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墨上花开文化 2024-05-23 05:23:18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祖的弟子阿难曾对佛祖说 :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她?”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佛说:“难道你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难道你不问回报就付出漫长的等待?即便某日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只是经过,而你已化身为石桥,注定只能与风雨厮守。你为什么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

阿难坚持:“我愿意。”

情,到底是什么?居然令佛门大弟子痴心不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一词,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这首词的前面还有一篇序言,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动机和事情经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乙丑那年去并州应试,路上碰到个捕雁的猎人说:“今早上抓了只大雁杀了,另外一只虽然挣脱了网,却只是悲鸣盘旋,不肯离开,最后竟然撞地自杀了。”元好问深为感动,买下两只大雁,合葬于汾水之上,垒上石头做标记,并称之为“雁丘”。一起去赶考的人都被这两只大雁生死相依不独活的情义给感动了,纷纷写诗赞扬。词人也写了一首《雁丘词》。但是随手作品,并不协音律,所以今天修改合律。

词的开篇,作者就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

是啊,究竟“情”是何物?

《诗经·邶风·击鼓》中就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描述,表达了爱情深厚、生死相依的情感。

唐代的卢照邻,曾直白地吟咏出“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如果能和心爱的人同结姻缘,又何惧死亡!两人恩恩爱爱,像鸳鸯一样白头偕老,就算能去天上做神仙也不稀罕。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不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爱情进行了赞美,更是发出了铮铮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或许,这些都是情之所至吧!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冬天南下,春天北归,这对老夫妻,相伴相随度过了多少个年头。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苦楚。到此刻,方知这双雁竟比人间儿女更加痴情!“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为爱奋不顾身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看到伴侣已死,寻思着,那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虽然有美好景物,秀丽风光,可是,日日夜夜,朝朝暮暮,独自个儿孤零零的,没有伴侣,那又有什么意思?于是,便毅然决然的投地而死,殉情伴侣,不能同生,只求同死,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这两句诗用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苍茫、辽远的空间感。万里层云,无边无际,主人公内心是何其的孤独和迷茫;千山暮雪,又增添了几分寒冷和凄凉,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的心境。“只影向谁去?”更是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迷茫和无助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作者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是汉武帝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雷填填兮雨冥冥,爰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意思为雷声滚滚啊细雨绵绵,猿鸣啾啾啊夜色沉沉。风声飒飒啊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啊独自悲伤。

大雁的殉情,超出了人间的悲思,这不是用简单的寂寞和悲叹可比拟的,这是一往情深的执着,更是既不能同生就甘愿共死的真情震撼。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秋,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礼赞,也是作者对情为何物的回答!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写:“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

墨上花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