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舰竟是“万国造”【中国大驱养成记1】

凝荷看国际 2024-01-13 12:50:25

先看一段文字——198X年6月20日,苏联军队投入一百个师的兵力,从五个方向进攻中国。大约在这一年之前,中国海军开始贸易谈判,以便从瑞典引进新型潜艇,实现潜艇部队现代化。

要购买的,是瑞典科克姆斯造船厂为出口而专门研制的43型常规潜艇。在中苏战争开始三个月之前,5艘潜艇到达中国,以舟山群岛为基地,进行服役训练。

在出口了10艘以后,位于广东的黄埔造船厂取得了专利,开始生产。对中国海军来说,43型潜艇是不可缺少的王牌,它可以切断苏联从海参崴经由朝鲜海峡,到达旅顺的运输线。

钱艇长指挥的28 号潜水艇,在离开基地航行了二十六天后,安全返回了舟山群岛的母港,共击沉舰船5艘,商船3艘、军用运输船1艘和驱逐舰1艘,战果辉煌。

这段内容,出自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日本军事幻想小说《明斯克号出击》。它和前作《苏联在日本登陆》一起,构想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谋求世界霸权的苏联先后大举进攻中日两国,日本全境沦陷,政府流亡上海,跟中国一起对西方展开外交斡旋,寻求反攻。

在真实历史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北方边境陈兵百万的苏联军队,一直都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其实,除了陆地上的钢铁洪流,不断崛起的苏联海军,威胁也不小。强敌在侧,中国海军开始了一场艰辛漫长的驱逐舰现代化之路。

现在年轻的00后军迷,从记事起,看到的就是军舰下饺子,就连万吨大驱也觉得不过瘾,要是哪个省很幸运的被用来命名075了,当地军迷肯定要骂街。能提起兴趣的,大概只有福建舰、核航母、095核潜艇了。

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倒30年,整个90年代,中国海军只有3艘能称得上现代化的驱逐舰。那么,中国海军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呢?这次就来讲一讲中国海军驱逐舰进化之路。

70年代,中苏全面交恶后,为了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我们不得不常年保持600万的常备军。最初对苏防御的构想,某种程度上就是抗战“以空间换时间”的重演——开战初期,视形势逐次放弃沿海和中部地区,全面收缩到西南三线地区坚持抵抗,苦撑待变。为此勒紧裤腰带进行了艰苦的三线建设,现在去西南旅游,还能看到当年留下的遗迹。

但是,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原本对苏防御构想中被放弃的一线,特别是沿海地区,成了对外贸易的核心经济带,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中国海军必须在海上“御敌于国门之外”。

压力山大!海军当时有什么?3000吨级的051驱逐舰和不到2000吨的053系列护卫舰,加起来一共几十艘,就是水面舰队的全部家底了。

而潜在对手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是4万吨的明斯克号航母、还有装备550公里射程反舰导弹、设想中能单挑航母战斗群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1.2万吨的光荣级巡洋舰。

本世纪初,我们从俄罗斯买到8000吨级现代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强水面舰艇,但在上面这些大佬面前只能当小弟。

其实水面舰艇的威胁还不是最致命的,最可怕的威胁其实来自水下。80年代,苏联核潜艇进入井喷期:阿库拉、奥斯卡、塞拉,这些性能优异的红色海狼一批批下水。

尤其是3M10“战斧斯基”这种潜射巡航导弹的列装,使得苏联潜艇不仅可以在战时轻而易举掐断中国海上交通线,而且具备了攻击中国沿海城市的能力。而051驱逐舰的武备堪称简陋:反潜只有火箭深弹和深水炸弹,防空是靠人操37炮,想靠这些去远洋抓大黑鱼完全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国海军规划中建造的新型驱逐舰,性能指标就很明确了——最核心的功能是反潜,要装备直升机,在距离大陆较远的海域独立反潜,具备一定防空能力,还要有较大的航程、良好的适航性和海上自持能力。

1984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被列为四大国防重点项目之一,正式立项。改革开放之初,通过和西方的军事交流,陆海空三军都提出过,直接向西方采购主战装备——空军计划采购法国幻影2000,陆军准备引进德国豹-2、海军则看上了英国的42型驱逐舰。

