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影后,这禁忌台片一出,也许是最佳华语片

黑八娱乐说 2024-06-05 21:02:33

这些年,台娱许多女演员频频转型。

从70代的贾静雯、林心如,到80代的林依晨……

都先后出演了风格不同、形象各异的妈妈型角色,而且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评。

最近,又有一位80后女演员成功转型。

她就是曾经许多人的初恋女神,陈意涵。

而她所带来的「妈妈」角色,更加炸裂。

又疯又「恶」,又美又生猛。

不过,虽然她在形象与表演上都突破极大。

但整部影片最受关注的,却是另一个天才女演员。

电影评分不高,豆瓣才6.7。

是我非常喜欢的华语电影。

片中12岁的小演员,第二次演戏,拿到了影后。

且是实打实的最佳女主角。

靠的可不是“可爱”、“萌”,“颜值”这些,而是扎实的人物塑造。

她演的是一个“讨人厌”的角色,可恨又可怜,可怜又可恨。

表演力度、宽度和细腻程度,吊打一众内娱小花。

但我喜欢这部电影, 不只是因为小演员的演技。

而是这个故事里的独特风味、隐秘情绪,和各自视角里的阴郁。

耐嚼,意味深长,最终一声叹息。

《小晓》

01剧情

她饰演的角色不一般——

过动症儿童。

过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这种病的表现为,比起同龄人,他们维持专注的时间不长且容易分心。

对于他人来说,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头疼的存在。

小晓(林品彤饰)的老师与同学就深有体会。

上课的时候,小晓要么总是在大声玩游戏,要么就是无意识地晃动椅子制造噪音。

犯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小晓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

过分翻动图书,不停转动椅子。

日本电影《这里是亚美子》中的亚美子也是过动症儿童。

饰演亚美子的11岁小演员大泽一菜,也因此被提名日本每日电影奖评选的最佳新人女演员。

不过,比起亚美子躁动的表现。

小晓更多展现出的是,过动症儿童具有攻击性的一面。

不少研究者表明,过动症儿童常发生冲动行为,其实是他们对外界不安的一种应激表现。

无需多说,小晓的不正常必定会引起他人的敌意。

她在学校里是同学霸凌的对象。

面对这种情况,小晓的选择是反击。

推搡、尖叫、拿笔尖刺向他人...

除此之外,小晓面对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处理的感情也会有应激的表现。

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她的妈妈薇芳(陈意涵饰)。

因为常年要处理小晓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薇芳已经疲惫不堪。

她不仅放弃了钢琴老师的工作,以便全身心照顾小晓,还要面对其他家长的排挤与质问。

薇芳一直试图与小晓沟通。

只是,对于小晓而言,她无法处理这种感情。

每次在学校出了问题,小晓内心其实存在愧疚感的。

但面对妈妈,她不知道该如何表现,于是就会尖叫,咆哮,拒绝沟通。

另外,对于妈妈放弃工作来照顾她,小晓同样有愧疚感,也同样不知该如何表达。

不断听到妈妈的抱怨,又不知如何处理内在的情感。

小晓开始通过搅烂面前的蛋糕,来一同搅烂自己内心过载的情绪。

但在薇芳看来,这又只是一种病发的表现。

小晓就像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将薇芳的生活被炸得一片废墟。

只是因为丈夫在国外工作而独自带小晓而已。

“生病”,并不应该成为孩子的原罪,让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心灵枷锁,坠入一片废墟般的荒芜。

面对其他家长的质问与责难,薇芳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她明白这些家长的潜台词,就是想让小晓退学或者转学。赶走她,一了百了。

小晓也做过努力,和同学分享零食,试着改善彼此的关系。可是得到的仍然是嫌弃与厌恶,就连零食也像什么脏东西似的,需要隔着纸巾扔回给她。

(电影《小晓》截影)

就好像校园鸟笼中那只猫头鹰一样,最开始它可以享受来自学生们的关爱和喜欢。

可是当得知它吃老鼠吃蟑螂,是如此“特殊”的时候,得到的必然是深深的嫌恶。

善意与宽容,在这里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困境。

小晓经常会跑去鸟笼那边,和猫头鹰互相对视,学学它“歪头”的样子,抑或对着它说说话。

实际上,铁笼两边,两个生物,都是被“困住”的。

影片中,小晓的压抑和消极的情绪在不断累积,终于在峰值过后,她的头部居然非常不自然地开始歪向一侧。

病理和心灵创痛的双重凸显,让小晓“变”成了那只猫头鹰。

疾病与处境,是她挣脱不开的束缚。这个被困住的女孩,需要一些帮助,一些依靠。

02复杂得关系

而班导陈保罗似乎是唯一能理解小晓的人,他在学校一直保护着她。甚至这样的保护有点过,连小晓上课打游戏都不管。

然而,一场台风天,小晓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母亲貌似外遇了老师保罗。

小晓在学校并不受欢迎,同学们的挑衅与孤立让她更加封闭自己。然而,新转学生晓珊的出现,给小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与陪伴。

