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NASA局长给方案,中国有实力但推迟六年,这才是阳谋

以山爱科学 2024-06-09 10:25:4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得不说,中国很多语言非常的精炼,而且还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性。

其实做事,只要努力足够,接着把握好一个字——稳,最后的成功就是必然的。

不然,当年的苏联就是前车之鉴,被外物打乱了节奏,失败就是难免的。

如今中国要登月了,也惹的全球对于登月这件事,也是热度极高,甚至很多国家都相应的推出了各自的方案。

一副你行,我也行,大家一起上的态势。

这也算是一种外物干扰。

但在载人登月这件事,中国走的就很稳,就一句话:如果你行,你上呗!我不急!

其实现在中国已经具备载人登月的条件了,但依然推迟到2030年才进行。

今天就围绕中国载人登月的事说一说。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还是上个世纪的事,而且还只是一个国家做到了这件事。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是假的。

真的还是假的,其实自己的心里最清楚,作为吃瓜人员中的一个,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抱着呵呵的态度就可以了。

在官方没有给出答案之前,就当有就可以了,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今天的主题,只是顺着历史的脉络在说而已。

接着说。

当年的阿波罗计划是用一枚土星五号重型火箭,将飞船和登月舱给发射上去的。

其实在当年,前苏联同样研发了一款重型火箭叫N1重型火箭,计划发射登月舱的,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之所以说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份计划中,都采用了重型火箭一次性的发射方案。

而中国使用的载人登月计划和这两个方案有些不一样。

中国的登月计划是通过两次发射任务,将登月舱和载人飞船分别发射上去,然后实施对接,进行登月的。

中国的方案虽然看起来很啰嗦,但优势非常的明显,降低了登月的风险,还压缩了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研发新一代的重型火箭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非常长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投入会非常的大。

比如美国的太空发射系统,就是一种基于航天飞机技术积累进行研发的重型运载火箭。

到现在已经快研发了十五年的时间,耗费了上百亿美元,到现在还是处于过渡型号上。

而大名鼎鼎的星舰,依旧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的模式,推动重型火箭。从这两件事中,就应该能够感受真正的重型火箭研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

其实就算是多台发动机并联的模式成功了,但走出去的路不会太长,毕竟并联的发动机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进行并联。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重型火箭发动机研发的层面上。

所以中国长久以来,也一直在研发适合重型火箭使用的发动机,而且努力也一步步的得到了回报。

也成为了中国载人登月的一块最重的基石。

其实,在中国公布想要载人登月的时候,国外的同行们也帮忙出了不少的主意。

举个例子:

美国NASA前局长就出个这么个方案,用现有的长征五号火箭四枚,捆绑到一块,分别发射登月舱和飞船,这样就会更快实现载人登月。

这个方案不是不可以,但太过激进了。

这和星舰说到底还是有着相同之处,但别忘记了星舰失败的惨痛教训。

任何事情关联的东西多了,出现的问题也就会多,毕竟想要平衡这些相关联的东西,就得找到平衡点。

平衡点是那么容易找到吗?

再说这种凑活起来的技术,对于科技的发展没有什么推动作用。

所以这位前局长的方案,只能说是凑活。

而中国却一直积极推进运载火箭的研发,比如现在的长征十号。

公开的资料表明,长征十号是一枚芯级达到了五米的火箭,其中并联了七台液氧煤油发动机。

为了增加推动力,又加了两个芯级作为辅助推进。

在火箭的第二级上,还安排了两台液氧煤油发动机,三级更是装了三台。

相信关注中国航天领域的吃瓜群众,应该看过长征十号主发动机研发时候,喷发出来的火焰,场面非常的壮观。

粗大的火焰从一栋山腰上的小楼喷出,白色的雾气还是烟尘将山下给遮蔽的满满当当。

那么效果如何呢?