后来正式立项研制的四大项目中,陆军的99坦克、空军的歼10、海军的052驱逐舰,其实都是针对三大军种需求的国产替代项目。国防现代化是买不来的,核心的军种主战装备必须要国产。

那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052正式立项之前,还有过一个改进型051项目,即引进英国42型驱逐舰的海狼和海标枪导弹,建造一型4000吨的防空特化型驱逐舰——051S。

但是这个方案最终下马了,原因除了谢菲尔德号在马岛战争一战成名,关键是海军很穷,无法同时负担两个重点项目,而且051船体太老,用的还是蒸汽轮机,先进反潜声呐装上后,噪声震动太大,压根不能用。

其实,在80年代中国与西方那段军事交流蜜月期中,对于水面舰艇防空能力近乎裸奔的中国海军来说,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先进的防空系统。除了引进42型、051S项目,我们甚至还打算引进英国的燃气轮机和防空导弹,建造一型8000吨的远洋大驱,初代055。但这个理想,直到30多年后才变为现实。

现在我们嘲笑印度军舰是万国造,关键设备从国外采购,自己只是造个船壳,拼接组合一下,其实我们当时也差不多。

052这款满载排水量不到5000吨的驱逐舰上,同时装备了美国的LM-2500燃气轮机、德国的MTU柴油机、法国的“海响尾蛇”防空导弹、搜索制导雷达、声纳系统和电子战设备,还有意大利的鱼雷、英国的导航雷达,妥妥的“八国联军”。甚至当首舰112哈尔滨舰服役后,系统的汉化都还没有全部完成!官兵接舰后,第一个难题竟是语言,因为显示屏和资料还都是全英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要“花钱买时间”,这是刘华清上将对技术引进的明确阐述——对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只要有可能,就要毫不犹豫地采取“拿来主义”,以尽可能的节约项目研发时间。但买些先进设备装上去,是样机,用来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大批量装备部队,生产要自己搞。在引进借鉴的基础上,再去发展提高。

之所以要“拿来主义”,是因为时间紧自制压力大,引进西方装备尽快拼凑出一型能用的驱逐舰,先解决海军急需。然后以这些装备为参考,逐步完成国产替代。最终用052这个项目,实现动力、武器、雷达、作战系统的全面升级,完成海军水面舰艇的现代化。

所以在关键子系统的选择上,老将军非常具有战略眼光,比如至关重要的防空系统,海军当然想买最先进的美国标准系列舰空导弹,但老将军清醒地认识到,对方大概率是不会卖的,其次即使能买到,但标准导弹的技术水平太高,国内仿制困难。引进外国装备,不能只追求先进性,还得考虑国产化的难易程度。

刘华清将军最终拍板,引进法国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虽然性能不如标准,但我们之前引进了陆基版,国产化已经取得相当进展,到时候海陆通用。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老将军非凡的眼光——海响尾蛇的国产版本“海红旗7”成熟可靠,大量装备053H3、054护卫舰,以及051G、051B驱逐舰。在海红旗10列装前,是使用最广泛的近程点防空导弹。可以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导弹化,正是用海红旗7实现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反潜系统的选择上。最初,我们直接向美国提出了购买普鲁恩斯级同款的先进声呐系统和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但对方直接拒绝。海军是很识货的,这两样的确是好东西,但直到现在我们才有了同款的反潜版直20。

没办法,只能买欧洲装备。最终052装备了法制舰壳声纳和拖曳变深声呐,这两款声呐都是当时法国海军自用版,性能先进。法制武器除了贵点,性能还是有保证的。反潜直升机,本来是一步瞄准了最先进的美国“海鹰”,但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法国“海豚”。

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能却相去甚远,“海鹰”载重大,一架就能同时完成搜潜、反潜。没办法,只能另辟蹊径,为直-9 反潜型设计了罕见的搜潜、反潜分离的作战方式。052型搭载2架直-9,1架携带吊放声呐和浮标,执行搜潜任务,另1架携带轻型反潜鱼雷,承担攻潜任务,两架海豚加起来才能干一架海鹰的活。

