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的能力——大明王朝的张居正为何能够变法成功

文和先生 2024-06-11 19:54:40

如果我们观察过去五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每个王朝末期都有尝试过变法图强,但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几次变法:战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万历新政(张居正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大部分变法是失败的,商鞅成功了一半,张居成功了一大半。可见变法图强的难度比改朝换代还大。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本质上都是改变生产关系,而不是改进生产力。说白了,变法的目的不是做大蛋糕,而是重新分配蛋糕。五千年一直在循环,没发明创造任何科学技术和先进工具。土地还是那些土地,生产的粮食就这么多,一旦人口膨胀,就没法保证每个人都吃饱饭了。这个过程,贵族和地主显然分的东西比平民老百姓多。老百姓吃不饱,就没法给朝廷进贡,遇到外患,打仗的时候也没力气。这个时候,就得重新分配,把贵族的蛋糕切一点,分给平头老百姓。这就是变法的本质。

变法一般都是迫不得已,因为如果再不变,下一步就是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比如戊戌变法,康梁告诉光绪帝,再不变法,大清朝可真就玩完了。果不其然,慈禧老佛爷归天,王朝的生命也到头了。

变法这么困难,但还是有人做成功了。比如商鞅、张居正。张居正厉害一点,不但变法措施实行得好,自己也没受什么罪。商鞅就差一点,被车裂了。王安石变法根本就没做起来,戊戌变法更不用了,戊戌六君子直接被拉到菜市口斩首。张居正为什么能成功?总结成一条:搞定上下左右的关系。

首先,搞定上级,得到老板的支持。张居正当首辅时,是在万历朝。他是万历老爸的老师(陪读),按照辈份,万历应该叫他师爷,至少也是师爹。小屁孩懂什么,朝政还是在太后手里。恰好皇太后跟张居正关系也不错,据说居正是太后的情人。张居正每天要教万历治国之道,所以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天天见太后,日久生情,在所难免。基于这两层关系,张居正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商鞅也得到了老板秦孝公的支持,但估计长得不好看,没成为皇后的情人。秦孝公一死,就没人罩着他了。

第二,搞定下级。张居正在翰林院混过很多年,里面有很多人都是他朋友。翰林院是专门培养高级官员的,能进去的人都是天选之子,人中龙凤,不但脑子聪明,干事也利索。朝廷未来的大权有一半攥在这帮能臣干吏手里。张居正改革之所以执行得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这一帮哥们,都混成了封疆大吏,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他们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反观王安石,使用的都是投机取巧,为功名钻营的人。他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第三,搞定左边——太监。太监本质上无所谓,他们要的是权力,正好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与前首辅高拱不和,于是选择与张居正联合。

第四,搞定右边——皇亲国戚。这帮人是最难搞的,变法直接侵害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不过碍于太后的面子,他们还是收敛了很多。另外,张居正通过政治联姻,也缓和了一下关系。商鞅就吃了这个亏,不但没搞好,反而专门得罪皇亲国戚。上任三把火,先把太子的老师给劓了。劓(yi,四声)刑就是把犯人鼻子割了,割人鼻子确实可以立威,但却结下一辈子的仇恨。商鞅最后就是被没鼻子的人给消灭的。

所以,有时候,要成功需要具备专业本领,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纵横捭阖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大明王朝张居正能够变法成功的原因。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太史令公子光】

0 阅读:0

文和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