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央找到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你看下你父亲给你留的遗产

定哥讲历史 2024-06-22 19:43:27

1981年,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找到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询问她在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彼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离世五年。这五年里,国家发生了很多事情,以至于这份关怀,迟到了多年。但李敏并没有丝毫怨言,她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低调做人,不给国家添麻烦。

所以,李敏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但紧接着,中央办公厅的同志拿出了三样东西,告诉李敏,这是她的父亲毛主席留下的,是赠予她的遗产。

望着那三样东西,李敏既惊讶,又感慨。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汹涌而至,两行清泪,终于夺眶而出。

毛主席到底给女儿留下了什么?作为伟人的女儿,李敏的一生,又是怎样的一生呢?

第一女儿

纵观世界历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并不罕见。反倒是李敏这样普通的“第一女儿”,更让人折服和敬佩。

李敏的母亲,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贺子珍。她本该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在战乱年代,贺子珍的长女毛金花,散落在了福建。长子毛岸红,又遗失在了长征期间。就这样,李敏成了贺子珍膝下唯一的“独苗”。

李敏出生于1936年的陕北保安县。那天,周总理夫妇闻讯赶来贺喜,邓大姐接过襁褓一看,只见李敏生的又瘦又小,分外惹人怜爱。便情不自禁的说道:“真是个小娇娇呀!”

这句话被一旁的毛主席听到了,当即便给李敏起了个乳名:“娇娇”。

而这个名字,毛主席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念叨。

为了生下李敏,身体本就虚弱的贺子珍,几乎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为了疗养,她不得不在几个月之后,舍下女儿去了苏联。

但,孩子哪能离得开母亲?于是在李敏四岁那年,毛主席也把她送到了莫斯科,母女二人终于团聚。

那段时光,是李敏最快乐的童年。因为苏联不仅有她的妈妈,还有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哥哥。她在苏联待了足足七年,远离战乱硝烟。但只可惜,她缺少了父爱的浇灌。以至于那些年的李敏,对毛主席完全没有印象。

有一次,李敏跟着两个哥哥,在莫斯科国际儿童院里玩耍。大厅的墙上挂着很多伟人的画像。毛岸英指着其中一幅,对李敏说:“这就是我们的爸爸”。可想不到,李敏竟然茫然无措,说什么都不相信,还以为哥哥在骗自己。

终于到了1947年,贺子珍带着11岁的李敏回到中国。彼时战火未熄,她们只好暂时住在哈尔滨。等到北京和平解放后,毛主席才派人,要把李敏接到身边照顾。

然而得知此事的李敏,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毛主席竟会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当时的她还不会说中文,于是便用俄文写了一封信寄给毛主席:“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毛主席收到信一看,哈哈大笑,当即回信一封:“娇娇: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爸爸欢迎你回来。”

革命二十余年,老百姓视伟人如救星,战士们视主席为领袖。他老人家的光芒,比太阳还要耀眼。

但在光芒之下,毛主席也是一位和蔼、慈祥、风趣的父亲。

能见识到这一面的李敏,何其幸运!

一别再难相见

1949年夏天,李敏搬进了中南海。她与毛主席这对阔别了8年的父女,终于得以团圆。

毛主席开心得很,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

“李敏”这个名字,也是这时候取的。

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李敏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日子。

可是,正如李敏晚年回忆时说的那样:“和爸爸在一起的那段快乐时光,太短暂了。”

短短几个月后,李讷与她的母亲回到了中南海,李敏的日子,开始变得如履薄冰。

就这样生活了十年之后,李敏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她在象牙塔里遇到了北京航空学院的“才子”孔令华,两个人情投意合,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毛主席得知此事,对女儿非常关心,他问李敏:“这个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在哪里工作?”

李敏老实回到说:“这,我没有问过,他也没有说过。”

毛主席有些担心,追问道:“那你怎么跟他交朋友呢?”

李敏想了想,回答说:“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是军队干部吧!再说,我是跟他交朋友,了解他父母干吗?”