052身上含金量最高的装备,就是引进美国通用的LM-2500燃气轮机了,“流氓2500”。这款性能性能优异的发动机,是西方海军驱护舰通用动力,甚至印度国产航母也是直接用了四台LM-2500-G4。虽然这只是伯克级的动力配置,但放到4万吨的航母上也能勉强用。

随着LM-2500燃气轮机的引入,当时海军内部的技术派主张,不再制造蒸汽动力的驱逐舰,集中精力消化引进技术,以实现水面舰艇动力的全燃化。

这时,刘华清将军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在前往大连造船厂考察后,坚持保留大功率蒸汽轮机的生产线。老将军敏锐觉察到,美国靠不住,这个判断很快得到应验。好在,美国技术断供前,两艘052所用的4台燃气轮机都已到位,但这也意味着这个型号最终只有两艘了。

这里需要讲一下海军蒸汽轮机发展情况。051驱逐舰的动力是引进苏联的TB-8型蒸汽轮机,国产型号叫453型。1970到1980年,一共生产了26套,装备13艘051。而当052配套的LM-2500引进后,很多人自然觉得,没必要再发展落后的蒸汽轮机了。

那为什么老将军要坚持保留呢?他当然知道燃气轮机更先进更有发展潜力,但蒸汽轮机必须给一型更大吨位的军舰准备着——航空母舰。

早在1987年,刘华清将军在汇报海军装备规划时,再一次提出国产航母发展时间表,即七五论证,八五研究,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在类似英国MT30大功率燃气轮机问世前,蒸汽轮机一直是大中型常规航母唯一的动力选择。

在刘华清将军的全力支持下,中船重工703所继续开发453型的后续型号。而当时,海军大部分资源,都给了内部被称为“王子舰”的两艘052,新型蒸汽轮机的研发之初,是在没有专项经费的情况下,海军装备部和大连造船厂勒紧裤腰带合作开发的。最终成果,就是453B型蒸汽轮机,单机功率4.7万马力。

不过,当新型蒸汽轮机研发成功后,却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当时海军没有建造蒸汽轮机驱逐舰的需求,051系列全部建造完毕,052只造了2艘。所以453B一问世,就面临“有机无舰”的尴尬。这倒在我们装备发展史上倒是一个奇特现象,很多项目都是装备等发动机,这次居然出现了发动机等装备。

而453B等的这艘舰,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州第一舰——167深圳舰。别看深圳舰后来风光无限,但立项之初完全是个三无产品,既没有独立项目编号,只能用 051后续改进型的名义立项,凑合就叫051B吧,也没有研发经费,更没有后续建造计划。所以051B就成了中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唯一一型孤品。

说白了,深圳舰就是一艘蒸汽轮机试验舰,性能上没什么要求,用成熟装备就行,所以6000吨的排水量,武备基本和4000吨的052同一水平。但如果将目光放到整个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上,051B 可是航母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在深圳舰下水服役的同时,中国正在与乌克兰沟通,引进瓦良格号航母。051B 项目启动后,一度因经费不足,面临下马风险。但总有上级领导及时伸出援手,保障顺利完工。

深圳舰之所以后来成为“外交明星舰”,横穿多个大洋,长年累月在海上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检测蒸汽轮机的可靠性,积累数据。最终,在深圳舰同款的453B基础上,我们发展出了辽宁舰和山东舰的动力,4台蒸汽轮机、8个锅炉,20万轴马力。甚至现在福建舰用的蒸汽轮机,也是453B的发展型——老将军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到。

在整个90年代,两艘052和一艘051B,是整个中国海军仅有的三艘能称得上现代化的驱逐舰。而随着苏联解体,红海军一系列宝贝也没了出口限制,除了上面提到了瓦良格,原本一型只能在红海军当配角的驱逐舰,也进入了中国海军的视野。还有,051B 6000多吨的舰体,足以扛起更具威力的中远程舰空导弹。

这些因素,又会给世纪之交的中国海军带来哪些变化呢?下集继续聊。

0 阅读:8

凝荷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