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生湿,阳虚生瘀,阴虚生热,血虚生寒,1药对1证

李梦阳活力满格 2024-07-21 13:15:09

不同于现代医学对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研究,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侵犯我们人体,导致我们身体的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而引起的疾病。除了实证之外,其实很多虚证也会引起痰湿、血瘀、寒凝、阳亢等等症状,比如说气虚会生湿,阳虚会生瘀,阴虚会生热,血虚会生寒,这些该怎么理解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气虚生湿

这里的气虚主要指的是脾气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气能推动津液的流动,所以当脾气不足时,我们体内的水湿运化不利,留滞在体内生湿生痰。脾虚湿盛的病人往往伴随着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倦乏力、气短咳嗽、大便溏稀等情况,这时我们调理就需要健脾祛湿为主,可以参考参苓白术颗粒。

第二、阳虚生瘀

我们说血得温而行,血液的循环需要阳气的温暖和推动,比如说气温高或者体温高的时候我们的肤色红艳艳的,这就是温热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阳虚则寒,所以当阳气不足的时候血液流动就会变慢,瘀滞到一起就会出现瘀血,所以很多阳虚的人,不止有畏寒、怕冷、四肢冰冷等症状,还容易出现肌肉或者关节的疼痛,并且疼痛以冷痛为主,热敷一下会舒服一点,身上还容易出现瘀紫、淤青、静脉曲张等情况。遇到这类问题,我们不止需要温补阳气,还需要活血化瘀。

第三、阴虚生热

阴津亏虚的时候,阳气就相对偏亢,体内就会产生虚热,所以中医说阴虚生内热。这时我们就容易出现口干口渴、手脚心热、身心烦躁、盗汗等情况,尤其是到了下午和晚上的时候症状会加重,看舌头的话往往颜色很红舌苔很少,调理起来就需要滋阴清热为主,可以参考知柏地黄丸。

第四、血虚生寒

很多人说不是阳虚生寒吗?怎么血虚也生寒呢?其实是因为血虚的人同样会出现怕冷的表现,因为中医讲血能载气,可以带着阳气流动全身,如果血虚的话阳气流动不足,还有血脉失去了温煦,这种情况就会引起血液流经部位的畏寒怕冷,皮肤冰凉,往往还会伴随着头晕心慌、气短乏力、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脸色晄白没血色、唇色偏淡、舌色淡白等症状,调理起来需要补血温经为主,可以参考四物合剂、八珍丸之类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了,不过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需要对症调理,大家如果有身体不适,不要盲目用药,请及时线下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调理,我是中医李梦阳。

0 阅读:117

李梦阳活力满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