毛主席还是不放心,他耐心地嘱咐女儿说:“两家结亲嘛!还是要问一问。”

李敏这才若有所思。于是她向孔令华打探了他们家的情况。不问不知道,一问,原来他是将门虎子,是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儿子。

这也算是门当户对,李敏高兴极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毛主席。伟人当即拍板:“好,什么时候领小孔来见一见?”

就这样,李敏与孔从洲终成眷属。婚后,二人还是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毛主席对这个小外孙甚至疼爱,常常抱在怀里。

然而这祖孙温情的一幕,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眼里,就成了威胁。结果,李敏一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

终于,李敏鼓起勇气,向主席提出,要搬出中南海。伟人听后,并没有阻拦。只是叹了一声,说了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可无论是毛主席还是李敏都没想到,从此他们父女,竟会再难相见。

一家人搬出去的第一天,李敏夫妇进入中南海的通行证,就被没收了。从此,李敏想见一面父亲,都必须事先通报,但常常都是苦等无果。

到了毛主席晚年,父女二人想团聚,更是难上加难。后来李敏回忆,从得知爸爸患病,到他老人家离世,自己总共只见过主席三次面。

最后一次父女团聚,是在毛主席生前的最后几天。

那天,昏迷许久的毛主席,仿佛是感应到了女儿,强撑着睁开眼睛。他老人家拉着李敏的手,气若游丝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听到父亲的话,李敏当真是心如刀割啊。她想对毛主席说的话何止是千言万语,但始终如鲠在喉,唯有默默流泪。

永远记得父亲教诲

1976年,毛主席离世。从那之后,李敏一家的生活变得更清贫了。他们夫妇俩,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堪堪够用。再加上抚养两个孩子,赡养母亲贺子珍,时常是捉襟见肘。为了省钱,李敏干脆就让儿子孔继宁,穿丈夫的旧衣服。又让女儿孔东梅,穿孔继宁穿过的旧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能相信,一国领袖的子孙,生活竟然如此清苦?

但李敏对此毫无怨言,反而乐在其中。她还会常常用毛主席的朴素精神,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

而她本人更是低调,总是记得毛主席对她教导:“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

后来,李敏的女儿孔东梅,回忆母亲时曾说:“妈妈李敏很朴素,我从来没看她戴过一件首饰。但她的婚姻很成功……他们一辈子非常相爱,这同时也是我和哥哥的幸运。”

特殊的出身,没有使她放浪形骸。

不公的对待,没有使她妄自菲薄。

平凡的生活,也没有让她愤世嫉俗。

如此不卑不亢、坚韧不拔,不愧是伟人的女儿。

这是李敏从毛主席身上继承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是连她自己都没想到,一生俭朴的毛主席,会在逝前给她留下一笔“遗产”。

1981年,毛主席逝世五年后,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突然找到了李敏,交给她三样东西,并告诉她,那是毛主席留给她的。

一台20寸的电视机,一台冰箱,以及8000元现金。

其中,电视机和冰箱,都是毛主席生前用过的。而这现金,则是毛主席稿费中的一小部分,外加国家规定的慰问金,一共8000元。

李敏望着父亲留下的遗物,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伟人的身影,泪水顿时模糊了视线。

那么这笔钱,李敏夫妇是怎么处理的呢?

12年后,到了1993年,恰逢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李敏夫妇集资百万,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出版了一部大型毛主席纪念画册。将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都包含其中。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影响。

现如今,李敏已经88岁高龄了,低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即便她走在大街上,也几乎没人能认出她来,都把她当成一位普通的老人。

但在这“普通”的背后,蕴含的是伟岸的家风,是光辉的传承,是崇高的人格。这不仅仅是毛主席留给女儿李敏的财富。更是伟人留给全体国人的精神灯塔。

参考文献:

来源:人民网-《环球人物》 作者: 时间:2012-03-24 11:05:30,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2009年07月29日07: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贺子珍、李敏、孔东梅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2)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5-05-09 19:29,李敏在苏联生活七年不知父亲是毛泽东 回国后生活平民化

0 阅读:3

定哥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