但随着晓珊背后复杂动机的揭露,小晓再次陷入孤独与迷茫。

影片中,“台风”与“雀笼”成为重要元素,隐喻着小晓内心的转变和矛盾的心境。两次台风,小晓都留在学校,进而发现了保罗与母亲的秘密,引发了她对“爱”的思考。

而学校里的雀笼和其中的猫头鹰,则隐喻着小晓孤僻、受排挤的处境。

《小晓》的亮点之一是12岁的林品彤的出色表演,她平静而有层次的演绎方式展示了惊人的爆发力。

陈意涵表演的母亲薇芳也十分出彩,她则是电影中最复杂的角色之一。她为了小晓放弃了自我,却又在生活的压力下,与保罗发生感情纠葛。

她对小晓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依赖关系。当保罗离开,薇芳的内心世界也随之崩塌,她的脆弱与不安成为了电影中最令人心痛的部分。

《小晓》通过一个“问题家庭”的窗口,窥探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家庭、爱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影片中的人物表演以及背后反映的亲子关系都让人深思,绝对值得一看。

03影片评价

故事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但情绪够复杂,够丰富。导演拍出了很多隐秘的,上不了台面的、无法名状的心理冲突。

这是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

第一场戏就处理的很漂亮

游泳池内,暗光环境,帅气的成年男性在热情、温柔、耐心地教小女孩游泳。

小女孩越游越好,水花扑腾,面露笑容。

再一个镜头,一个成年女性从水中突然冒出,背对小女孩和男教练。

镜头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特写。

第一场戏,就奠定了整部片的人物关系和情绪冲突。

这个三人关系里,每个人对另外两人都有复杂的情感和扭曲的欲望。

首先是小晓对妈妈的情人、自己的语文老师。

一方面偷偷享受他在学校里的特殊关照,但又怕同学知道。

又刻意在妈妈面前和他秀亲密,想激怒妈妈,恶心妈妈,战胜妈妈。

另一方,她也确实享受了缺失的父爱,以及更复杂的情感。

一个细节,她在同学那里听说老师喜欢紫色的发夹,就立即买了一个扎在头上。

12岁的小演员,既演出孩童的稚嫩和童真,又演出成年人的欲望纠葛。

非常精彩。

陈意涵扮演的妈妈更复杂。

勾搭年轻帅气的老师,首先是情感需求,老公常年在国外,留下“怪脾气女儿”给她独自照顾,把自己逼成了“怨妇”。

唯有在温柔的男友面前,她可以恢复少女心态,可以撒娇,恢复生命力。

但情感需求之外,还有功利心——给女儿在学校找个依靠。

有意思的是,她并没有在女儿面前过多隐藏和老师的情人关系。

反而是一种隐约的炫耀:“我也是有爱人的哦”,且,“老师对你那么好,那么照顾你,是因为我的魅力哦。”

随着关系的更进一步,女儿和老师展出的亲密感,又让她嫉妒不已。

这嫉妒也是极其复杂的,是担心女儿对自己的男友产生爱慕?还是害怕男友对女儿的喜欢多过了她。

各中滋味,观众自行解读。

相比两个女性角色,刘俊谦扮演的语文老师,角色厚度就差了一些。

他全程好老师、好情人,最后暴露的一丢丢阴暗,不过是后知后觉:我是被你们当成工具人了吗?

再阴暗,再挣扎一点,就更好。

但没关系,毕竟电影的名字叫《小晓》,主角是两个女性。

还有一个遗憾是,全片最终的高潮戏差点意思。

从一开始,观众就知道,故事最终的走向一定是扭曲关系的解体和崩塌。

但崩塌的引线和方式,稍微有那么一丢丢泄气。

前面说了此片评分不高,没到7。

可以理解。

因为故事没有大反转,也没有奇情、炸裂的桥段,没有猛烈的情绪戏。

而这恰恰是我喜欢的部分。

那些这三人关系里的各种阴暗角落,如果拍的过于直白,就会显得狗血,显得功利。

这样的点到为止,才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0 阅读:25

黑八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