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风情辛芷蕾vs甜心唐嫣,胡歌究竟最爱谁?

卢璐说 2024-01-11 21:42:25

一月的巴黎,下了一场不小的雪,吸溜吸溜地冷,这种夜长日短冷哈哈的日子,最适合窝在家里了。

所以这几天,我在狂追《繁花》。

说狂追,我是认真的。找出了,吃了八百年灰的懒人电脑桌,这还是当年为了追《甄嬛传》买的,后面一直没再用过。

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但毕竟在上海住过七年,上海话能听个模棱两可,作为70后,我是经历过九十年代的,无论是股市的大起大落,还是南京路的国货精品,对我来说,这哪里是怀旧啊,根本就是人生。

我喜欢看《繁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王家卫的色调与光影,让每一帧都能美得截屏下来,而且不仅视觉,每个人物的每个细节,都被刻画得立体且完整,反反复复地看,越看越有内容。

不过女人们对于方兴未艾的九十年代,大潮迭起的商战,都不太感兴趣,做个背景就完了,坊间津津乐道的却是《繁花》里,男男女女,纵横交错,纠结暧昧的关系。

整部剧里,无论是宝总和他的四个女人,还是范总、陶陶、菱红、卢美琳,这一整群二十到五十岁的成年人,从意境和状态上来说,感觉都是没娃且单身。

虽然陶陶曾带球结婚,但娃根本没有出现过,完全没有耽误他天天如单身汉一样泡在夜东京。

而只要在电视剧里出现过的现实婚姻,都是不堪的。

比如陶陶和凶悍的芳子,卢美林和靠不住的赌徒丈夫。

唯一美满的婚姻,大约是娶了两个嬢嬢的爷叔,可为了保卫美满,却是离婚,一碗水端平。

在这个世界上,道理有很多,有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也有生而为人的本能。

我们学到,无论是欧洲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还是中国的杨过与小龙女,美好的人生,只有一个版本: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最好还是一见钟情,然后不离不弃,用尽真情,相伴终身。

然而现实中,人首先是个动物,情义才是在法律道德,规矩之前的人性本能。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繁花》大概可以改名:九十年代初,吃白相和噶姘头的上海往事?

能捆住里面的男男女女,只有情义。

拍电影,王家卫是闷骚型的代表,最擅长的就是情欲,尤其是表现那种扯来扯去,欲罢还休,氤氲叆叇的情欲,这比赤裸裸,甩着膀子把床板干塌,要高级多了。

就像是郭德纲说过的:“我说的哪个字写下来,能有问题?”可他明明就是在开车还超速,说的人听的人,都是一点就通。

我忘记,是雨果还是巴尔扎克,总之当年某个大文豪总惦记着朋友的妻,每次急不可耐地去幽会,要爬五六层的楼梯。

要知道奥斯曼建筑,层高可以达到三米四,满心想这一通爬上去,一定会赫赫炎炎,脸红心跳,于是留下来一句:“最兴奋的,总是在楼梯上。”

成年男女都是知道的,高潮不过就几秒种的事儿,可让人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其实就是吊在心里,抓不到的,那一抹子的劲儿。

大家都在关注宝总的爱情,尤其是嵌进胡歌这副精致的皮囊里,有钱有脑,有模有样,有腔调,他最爱的是谁,做了什么选择,想和谁共度一生?

其实,一生那么长,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之下,会遇到不同的人,参数跨度那么大,什么才能叫最爱呢,怎么比?

剧中宝总有四个女人,按照人生出场顺序是:雪芝、汪小姐、玲子和李李,其实宝总这种男人,在现实中,一定会有更多的女人,更多的故事,更多的瓜葛,选了这四位,在我看来,对一个男人来说,分别代表着一个特定的角色。

雪芝是宝总永远追不上,也挥之不去的初恋,是阿宝变成宝总的关键。而当最后阿宝功成名就,赢定了的时候,雪芝却突然死了,没法再解释了,成了宝总这辈子的白月光,不接受解释。

要知道,男人的初恋情结通常比女人更严重。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男人来说,初恋都不成功,而且不是自己甩了别人。

很多人讨厌玲子,觉得她算计,势利,吸血,只会拖后腿,用宝总的话就是欠她的,用爷叔的话说,是克星讨债鬼。

在我看来,如果换成现实社会,玲子其实是宝总的发妻。

虽然玲子干了好多乱七八糟需要宝总擦屁股的事儿,可想想看,谁家里没有几个不靠谱的亲戚呢?这就是家人,是多年的夫妻。

夜东京就是宝总的家,由玲子守着,想巴结宝总的人,要去夜东京消费,而宝总出车祸人躲起来了,讨债的人也去夜东京要债,在外面,无论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总要回去吃一碗泡饭,才会浑身舒坦。

宝总和玲子相处的模式,也最像是夫妻。在不停地抬杠,一句话从一个人嘴巴里说出来,会被另一个人生生扯到另一个方向去。

然而无论玲子怎么算计,怎么荒唐,到最后,一说到夜东京关门,宝总就哑了,因为关门就是割袍断义的离婚。

既然是发妻,宝总最爱的是玲子么?