长征十号的起飞重量达到了两千一百八十七吨,当然起飞重量算不得什么,得看运力如何。

预计地月转移轨道的运力可以达到二十七吨。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可以做个对比。

长征五号的这种运力只有8.2吨。

再做个比较,27吨的运力其实已经可以和美国的太空发射系统前期的指标一样了。

而且中国的载人登月,还是分成两步走,分别发射登月舱和载人飞船,所以火箭的运载能力绝对够了。

中国的登月方案

上文已经说了,使用长征十号分别发射登月舱和载人飞船。

这两个飞行器会各自以独立的方式,飞往月球轨道。

这个技术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中国在之前的探月过程中,摸的不能再熟了,所以技术要求是足够的。

接着两个飞行器,就会在环月轨道上进行对接。

对接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之前也都验证过,不然也不会有现在的天宫。

相比较天宫,只是位置变了,距离地球变的远了而已。

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技术保证上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航天员就可以从飞船上,登陆进入到登月舱里边。

这个时候就可以实施登月了,宇航员跟着登月舱在月面降落。

接着就不用说了,开展各种早就琢磨好的考察活动。

所有任务全部胜利完成,那么航天员就会坐上之前的登月舱,返回到月球轨道上。

接着和之前航天员坐的飞船再次进行对接。

最后,航天员坐着飞船,向着地球返回。

一场漂亮的载人登月就基本上完成了。

这一趟下来,最困难的技术应该是,载人飞船返回月球轨道的技术。

其他的技术,早就在之前的探月过程中,摸的相当纯熟了。

还是上文说到的一句话,就一个字——稳。

而且这个方案,对于重型火箭的要求不高很容易完成,再有就是节约了研发成本,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技术完成想要完成的目标。

将风险可以进一步的削弱。

当然了,更加大的重型火箭还是有必要研发的。

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长征十号其实就是更加大的重型火箭前置技术。

任何技术随着不断地应用,出更高的技术,也是指日可待的。

其实在2017年的时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主任鲁宇,就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

中国正在进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暂定代号长征九号,在地球轨道上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一百四十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五十吨。

当时预定目标要在2028年到2030年进行首飞。

只是当时载人登月还没有立项而已。

说道这里是不是很惊喜啊?

但为什么不用长征九号呢?

还是那个字——稳。

不仅要对技术上进行负责,还要对实施计划的宇航员负责,而且要对期盼登月计划成功的的吃瓜群众负责。

其实在这个消息中,鲁宇还说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话。

中国正在进行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攻关,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完成了部分实验验证。

要知道这还是2017年,现在已经是2024年,这一年还过了一半的时间了。

以中国科学家一贯的作风,想想有突破的可能吗?

这个问题不敢贸然回答,但信心应该是有的。

毕竟中国航天人说出去的话,是会绝对负责的。

月球上的登月舱如何返回月球轨道

在地球上发射一件物品到太空,又是发射台,又是发射场,到了月球可是什么都没有,登月舱如何返回呢?

这得益于月球只有地球的引力的六分之一,而且月球没有大气层。

这个两个因素,就导致了从月球进入到月球轨道的动力不需要地球那么大。

所以登月舱本身就可以担当发射台和发射架的功能。

这个其实可以参照阿波罗飞船来看一看。

阿波罗飞船是三个部分,其一轨道舱,其二服务舱,其三登月舱。

而登月舱又被分为两大模块。

一个是下降级,一个是上升级。

所谓的下降级,说白了就是被当做发射台来使用的。

而所谓的上升级,其实就是具备火箭功能的一个部件而已。

在整个登月过程中,轨道舱和服务舱是被留在月球轨道的,当航天员要返回地球的时候,就会点火上升级,使用发动机把上升级推入到月球轨道。

然后上升级再和留在月球轨道的轨道舱和服务舱进行对接,组成一个整体飞船,飞回地球。

至于中国如何返回,以后会知道的。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明了了,登月的技术中国现在已经有这个实力了,至少90%的能力应该具备了。

之所以推迟到2030年进行,就是为了技术更加的有保障。

六年的时间,有想一起登月,或者提前登月的,可以努力了。

反正中国的时间表已经定下。

4 阅读:2430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6:25

    阿波罗不知道有没有人上去过月球。不能跟他学。

  • 101
    2024-06-10 10:48

    中国这个是比较稳,缺点是比较费时间。时间一长,生活物资携带的就要多一些。

  • 2024-06-10 11:17

    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行稳致远。

以山爱科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