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困境隐忍而不愿转变,这很可能陷入了“损失规避”谬误

昆仑云曦 2024-09-07 11:23:28

《易经》“无丧无得”。指的是没有损失也没有获得,强调的是在变动中保持平衡,避免过度的损失。

老子《德道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停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里体现了古人对损失规避的深刻认识。

同事小张曾经向我诉苦:“离开,断了经济来源,不离开,时时刻刻生活在这种职场焦虑的阴影里。”

上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煎熬,但是,我经常看到他在工作间隙打开抖音,手机外放着狂浪般的音乐,刷着搞笑娱乐视频停不下来。下班后,他大部分时间打电脑游戏,饿了就点外卖吃,睡觉也很晚。一觉睡到上班前,起床匆匆扒拉几口昨日剩饭,再开始日复一日的上班模式。

小张这样,一方面遭受职场冷暴力,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做任何改变。日复一日重复着职场冷暴力,然后通过逃避获得舒缓,再继续忍受职场冷暴力。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小张,你心里到底咋想的呢?我怎么搞不明白呢?

《地球人,不靠谱》的作者霍华德·S·单福德,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行为经济学角度,认为小张这种现象,其实是损失规避在起作用——比起得到,人们往往对损失更加敏感,所以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这种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上被称为损失规避。

打开我们的抽屉,里面往往收纳着很多不用的东西,因为扔掉这些东西意味着损失,而万一扔掉以后发现还需要再用,损失就更大了,正是由于这种损失规避的心理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的抽屉里塞满了不用的东西。

损失规避不仅限于物品,还包括权力、地位、资源等。人们觉得放弃自己的这些东西是一种损失。

有的人,宁可忍受着职场冷暴力,也不想放弃已拥有的薪资待遇和人脉关系,在这些人眼里,比起失去现有的待遇,职场冷暴力也是无足轻重的。

进一步分析,每个人的物品都蕴藏着各自的历史,购买物品、使用时和朋友分享时,这些专属于个人的回忆,虽然看起来和普通的东西没什么区别,而内涵已经很不一样了,有了情感附加属性,结果就是:人们会高估自己所持有的物品。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放不下已经在公司取得的资历、地位、稳定的收入和人脉资源,觉得抛弃这些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是自己无法承受的,于是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未知的将来。

小张就是这样,如果重新规划职业赛道,又担心重新选择损失更大,于是选择维持现状。

世界上最大的不变是变化。

不进,则退,不放弃本该放弃的,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损失,甚至自身健康也受到影响。

0 阅读:0

昆仑云曦

简介:研究老子德道经|研读黄帝内经|研学道医学|研悟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