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展赛,去揣摩评委的喜好,做追风者,还是保持虔诚,我写我心

四海易文字 2024-05-03 02:56:07

书法投稿,我们尽最大的能力把作品写出当下最好的水准,尽量让自己满意一点。稿件一旦寄出,命运就交给了评委,没有人能拍着胸脯的说,我的作品100%的可以让评委满意。

据我所知,十三届国展有很多高手被淘汰,也有专业做国展培训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创作作品,学生中了,自己却被淘汰。

创作是个人行为,反映出个人的笔墨功夫,也表达了对展赛的理解。勤奋的练习,手上的功夫自然不会丢失,思维是动态的,一种书体只能投一件,投稿的方向,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决定稿件的命运。个人的投稿意识,决定了书写方式。整体的面貌该怎么表达,局部该怎样凸出,自己的事当然自己做主,书写是一个手脑的综合表达,追寻哪种趣味,被不被评委认可,那时同自己所掌握的技巧有关系,但关系不大了。

国展发展30年,出现过很多现象,不知道是展赛影响的时风,还是时风影响的展赛。八九届有拼接风、染色风,九十届何绍基、八大山人入展率比较高,每届国展总有一两种书体备受追捧。前天《书法报》执行编辑李金豹兄以观察员的身份,对十三届展赛写了一篇长文,写得非常中肯,也比较全面,很多书友的转载此文。

有投搞的“扎堆”,有显眼的稀有“品种”,每届国展都会发生这类情况。十三届国展,楷书小欧和颜体的作品多了起来,为唐楷争得脸面;行书杨凝式《韭花帖》一类,空间的营造,散淡的布局,这类作品受到评委的青睐;草书明清书风成了“新宠”………

展赛的风向是永远存在的,去竞相效仿,还是守住初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追随还是保持内心的虔诚,我心我心,只有本人才能把握创作的方向。

现实中“追风者”是永远存在的,有时也像股票一样追涨杀跌,被时风牵着鼻子走风,不停的转换风口,如崔寒栢老师所讲,有人不停的在挖井,一百口浅井不如一口深井来得甘甜,“深井式”的深入学习,反映的是敬畏和虔诚,另一面却是急功近利和随波逐流。

投稿者扮演着主角和配角两个角色,评委们是导演,谁上谁下他们说了算,少数入展者拥有网络媒体的曝光率,98%的都是配角,导演也有导演的难处,投稿者也有投稿者的心酸。13届国展,美女为首“六人小组”事件,把评委也推上了风头浪尖,大部分的人都希望揪出幕后的黑手,看来这个“导演”也是一个高危行业,也不是很好当的呀!

投稿者随着展风去取悦“导演”,想想也是一种悲哀,揣摩导演的口味,争取“选秀”成功,时风在不停的变化,等你追到的时候,风早就刮过了。看问题要看本质,书法投稿只是书法学习的一部分,很多书者把书法投稿变成了学书法的全部,学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投稿,投稿的目的就是为了名誉,有了名誉慢慢就有了地位,有了地位,自然就多了很多捞钱的机会。有这种思想的人,最后,一切努力只是徒劳。虽然入展暂时能够被人关注,但实力的不足,再多的关注也是一时的烟花。

有很多高手,低调的生活着,至今没有在“全国展”中得过奖,我也没有参加过“兰亭奖”,但这都无关紧要。参赛,是一种姿态,平日的安静中的书写,为自己而写,这种修炼,才是文人“小资”的生活。

参展也有乐趣,竞技的乐趣,去争胜负来得到快感,每届评审队伍各有不同,导致审美取向的变化不定,如果评委和作者都有着公正的责任心,那么评委无疑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评委也是人,有血有肉的凡人,没有审美偏好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有水平的评委一定同时也是一位有个人偏好的书者,参加展赛被淘汰,也要尊重来自审美偏好的否定。这也是展赛的一部分。侥幸入展,不得不承认有一定运气,了解的书友,有比自己写得好的,却没有选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时风的不断变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立场的追随,难免丧失经典,浪费岁月,自己成了为流行变成更替的过客,如流淌的溪流,还是保留对书法的一份敬爱和坦诚,追随的不应是时风,而是几千年留下来的经典,笔者这样认为,你认为对吗?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2

四海易文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