追肥1次,施肥量为每亩三元复合肥25斤或有机肥液。并补施多元复合微肥( 硼、钙、铁),每15天1次,连续2~3次。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雨后及时排水。

三、青皮果

症状表现:果面变褐,凹凸不平,着色不良,采摘的果实有明显的绿斑或浅绿斑,果肉僵硬,严重者出现坏死斑。横剖病果,可见果肉维管束褐变坏死。

引起原因:此病属生理病害,也与品种有关。光照不足,低温高湿,气体交换不良,土壤缺钾和多氮时容易发生青皮果,尤其是连阴天后暴晴极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青皮果的番茄品种。根据经验,目前生产上果皮薄的中形果、植株叶片不太大的品种较抗病,厚皮品种易感病。

2)增施有机肥,减少 氨态氮肥用量以调整土壤氮、磷、钾比例,促进植株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适当稀植,合理疏花疏果,坐果节位不宜过低。坐果期喷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皮果的发生。

0 阅读:4

淇泉老翁农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