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想要“躺平”的一首词,唯美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平酱文史 2023-12-12 22:13:41

1073年,37岁的苏轼在杭州担任通判。

一日清晨,他乘坐轻舟,穿越富春江的七里濑,领略了浙江境内著名风景区的绮丽风光。在此之后,他挥毫泼墨,将自己的思绪化作了一阕华美的词篇。

《行香子·过七里濑》(宋)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万里同悲鸿雁天。

词中,苏轼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美景,宛如山水画般的七里濑风光。此外,他的赞美之中,还蕴含了一种超脱尘世、远离纷扰的人生态度。他渴望归去,渴望“躺平”。

词的起首,“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一幅动态的画卷。

一叶小舟轻盈地漂浮在江面上,双桨划动,惊起了江中的飞鸿。水天一色,清湛的江面上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景象。这种描写非常细腻、生动,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接下来,“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这些描写更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鱼儿在水中翻腾跳跃,江岸上的白鹭在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上栖息。溪水清澈见底。

“沙溪”说的是可以看见水底沙子的溪,“霜溪”指“寒溪,清冷的溪流”,例如杜甫也有“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与子长夜语”之句,“月溪”自然是指倒映出月亮的溪流啦,也可以理解为月亮映照下的溪流,不过这两种理解几乎等价,没啥差别。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七里濑的美景,也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词的下片,“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通过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重重叠叠的山峦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弯曲的江流如同屏风一般展开。“算当年、虚老严陵”,借用了东汉严子陵的典故。严子陵隐居不仕,在此处终日钓鱼,被人嘲笑为“沽名钓誉”。苏轼认为他终日钓鱼属实浪费时光,不如随波逐流,好好欣赏七里濑的山水风光。

最后,“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远山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其间,清晨的山色更加青翠欲滴。什么君君臣臣、名名利利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一场大梦,只有眼前的美丽山色,才是真实存在、亘古不衰的。

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反思。苏轼认为名利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自然才是永恒的主题。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也体现了苏轼的个性和追求。

有些人认为,苏轼是因为经历了太多坎坷,才变得淡泊名利的。这其实是对苏轼的一种误解,因为写这首词的时候,距离“乌台诗案”还有长达六年的时间,正是苏轼人生中的风光时刻。他并非仕途失败才故作旷达,而是一直就很超然自逸。

我相信,苏轼写这首词,是真的觉得七里濑很美,故而写出来的文字唯美而惊艳,十分具有感染力。并不是为了别人夸他说:你看,这个人多么淡泊不羁啊!

0 阅读:31

平酱文史

简介: 聊一聊中国历史、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