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害怕谈利益——从童年阴影说起

三自成长 2024-02-19 16:33:36

前几天我们聊到感情与利益的关系。

社会上有很多人无法正确地看待与评价感情与利益,要么将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要么就是将它们混为一谈。

三自姐的观点是,感情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的形式,两者并不冲突。

因此,上面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无法正视利益、害怕谈利益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

要知道,婴儿时期的我们,饿了、渴了,都会大方表达。

如果被大人忽视,我们还会用哭、叫等方式来强调我们的需求。

可从何时开始,我们变得不敢面对自己的需求,甚至以否认的方式来逃避?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赖在心爱的玩具旁,想让父母买下它的情景吗?

你先是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父母,而父母却假装看不到。

然后你拉着妈妈的衣袖,请求她为你买下这个玩具,而她却嫌恶地甩开你,斥责道:“你这孩子,真是烦人!”说罢自顾着离开了。

你失望至极,一屁股坐到地上,伤心大哭。

哪知,他们从道旁顺手摘下一根树枝就冲你招呼过来,还大声威胁道:“我数一二三,再不起来就不要你了!一,二……”

眼看父母的身影已经走远,再瞅瞅周围看热闹的人们不怀好意的表情。深深的恐惧袭上心头,再不追上去,可能他们真的会丢下自己不管。

回到家,他们还在为这事责怪你:“爸爸妈妈为了养你已经够辛苦了!你就不知道替我们想想?这么不懂事,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生你!”

小孩子总是记吃不记打。下次看到喜欢的东西还是会想要。

可这样的事情重复几次,你就明白了。

你不过是父母眼中的讨债鬼,他们把你养大已是天大的恩情。

更多的要求,只会招来他们的厌恶,甚至让他们产生抛弃你的想法。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何其恐怖的事!

于是你内心产生了一种信念: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那会带来痛苦,甚至招来无法承受的后果。

为了自洽,你还会编造出一系列自我欺骗的借口:

父母不是不爱我,只是不想纵容我;

人应该收敛自己的欲望,不然很难得到别人的关爱;

物质(利益)是一种不好的东西,我对物质的要求会给父母带来烦恼,导致我们之间的冲突,所以,我最好放弃对它的渴望。有父母的爱就足够了。

久而久之,小时候的痛苦记忆被选择性遗忘。而那些信念,则深入骨髓,内化进我们的价值系统。

因为利益分配的权力向来掌握在类似父母的一些人手中,如老板、上级之类,我们会将他们视为一致的权威。

与权威谈利益,和小时候找父母买玩具,何其相似!

在这样场景面前,童年的经历被唤醒。我们为了避免再次体验痛苦,会无意识地否定自己的需要(不敢承认自己对利益的渴望),还会给自己的退缩找一个美化的理由:我是个看重感情的人,而不是唯利是图的人。

其实呢,你很可能是害怕被再次否定和抛弃(被辞退)罢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删,感谢!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宝藏作者董三自,提倡圆满人生三个自:心理自足、情感自洽、财富自由。

微信号:董三自

专注自我成长与提升领域,持续分享相关领域干货,水文。欢迎围观!实现三自,共享丰盛人生。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

没有永远的感情,只有永远的利益——听着冷血,实则未必

大龄光棍回家过年,父母失落,自己感到很愧疚怎么办?

传统社会中,为什么内向者那样不受欢迎?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