不,并不是。

一个男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结识他的发妻?

玲子和宝总在东京遇见,玲子牵了一个线,做了个翻译,帮了阿宝一把,才成就了后来的宝总。

当日玲子在酒店里做女招待,这种举手之劳的事,应该常有,并不是什么关键,最后让宝总成功买到绣花机的,还是当年自己积下的功德。

如果只是为了还人情,给玲子一笔钱或者一间夜东京就够了,不需要每个月往里贴。1992年的六千块,真就是天价啊,所以爷叔才说玲子就是克星讨债鬼。

事实上,当时在东京的宝总,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走投无路,绝处逢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吊桥效应”,宝总对玲子是动过心的,至少他认为动过。

就像是上一秒刚刚大义凛然地承认是自己主动的陶陶,下一秒就抹着油汗和泪水喊:“我错了,老婆”。

就像是那副两万六的耳环,他心里有多偏向汪小姐,就有多么气玲子,可又怎么办呢,日子总要过下去。

和所有把老妻供堂上的男人一样,多年后,宝总对玲子,不能说没有爱,但义大于情。

男人,尤其是中国男人,说到发妻都会心觉有愧,可就算再给他们一辈子时间,他们依旧也不会痛改前非。结果就是,总有一天,当猫捉老鼠的游戏,发妻玩不动了,来个彻底觉醒,就会金盆洗手,重新做人。

那汪小姐呢?

很多人喜欢汪小姐,有背景,有权利,有能力,风风火火,还热情。

汪小姐对宝总有意,毋庸置疑,可宝总对汪小姐,到底有多少情?

在我看来,就像是宝总给玲子说的:“是工作”。固然,这绝对有挡箭牌的意思,然而也框住了宝总和汪小姐的底色和定义。

当初相识,是因为汪小姐是外贸大楼的人,宝总是低三下四地去求,如果能搭上汪小姐这条线,必然有利。

后来宝总和汪小姐在一起,是强强联盟的双赢,让宝总赚到了金钱和名声,也帮汪小姐在27号站稳脚跟,为了帮汪小姐完成指标,宝总堆满了苏州仓库。

将心比心,换句话说,谁会不对自己的主管领导,用百分之一百的心呢?帮助汪小姐也是在帮助自己。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宝总对汪小姐有情,是客户,是伙伴,是朋友,是兄妹,顶多是个红颜知己,没啥男女之情。

宝总这么聪明的男人,他一定能感觉到,也接住了汪小姐对他的好意。

商场之上,男色这个词,可不仅只拿来吃软饭的,也可以做润滑剂,沾光用的,可精明如宝总,自然是知道分寸的,别伤着。

所以汪小姐才会时不时出现在夜东京的聚会里,玲子和汪小姐两个宝总的女人在一起,相处融洽,互不排斥,还心无芥蒂。

一直到宝总去诸暨,汪小姐开车去救他,宝总见到她,一直到汪小姐哭着扑进他的怀里,他还是懵的,那感觉不是心疼也不是感动,而是震惊,没想到她能来,没想到这小汪居然是有一份真心的?

从那之后,宝总对汪小姐的感情变了,变得更复杂了,也更厚了,可再微妙,他们的底色和架构,还是工作,伙伴和相互力挺。

否则呢,如果宝总真的有心,两个人一起去卖茶叶蛋好了,在他的人生里,没有卖茶叶蛋的计划,更不要说和她一起了,这不是他的人生。

所以,对汪小姐来说,这是一份投入太多的绝恋,而对宝总而言,真心是有的,如果汪小姐有难,他必然全力以赴,可单说感情呢,只能是恋人不够,朋友太满,不是爱情。

至于李李呢?

很多人说是情人,事实上,在我看来,情人更是一场相互勾结的较量。

我记得在上海的时候,我和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专门做人事的闺蜜深聊过一个主题:在大公司里,中高层尤其是高层,出轨率到底有多少?

她说:绝对比你想得多!

事实上,在权利的角斗中,寻找同盟摆明立场,男女之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上床。

只有赤裸裸地相对过,才能成为彼此相对可信的,我是说相对可信的底牌,这里面也许有点相互顺眼吧,但真的是和爱情没有关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宝总和李李睡了,在风起云涌的黄河路上,他们需要最快速的彼此了解和支持。

那最后呢,宝总到底最爱谁,到底最想和谁在一起,慢慢终老?

重要么?真的不!

自由恋爱上百年了,让我们以为只要爱情到了,就应该在一起,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自己最爱的人守在一起,也不都是因为嫌贫爱富,世道不容,往往是因为时机不对,没有缘分。

就像是《繁花》里讲的,男女之间,差一秒,就是空门。

对于人生来说,来过爱过,比空洞地打发日子,更加重要。

那些走过路过的爱人啊,白云苍狗,千回百转,我们只需要记得,各有各的好。

0 阅读:57

卢璐说

简介:行走在东西文化之间,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